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72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3/8/30

作者

□文/何龙安

浏览次数

304 次

教师情感投入对改善民办高校教风建设的作用
  [提要] 民办高校教风问题和学生的特点,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感情,通过感情的投入可以解决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不足问题,形成优良的学风,从而促进民办高校教风问题建设。
  关键词:情感投入;民办高校;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风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办高校教风建设路径选择研究(编号:JXJG-10-19-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6月3日
  高校教风建设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内外结合,在强化外部制度管理和约束的同时,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和完善,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没有情感投入,教书育人的使命、人才培养的目标、敬业奉献的要求均会成为一句空话。而对于民办高校的教师来说,情感投入的要求更加迫切和必要,相比之下会产生的作用更大。
  一、民办高校教风问题特点分析
  目前,民办高校教风中存在的少数教师“职业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强;教学态度不端,教学行为随意;专业知识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艺术亟须完善;课堂组织乏力,教学驾驭能力仍需加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反映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教学态度的怠慢性;二是教学能力的缺乏性。教学态度其实就是指教学责任心。教学态度不积极,说明教学责任心不强,也就进一步表现为教书育人的事业心不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师德出问题了。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认识教师职业和教师事业概念时有偏差。简单地说,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事这一工作的同时要求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而事业是指人的一生追求、奋斗并为之服务的目标。部分高校教师,特别是民办高校教师在把握职业这一概念时,强化了其作为谋生手段的工具,而淡化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他们“爱”教师职业,只是因为其可以获得生活资料,改善物质生活,而没有把教师育人作为一项神圣事业来坚持、奋斗,因此造成了责任心和教学态度的一些不良现象。教学能力其实指的就是教学方法、教学技艺。教学能力不足,就说明了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教学技巧不灵活,教学艺术性差,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师能出问题了。
  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问题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他们有着密切的关联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学态度决定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影响教学态度。教学态度端正可以弥补教学能力的不足,“勤能补拙”就说明了态度对能力的决定和影响作用;同样,教学能力高低也会左右、影响教学态度,“艺高人胆大”、“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体现了能力对态度的影响。只要教学态度正确,教学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逐步提高的,因此说教学态度与教学能力之间的关系,教学态度的决定作用是主要的,教学能力的影响作用是第二位的。因此,要解决教学能力的问题,就要从解决教学态度问题入手。而教学态度问题就是责任心的问题,高校教风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缺乏。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要解决教学态度问题,就要纠正教师对教师职业和教师事业的片面认识,强化其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从事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一生奋斗的事业去“爱”,因为“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而“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语)。这就是说,高校教风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
  二、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分析
  民办高校的学生与公办高校学生在入校之前虽然均接受过条件大致相同的中学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但高考招生录取政策和财政资助政策向公办高校偏斜的现实,再加上老百姓头脑中的“公”比“私”好的传统观念影响,使得高中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首选大学就是公办名牌高校,其次是公办一般高校,最后才会考虑填报民办高校,造成了民办高校很难获得优秀生源,招收的大多数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学生入校之时至少存在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基础知识薄弱。体现在没有完全掌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所教授的最基本的基础性的知识;二是学习自主性差。体现在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甚至还存在学习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父母的错误认识;三是自我约束能力低。体现在不能很好地抵制周围的不良现象,反而在不良现象的影响下,不按时到课,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等,做不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自我约束,认真学习。
  民办高校学生以上特点说明,民办高校的教师除了教授他们大学里的新知识外,还要以父母般的感情想方设法去充实他们的基础知识,鼓励他们自主学习,锻炼其自我约束的能力,唯其如此,民办高校才能真正培养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三、教师情感投入对改善教风的作用
  情感是人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人的情感复杂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就情感的价值取向看,可以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正向情感是指人在面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是否符合自身需要与愿望所表现出来的爱慕、愉快、信任、感激,鼓励等情感;而负向情感则是自身需要与愿望是否得到满足时所表现出来的憎恨、痛苦、鄙视、嫉妒、愤怒等情感。对于民办高校的教师来说,应该投入的情感是正向情感,传达正能量,而需要克制负向情感的干扰,“当教师跨入校门,他就必须把个人所有的不快和烦恼留着门外,因为在学校里,他的整个人是属于教育的,当他一踏进教室,这种自我调控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语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1、情感投入是不良教学态度的良药。对于民办高校的少数教师来说,教学态度不端正,如备课不充分、教材不熟悉、上课迟到早退、一言堂等现象,均是因为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缺乏责任心和爱心造成的。因此,解决教学态度的问题,要从强化其爱心开始,只有投入这一“最伟大的感情”,才能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撰写讲稿、精选案例、制作课件;课中按时上下课、师生互动、维持纪律、督促学习、考核学生;课后反思教学、批改作业、课后辅导,从而成为“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的,一个完善的教师”。
  2、情感投入是教学能力不足的弥合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说明教师教学能力好与差,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成长成才,一个教学能力差的老师,是无法胜任教出好学生来的。然而,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反复锻炼、长期提炼、总结反思而获取并逐步提升的。在此过程中,感情的投入不可缺少。目前,民办高校部分教师存在的教学能力不足,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技巧单调、照本宣科、课堂沉闷等现象,就是因为教师没有投入时间和感情去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教学对象,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认真钻研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撰写讲稿教案、制作优质课件等,而是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始终采取固定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厌倦,教学效果差。感情的投入和时间的付出成了教学能力提升的磨合剂。
  3、情感投入是优良学风的调节器。民办高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主性差、自我约束能力低的特点如果不能得以扭转的话,学生的学风就不可能好转,从而带动不良教风的恶性循环。要解决不良学风对教风的负面影响,只有先花大力气去改变教育教学对象的不足,而这一任务无疑落到了教师的身上。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后或课中花更多的精力,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鼓励、帮助,以爱慕、愉快的心情与学生交朋友。采取正确的交流方法,以达到较好的交流效果。研究表明,交流的总效果为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因此,无论在课中还是课后的交流中,教师要发挥非语言信息交流作用,始终饱含积极的气质、音调、风度、眼神、表情等,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信心,重塑学生自主学习、自律学习的好习惯,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弥补基础知识不足和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和行动,从而形成优良学风。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何龙安,徐荣辉.民办高校教风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寻[J].科教导刊,2011.12.
[2]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14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