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72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3/8/30

作者

□文/罗国莲

浏览次数

636 次

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校企合作经验及启示
  [提要] 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校企合作的经验,并为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提供启示。
  关键词: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校企合作;经验与启示
  本文为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相关利益者视角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激励机制研究(编号:2012SJB880070)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罗国莲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校企合作的经验与启示
  收录日期:2013年6月2日
  校企合作又称为“合作教育”。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美国的“工学交替”模式。由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和美国的“工学交替”模式国内介绍颇多,我们专门介绍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加拿大的校企合作教育
  加拿大的高职教育肇始于20世纪六十年代,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元化、多规格的办学体系,实现了“四个相结合”,即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全日制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加拿大政府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职业院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拨款,比例占到了60%,远远超过综合性大学政府拨款只占50%的比例。对校企合作,加拿大各省政府还提供相关优惠的政策。如Co-op(带薪实习)项目。Co-op是指学生学习是在学院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交替进行的学习方式。其中,工作实践学时应占理论学习学时的1/3。学生通过Co-op项目增强了实践技能,积累了工作经验;企业则通过能够及时填补临时的人力资源需求,享受各省给予的减税优惠(如安大略省企业每接收1个实习学生可以抵免安大略省合作教育税高达3,000加元),降低了招聘成本;学校通过学生的实习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大纲以适应企业需求,同时还能为教师教科研紧密联系企业实际提供机会。因此,加拿大高职院校通过Co-op项目实现了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三方互惠互利,从而进一步推动这一项目进入良性循环。此外,加拿大政府还鼓励企业及社会各界对教育进行投资和捐助,为此,政府不仅为捐资者提供税收上的优惠,而且还会为受益学校提供与捐资同等数额的配套资金。政府还鼓励社区教师每五年到相关企业工作三个月,以提高专业教师业务水平,在此期间,该教师的工资则由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分担。
  二、英国的校企合作教育
  二战以后,为了满足国家重建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庞大需求,改变人们长期以来重视大学教育,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固有观念,英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白皮书,来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引导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1944年颁布《教育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被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立。1964年英国政府颁布《产业训练法》,对英国产业训练的质量和数量作了一系列的规定,进一步突出了企业在职业教育和训练中的地位。1973年3月,英国政府颁布了《就业与培训法》。该法规定从企业工资总额中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以使企业增加职业教育投资。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后,英国又颁布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企业在校企业合作中的责任与义务,具有强制性。如1988年,英国政府颁布《教育改革法》,将技术课程列为10门基础课程之一,规定企业和政府共同创办以技术教育为导向的城市技术学院(CTC)。英国政府在职业教育立法上的持续不断努力,直接扩大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主要表现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种类在增多:如英国企业参与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能力标准的制定,核心技能的开发研究,国家推行的各种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范围在扩大: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涉及了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职工培训等领域。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呈现多样:企业既间接参与职业教育,也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既以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方式参与,也以物力资源的方式参与;既以合作、合资的方式参与,也以捐资、独资的方式参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层面在深入:企业既参与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和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企业具有较大的决策权,又参与职业教育过程的实施和职业培训计划的推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力度在增强。
  英国政府在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建设中大力鼓励企业积极参与。1986年颁布的《90年代的就业》白皮书就明确规定,每一个职业资格所要求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实际技能由该职业的行会或全国性雇主组织指定的“产业指导机构”(CBI)制定,经教育与就业部同意后由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发布。CBI是一个企业联合体,是英国教育与就业部和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的主要决策咨询机构,其成员遍布英国,包括25万多公有或私有企业。CBI在政府制定职业教育政策法规,进行宏观管理,规范职业教育发展,推行职业教育培训计划,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适应市场,满足企业需求,争取职业教育经费等重大问题上均有充分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宏观决策和导向作用。目前,英国有150多个产业指导机构,覆盖了所有主要的产业部门。它们代表产业界和雇主的利益和声音,具体负责本行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维护和改进国家工作标准,并使之不断完善以适应生产技术的变化,满足雇主和就业者的需求。
  三、澳大利亚的校企合作教育
  澳大利亚政府将技术和继续教育视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推动TAFE学院的发展。首先是资金上给予扶持。每年联邦和州政府财政拨款就占到TAFE学院的资金50%~60%,剩下的20%~30%来源于自筹,10%~20%来源于学生学费。其次,澳大利亚政府在1990年制定颁布了《培训保障法》,该法规定“年收入22.6万澳元以上的雇主应将工资预算的1.5%用于对其员工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培训保障法(修正案)》规定,免除在执行该法中表现突出者的费用,条件是他们能够证明自己在职业资格培训上的开支达到其年度雇员工资总额的5%或更多。实际上一般企业都已突破了这个比例。1996年澳大利亚政府积极推行新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要求将学校本位的知识/理论学习与企业本位的技能学习相整合。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责任。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的需求和目标,TAFE派人与企业内专职培训教师共同研讨,定培训项目数,包括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选取、考核与评估、时间、场地、费用等,经公司认可后,由TAFE照此实施。有时,这一过程不是经过协商,而是企业采取招标方式进行。行业根据雇主提出的专门培训要求,向TAFE学院拨款开展培训。
  除此之外,行业、企业还直接参与TAFE学院管理。所有TAFE学院均有院一级的董事会,主席和绝大部分成员是来自企业第一线的资深行业专家。董事会通常每季度开一次会,对学院的办学规模、基建计划、教育产品开发、人事安排、经费筹措等进行研究和做出决策。此外,任何一名新职员的招聘过程必须有来自企业的人员介入。国家和州的行业培训顾问委员会除了每年对TAFE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外,还经常进行行业雇主对高职教育和培训满意程度的调查,企业则积极响应这种调查。
  行业鼓励兼职教师到学校讲课,以最新的职业技术来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行业的高水平专家也接受学院的邀请,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进行专题技术讲座。同时,企业根据TAFE学院教职工进修的惯例,接受学院教师每学年两周到企业工作,并吸收教师成为行业协会会员,确保学院教师的教学不脱离企业实际。
  行业通过帮助学校建设实训基地,接待学生实习等方式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企业为培养出掌握先进技术的新员工,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提供给学院使用,并负责不断更新。此外,企业还支持学校建立起全国范围的模拟实训公司网络,供所有TAFE学院实习使用。目前,澳大利亚国内已建有近100家由各行业资助的模拟实训公司,并与国际上3,000多个著名的跨国模拟实训公司联网。
  四、启示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摸索,虽然校企合作作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已经成为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各种校企合作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但是由于缺乏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都是靠非制度因素(如同学、朋友关系)来建立,合作关系十分脆弱,经不起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还会因感情的转移、人际关系的中断而终止。相较高职院校而言,行业协会、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机制不足。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可以创新合作机制,在确保当前办学导向的前提下,行业协会、企业、高职院校共同参股举办针对某一行业或特定类型的二级学院及相关专业;双方根据出资比例共同组建理事会,选派人员组成股份制二级学院领导班子;股份制二级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人财物等相对独立运行。学院对股份制二级学院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负责专业的报批、招生、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考核、校内公共教育资源的提供和生活服务保障。
  同时,以“2+1”为基本办学模式,由合作企业承担校外实践性教学任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的制度设计会带来以下的好处:一是股份制合作办学为校企合作开辟了新的境界。股份制合作办学以资产投入为纽带,以满足市场需要的学生培养为主线,校企双方统一调度相关资源,消除了目标隔离、经费隔离、成果隔离、人员隔离等障碍;二是股份制合作办学的关键是界定产权关系和回报方式。运用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现代产权理念,明确界定各方的产权。在回报方式上,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追求利益回报的多元化;三是互惠双赢、各得其所是校企合作的基础。校企合作办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合作双方自身的利益点,实现互惠互利。只有这样,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才能向深入。
(作者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
[2]盛立强.澳大利亚TAFE学院校企合作的经验与启示[J].市场论坛,2012.8.
[3]谢冬,盛立强.双主体作用: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
[4]余丽平.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中的企业行业协会角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
[5]赵永胜.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1.12.
[6]谢冬.加拿大产学合作的经验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2.9.
[7]陈斌.英国政府增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意愿与动力的策略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2.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467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