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72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3/8/30

作者

□文/孙建军 曹殿波

浏览次数

339 次

大力发展乡(镇)村经济的思考
  乡(镇)村经济是一种具备一定规模、主导产业明确、产业特色突出、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区域经济,是宏观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镇)村经济,能够提升乡村发展实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能够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农业现代化、农区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为此,各地在发展乡(镇)村经济实践中,要在科学利用乡(镇)村现有资产、盘活农村集体资源、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强化合作组织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探索乡(镇)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式。
  1、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各县(市、区)都要制定乡(镇)村招商引资实施方案,出台优惠政策,落实目标责任。每个乡(镇)村干部都要有招商引资任务。乡(镇)村干部要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争取经过3~5年的努力,实现每个乡(镇)村都有招商引资项目。各县(市、区)要规划出一块园区,作为发展乡(镇)村经济的平台,重点承接乡(镇)村产业项目和异地项目,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乡(镇)村招商引资项目可落户到异地产业园区,享受异地经济政策。要创造条件落实优惠政策,尽快投产、达产。对落地的招商引资项目,要制定完善收益共享、税收分成的措施和办法,所形成的收益要按规定返还给乡(镇)村,用于乡(镇)村自身发展建设。各县(市、区)平均每个乡(镇)要新上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个以上,其中村级项目占30%以上,3,000万元以上项目占50%以上。
  2、充分挖掘资产、资源潜力。各地要对乡(镇)村的资产、资源合同进行全面清理,对发包时间过长、价格明显偏低的,要调整价格,重新签订承包合同;对不交承包费或少交承包费的,要依法补缴承包费,完善承包合同;对显失公平,严重违反政策、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终止承包合同,重新竞价发包。对乡(镇)村现有的企业厂房、机器设备以及闲置的校舍、办公室等资产,通过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经营权等办法,实现保值增值。对乡(镇)村所有的五荒资源,可采取创办经济实体,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等方式,灵活选择独资、合资、合作经营等形式,增加乡(镇)村经济收入。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增加的耕地面积可由村组织经营,也可以通过出租、转让土地使用权等方式,增加集体收益。
  3、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扩大就业规模,拓宽就业渠道。各类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和落地产业园区的生产加工企业,要积极吸纳离土农村劳动力入企务工,用当地农民工比例不低于90%和60%;鼓励和支持农民大力发展畜牧业,全市从事养殖业的农村劳动力要达到75万人,新增10万人;结合新农村和小城镇开发建设,支持农民进入土木建筑、供水、供热、环卫保洁、公共交通、园林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行业,实现稳定就业。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以创业带就业。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要达到劳务收入80%以上。
  4、加强乡(镇)村经济管理。完善乡财县管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坚持重大事务和重要决策民主公开制度,乡(镇)村重大财务支出要集体决策。村级组织都要成立民主监督小组,随时对村级集体“三资”的运营情况和收益分配情况进行监督。各级审计和经管部门要加强乡(镇)村经济和乡(镇)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增强乡(镇)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对任何侵占、截留和挪用乡(镇)村资金或用乡(镇)村资金为本乡(镇)村以外的其他经济活动提供担保、抵押等,要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警示和促进乡(镇)村经济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5、严格乡(镇)村收益资金使用。要用好发展乡(镇)村经济所形成的财力。各乡(镇)村要建立招商引资发展基金,要把收入的15%以上用于继续招商引资、奖励乡村干部和引入投资者,实现以商招商、滚动发展;要把不低于25%的收入用于园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功能,增强发展活力;要把不低于30%的收入用于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医疗、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每个乡(镇)结合本地实际要为农民办3~5件实事,每个村要为农民办1~2件实事。要结合乡(镇)村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生态林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新农村、扶贫开发和农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公园、广场等基础配套建设,投入比例不得小于30%。
  6、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壮大乡(镇)村经济作为建设全省一流现代化大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发展乡(镇)村经济领导组织,成立专门办事机构,把发展乡(镇)村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衡量基层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研究、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扶持和服务工作。加强乡(镇)村党组织队伍建设,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招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要拓宽选任渠道,重点从外出劳务能人、退伍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各业带头人和县乡后备青年干部中选拔。■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海伦市经管站)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933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