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70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13/7/31

作者

□文/张本飞

浏览次数

518 次

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报酬激励机制分析
  [提要] 应用干中学人力资本理论,分析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积累的报酬激励问题。上任初期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积累的进程还没有完成,其边际生产率具有不确定性。基层政府应根据长期均衡决策支付大学生村官较为稳定的剔除了价格波动因素的报酬。农业基层生产组织暂时性的生产鼓励措施对于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积累既有短期的水平效应,也有长期的增长效应。暂时性的鼓励措施在大学生村官上任初期实行较之后期实行综合效应更强;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通用性越强,其人力资本溢出效应越大,从而越有利于生产经验的相互学习,生产经验向人力资本转化系数亦越高。
关键词:农业;人力资本;报酬
基金项目:引进教师启动项目(S1268)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18日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明确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本地区农村工作服务,安排到乡镇开展三支一扶新农村建设工作,时间一般为两到三年,工作期间由所在市县两级政府给予一定生活补贴,而人事档案则由县级人事部门管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颁布意义深远,该意见书使得大学生村官计划不再是停留在试点阶段,而是有了国务院具体政策指导,进而引发自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明大学生村官的新型农民职业发展前景。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型农村人力资本,其报酬激励机制正成为近年来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基于此背景,本文应用人力资本理论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激励机制。
  一、大学生村官的概念
  大学生村官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就其广义而言,指的是政府通过组织考核或考试选派到农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包括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校毕业生。狭义上的大学生村官指的是到村两委中担任村支书或村主任助理的高校毕业生。本研究讨论的是广义的大学生村官。
  二、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的积累
  大学生村官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其劳动不同于农村的“原始劳动”,但在上任初期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积累的进程还没有完成,因而其边际生产率具有不确定性。当大学生村官边际生产率低于边际报酬时,其角色转换面临困境。走出该困境的唯一方式是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根据阿罗(Arrow,1962)“干中学”理论,干中学是人力资本积累之源。因而大学生村官必须注重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和知识,其边际生产率上升的同时亦会产生溢出效应,从而促进其他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干中学对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积累的推动作用依赖于两种力量:竞争及传帮带。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劳动生产要素必然与其他的劳动生产要素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同时大学生村官之间亦存在竞争。竞争愈激烈则大学生生存环境压力愈大,追赶效应亦愈加显著。此时,竞争迫使大学生村官加快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同时学习他人的经验和知识。除了竞争之外,传帮带是另一种加快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积累的推动力量。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团队必然使得该团队对作为成员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帮扶,团队作为一种网络组织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新成员的加入扩张了整个网络的连接,大学生村官可以便利地利用团队整体的资源,接受团队的帮助和领导,学习团队其他成员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加快生产经验向人力资本转化。
  三、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报酬激励机制
  根据上文大学生村官干中学的分析我们知道,生产经验向人力资本转化进程的速度直接依赖于有效的激励机制。下面我们构建大学生村官报酬激励机制模型分析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的积累。
  大学生村官所在的某农业基层生产组织的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q=f(H,LU,L,K) (1)
  其中,H为单个大学生村官的人力资本,LU为大学生村官劳动力投入量,L为某农业基层生产组织普通劳动力投入量,K为物资资本投入量,由于本文主要讨论大学生村官的人力资本的动态积累的激励问题,故可令生产函数为:
  qt=A(Ht-1,LUt-1),A>0 (2)
  其中,A为人力资本-产出比例系数的倒数。当期的产出是上一期人力资本的函数。
  根据前文中以干中学为主导的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积累分析可知,生产经验的积累与上一期的产出相关,故大学生村官生产经验累积函数可以表示为:
  Et=?啄(Et-1+qt-1),0<?啄<1 (3)
  其中,Et为t期大学生村官的生产经验,qt-1为上期产出,参数?啄表示经验的保持效应,?啄的大小与记忆遗忘相关,遗忘率越大,?啄越小;反之则反是。则干中学人力资本积累方程为:
  Ht=f(Et) (4)
  令生产经验-人力资本转化系数为m,则单个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积累方程为:
  Ht=?啄Ht-1+?啄mqt-1 (5)
  将(2)式代入上式即得到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积累递归方程:
  Ht=?啄Ht-1+?啄mAHt-2 (6)
  令H0表示大学生村官的期初人力资本,期初人力资本源于学校教育,由于期初大学生村官还没有积累农业生产经验,故:
  H1=?啄H0 (7)
  由(3)式知,0<?啄<1,所以(7)式表明由于存在经验的保持效应(与记忆遗忘相关),故在生产的第一阶段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有可能先下降。
  当Ht=Ht-1时,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积累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由(6)式可得:
  ?啄=(1+mA)-1 (8)
  由(6)和(8)式可知,当且仅当?啄>(1+mA)-1时,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才可能在生产中随着干中学不断增加。生产经验遗忘率越低,经验的保持效应越大,人力资本越能正向积累;生产经验向人力资本转化的系数m越大则人力资本越能正向积累;人力资本-产出比例系数越小,则生产函数系数A越大,人力资本越能正向积累。当生产经验遗忘率过高,或生产经验向人力资本转化的系数m过小,或者人力资本-产出比例系数过大以至于?啄<(1+mA)-1时,都可能导致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负向积累。
  当■>1,即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处于不断积累阶段时,如果在t=Z期时,基层组织采取暂时性的一次性奖励措施使得当期的人力资本增加,则:
  HZ=?啄HZ-1+?啄mAHZ-2+△CZ (9)
  其中,△CZ为一次性奖励措施的人力资本积累激励效应,在下一期,该暂时性措施的激励效应为△CZ+1=?啄△CZ,因为0<?啄<1,即由于遗忘的存在,在t=Z+1期该措施激励效应有所减弱,在t=Z+2期,△CZ+2=?啄△CZ+1+mA?啄△CZ,此时该一次性措施的人力资本激励效应可分解为两种效应,一种为激励的保持效应,由于遗忘,激励的保持效应越来越弱,另一种为激励的人力资本积累累积效应,此效应在人力资本不断积累阶段(即满足条件?啄<(1+mA)-1)会逐渐放大。在t=Z+N期,当N为偶数时:
  △CZ+N=△CZ[?啄N+(N-2)mA?啄N-1+…+(mA?啄)N/2] (10)
  当N为奇数时:
  △CZ+N=△CZ[?啄N+(N-1)mA?啄N-1+…+■(N+1)(mA)(N-1)/2?啄(N+1)/2] (11)
  不论N为奇数还是偶数,△CZ+N均随N增加而递增,由于总共进行了n期生产,在t=Z期才引入了一次性奖励,且在满足?啄<(1+mA)-1条件下,N=n-Z,即Z越小,N越大。故暂时性的一次性奖励措施越早,其总的效果越好。由于农业生产中A一般大于1,故奖励所带来的双赢中农业产出增加的利益大于大学生村官的人力资本增加的利益。
  假定大学生村官工作n期,其总的劳动报酬为■Wi,其总的边际产品价值为:
  ■VMPt=■MPtgPt (12)
  假定农产品市场为竞争性市场,在t期的产品价格为Pt,大学生村官边际产出为MPt,长期决策的均衡为:
  ■Wt=■MPtgPt (13)
  农业基层生产组织的生产函数可知大学生村官边际生产率依赖于其人力资本的高低,在上任初期由于其人力资源还没有有效转化为人力资本,从而具有较低的边际生产率,如果根据大学生村官短期的边际产出支付其劳动报酬,必然经常波动,不易于度量。假定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资Wt/Pt相对稳定为w,则长期均衡决策为:
  ■MPt=nw (14)
  当■>1时,由于人力资本单调递增,故存在常数k,当t=k期时,MPk=w,其中1<k<n;在k之前MPk<w,此时在即期的生产中存在效率工资,从而激励人力资本的积累。如果此时基层管理者短视,减少工资,按照MPt=w付酬,使得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偷懒增加,从而生产函数系数A下降,不利于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的积累,同时对农业生产亦不利,从而两方面均遭损失。
  四、结论与展望
  上任初期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积累的进程还没有完成,因而其边际生产率具有不确定性。此时按照边际生产率支付大学生村官报酬不利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且也会因为波动性太大而不可行。基层政府应根据长期均衡决策支付大学生村官较为稳定的剔除了价格波动因素的报酬。农业基层生产组织暂时性的生产鼓励措施对于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积累既有短期的水平效应,也有长期的增长效应,而且暂时性的鼓励措施在大学生村官上任初期实行较之后期实行效果更明显。增强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通用性可以加大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从而加快生产经验的相互学习,提高大学生村官生产经验向人力资本转化。
  本文不足之处是模型分析中主要讨论大学生村官干中学人力资本积累的报酬激励问题,大学生村官的新知识和新经验是物质资本生产的副产品,其知识存量依赖于农业资本存量。在我国当前农业资本存量相对不足的情形下,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积累如果单依靠干中学则其积累的人力资本存量和速度必然受限于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转化速度亦会受限于大学生村官所融入的农村团队的人数规模和产出规模;而教育培训则可充分利用教育在人力资本生产方面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特征,加快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积累。因此,本研究宜将大学生村官干中学与教育培训纳入一个统一分析框架之中。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旅经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EB/OL].人民网,2005.7.5.
[2]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N].新京报,2013.2.1.
[3]林善炜.大学生“村官”研究综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2.
[4]王兆萍,罗文映.大学生村官政策建立的理论基础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2.
[5]王辉,陈琳.大学生村官政策评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3.
[6]朱永跃.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939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