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72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13/8/30

作者

□文/王卫平

浏览次数

473 次

浅谈军队医院劳务补贴误区及对策
  [提要] 军队医院劳务补贴管理与医院经济运行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劳务补贴经济杠杆作用发挥的角度来讲,部分管理人员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从分析存在的误区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劳务补贴;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6月13日
  医院劳务补贴制度作为工资以外的分配制度,打破了大锅饭的分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但由于与员工切身利益紧密挂钩,医院管理者对劳务补贴的调控作用也越来越重视,出现了过分强调劳务补贴杠杆作用的现象,产生了一些认识误区。
  一、军队医院劳务补贴存在的误区
  (一)误区一:以劳务补贴制度规范医疗行为。从诸多文献资料可以看出,许多医院把规范医疗行为作为设计劳务补贴制度的出发点之一,试图通过劳务补贴奖惩达到规范医疗行为的目的。实际上,劳务补贴制度的确会对医疗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但试图完全依靠劳务补贴来规范医疗行为问题是不可行的。在医患信息不对称和医生拥有绝对信息优势的条件下,医生会寻求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特别是现阶段绝大多数医院对医生的劳务补贴分配同科室经济效益挂钩,出现了医生的劳务补贴收入同费用成正相关关系。因此,医生从自己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就有动力诱导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过度需求,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如果存在独立于医院的第二方监督机构的监督不到位,那么,兼具服务建议者和服务提供者双重身份的医生就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诱发需求的目标。在现实中常常表现为:
  一是医生让患者多做检查、小病大治。结果是需求曲线从D移动到D1,在医药费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需求量从Q增加到Q1,医院总收益从P0Q0增加到P0Q1,总收益增加量是四边形BCQ0Q1。
  二是医生通过使用价格高的药品和治疗手段,患者需求量没有变化。价格从P0增加到P1,医院总收益从P0Q0增加到P1Q0,总收益增加量是四边形ACP0P1。
  三是上述两种方法综合运用。医院的总收益的增加量是图1中的阴影部分,此时的结果是大于上述两种方法增加量之和,这时医生的诱导过程完成,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过度需求产生。(图1)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无任何行为约束、法规管理的情况下,只要医生从不规范医疗行为中得到的收益大于劳务补贴分配收益,就会舍弃医院劳务补贴分配所得,选择不规范医疗行为得到更大的利益,导致劳务补贴分配作用失效。
  (二)误区二:以劳务补贴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医疗质量是检验和衡量医疗工作的根本标准,也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综合反映体现着医院的服务宗旨、技术水平。笔者了解到,一提到质量管理,多数人马上就会想到考核、扣分,好像没有考核、扣分,就谈不上质量管理,这样做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即质量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考核,考核就是扣分、扣钱,并且将扣分的多少作为评价工作好坏的一个指标。许多医院在设计劳务补贴过程中试图通过完善质量考评标准,使质量与劳务补贴挂钩,通过定期质量考评,特别是考评结果决定质量奖分配,让质量检查结果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希望使医护质量明显提高,但至于效果如何,则很少过问,这种只管过程、不看效果的管理方式不能真正起到质量管理的作用,从而偏离了质量管理的方向。
  劳务补贴与医疗质量挂钩是质量管理中所采取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手段应该为目的服务,为了达到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可借助考核这一手段,但在考核过程中要分清医务人员的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对于医务人员造成的可控因素,应根据情况列入考核,但对于不可控因素,则应重点解决产生这些因素的深层次原因。例如报告单丢失问题,是许多医院都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医师下了医嘱而患者没有做,也可能是患者做了而报告单没有发到科室,还可能是报告单发到科室后护士将报告单贴错,等等。从患者到医技科室到临床科室,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到报告单的及时返回以至丢失,从而影响了患者的及时诊断与治疗。如果将这些责任不加分析地扣减劳务补贴,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起科室的不满。因此,劳务补贴制度只是质量控制手段的很小部分,提高医疗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过去采取单一手段过渡到综合采用的经济、法律、行政以及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形成完善的质量行为规范,使医务人员自觉地、主动地努力提高医疗质量。
  (三)误区三:以劳务补贴制度控制成本消耗。目前,部分医院将成本核算工作停留在核算阶段,将主要精力放在怎样核算上,以成本核算的有关数据和结果作为各科室劳务补贴分配的依据,认为劳务补贴核算就是成本核算,只要将成本核算与劳务补贴分配结合在一起就能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形成了部分医院在成本控制上的误区。
  成本核算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核算成本,发现异常,找出差距,寻求办法,完善环节,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建立完整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加强经济管理、降低成本、节约开支、充分利用卫生资源,使医院员工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和经营医院,它是涉及医院管理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工作,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涉及核算对象的确定、最小核算单位的划分、收入的分割、费用的分摊及与其他管理系统的衔接等;而劳务补贴分配主要目的是奖勤罚懒,以经济杠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利益与成本责任相挂钩,促进各科室努力降低成本。所以,核算是手段,控制是目的,在不断的核算与寻找差距中,可以发现内部控制不够完善的地方,从管理上堵塞漏洞,而不是通过劳务补贴核算来控制成本。
  二、应采取的对策
  (一)树立医院核心价值观。一个医院之所以能够成为优秀的医院,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成功地创造了一种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医院核心价值观一旦被全体员工衷心认同或共有,就会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价值观作为组织的经营理念和信仰,构成了医院文化的核心。对广大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加强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法制教育,更要加强诚信道德规范的引导和调节。道德教育有利于推动法治的实现,要通过诚信道德教育,培养医务人员的信用观念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业务知识,加强行业自律,多与患者沟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使诚信道德深入人心,自觉规范医疗行为。
  (二)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应完善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要把质量管理纳入综合目标管理和医务人员考核重要内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达标措施。各临床、医技科室要成立以科主任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通过健全质量监控考评体系,强化医疗质量检查与分析,促进医疗规章的落实、预防或纠正质量问题,以保证医疗质量的提高。同时,要制定相关配套管理制度,以制度为纲,按制度办事,受制度约束,将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相应的流程和操作规定,从而规范医疗行为,以环节质量的提高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要认真落实质量检查,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做到环节质量与终末质量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质量检查与考核评价相结合,使质量检查制度化、标准化、经常化。
  (三)深化全成本核算管理。要进一步深化全成本工作,从重核算过程向重管理控制转变,达到全院、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把成本核算的重点从传统的事后算账转移到成本的事前预测和控制上来。要进行医院成本控制差异分析,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并加以贯彻和执行。目标成本作为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实际成本常会与目标不符,两者之间的差额即为标准成本差异,成本差异是反映实际成本脱离预定目标程度的信息。为消除这种偏差,要对产生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和对策,以便制定成本控制和降低的目标,落实责任制并与考核奖惩紧密挂钩,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者、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21医院173临床部)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荣贵,申俊龙.过度医疗服务需求的成因及干预机制设计[J].现代医院管理,2008.6.
[2]吴涛.走出医院成本核算误区充分发挥成本核算作用[J].现代医院管理,2009.2.
[3]韩玉珍,赵金楼.从医药利益驱动机制探讨过度医疗的形成与对策[J].解放军商业研究,2008.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092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