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农村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地理分布不平衡、建设基础薄弱、资金投入的连续性差、专业管理队伍严重缺乏、管理体制缺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农村三级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发挥各系统图书馆的帮扶作用、服务创新引导农民阅读、制定管理法规、完善管理体制等对策。
关键词:农村图书馆;问题;对策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农村图书馆治理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303183)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7日
一、研究背景
农村图书馆是指建立在农村地区,为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等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基层文化设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农村人口占有全国人口的一半多。农村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社会培训、文化传播、资源整合与服务的重要任务,作为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储备库,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农村居民的思想认识工作、技能知识培训工作以及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与服务工作。加快农村图书馆建设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二、农村图书馆现状
(一)农村图书馆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我国农村图书馆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表现在东部沿海地区普及率较高,而中西部地区普及率较低;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图书馆馆舍面积和藏书量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馆舍面积和藏书量明显较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内部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平衡,相对富裕地区和相对贫困地区差异明显。所以,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农村,不仅难有建设图书馆的能力,农民也难有去图书馆的心情,极大地制约了中国整个农村社会的文化发展。
(二)农村图书馆建设基础薄弱,总体水平低。主要表现是:农村图书馆馆舍条件简陋,设备条件差,服务手段落后,计算机网络建设严重缺乏。不少农村图书馆只是摆设几个书架和几个报夹而已,图书架上积满灰尘,不少由捐赠而来的图书并不适合农村读者;还有一些农村图书馆(室)则经常被挤占;计算机管理和网络服务设施非常少见,不是没有互联网,就是建个网吧而已。馆舍狭小,设备短缺和陈旧,无法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不少图书馆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基本的服务功能。
(三)农村图书馆资金投入连续性差。农村图书馆发展存在一个严重问题是资金投入的连续性差。这直接影响到两个方面:一是设备更新和图书杂志报纸等的更新问题,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业科技、农民生活等类型的图书并不多,且种类单一,难以吸引农村读者。二是管理混乱和服务不到位。管理者的积极性很受影响,致使图书管理混乱,图书报刊流失现象普遍。
(四)农村图书馆专业管理队伍严重缺乏。优秀的图书管理人员是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的保障和基础。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农村图书馆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则更是凤毛麟角;农村图书馆多数无管理人员或兼职管理人员;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五)农村图书馆管理体制缺失与领导意识淡漠并存。从行政管理看,乡镇图书馆由乡镇文化站管理,而乡镇文化站工作职能多而人员编制少,在业务上又隶属于群众文化系列,因而农村图书馆的业务不能接受有关业务部门的经常性指导、检查和监督等。从业务分工看,县级图书馆具有辅导基层图书馆的职责,却没有行政管理、资源调配等权力,不能有效地对基层图书馆业务进行辅导和管理。体制上的缺失直接导致乡镇政府有权无责,而县图书馆有责无权。同时,乡镇及村的领导对于发展经济和上马项目非常热衷,而对于投资建设农村图书馆意识淡漠,乡镇财政划块时普遍没有图书馆的专项经费,部分乡镇干部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对图书馆进行一次性投入。
三、农村图书馆治理对策
(一)构建农村三级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实行以县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全面构建农村三级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农村三级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以政府为主导,按照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发挥省、市级图书馆的指导与协作功能,采用总分馆制模式,构建以县图书馆为中心(龙头),以乡镇为依托,以行政村为重点的三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在县级图书馆成立图书采编配送中心,统一管理文献购置经费,全面负责乡镇图书采编和数据处理,通过图书流动车定期配送、交换到分馆及流动图书馆服务网点,以城乡文献信息资源统筹运作,实现社会投入效益的最大化。
(二)发挥各系统图书馆的帮扶作用,多种形式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构建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还可以争取各系统图书馆的合作与支持,构建成实力更加雄厚的新型农村图书馆服务体系。比如,高校图书馆经费宽松,藏书丰富、设备精良、人才众多,若能加入农村服务的行列,可以大大增加图书馆总体服务能力。高校图书馆不仅能对农村图书馆进行专业培训,输送书籍和一些计算机设备,还能帮助农村图书馆建立自己的网站。
(三)服务创新,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农民阅读。在构建农村图书馆发展模式上要体现一个“活”字,要根据农民自己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合理配置图书资源,可采用图片、文艺板报、讲座、电影等形式多渠道传授科学技术、科普知识和致富技术。
(四)制定管理法规,完善管理体制。通过国家或地方法规体系,确立农村图书馆的法律地位,让农村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有法可依;政府主管部门要对农村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纳入管理政策之内,并适当实施保护性的政策倾斜,尤其是对基层乡镇村干部的政绩考核中做出明确的要求。这样实现农村图书馆有人管和要管好的制度建设目标。(作者单位:1.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2.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易红,杨思洛.关于我国农村图书馆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4.
[2]李晓东.建立公共图书馆农村分馆实现城乡信息服务一体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
[3]王燕.农村图书馆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1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