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我国农产品加工历史悠久,许多农产品品质优良,工艺、风味独特,享誉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是对来源于农业生产的原辅材料进行工业加工,它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并对其具有导向、稳定和带动作用,同时它又是整个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涉及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家具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印刷和橡胶制品等12个行业。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到2003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1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17%,占整个工业产值的22.4%,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相当于农业产值的百分比达到5.8%。我国加入WTO之后,面临国际市场的挑战,农产品加工成为近年各级政府作为落实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工作,被提到极为重要的位置。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找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商议发展大计,势在必行。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与农业、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相比,与农民增收和就业的需要相比,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很不足,还处于起步阶段。
1、中小企业多,大型企业少。在世界十大食品公司排名中,美国就占了7个,这7家企业的年销售总额达1460.6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1977.5亿元,超过了我国2002年食品工业总产值。我国目前没有这样的大型企业。有资料表明,在我国拥有1000名员工、年产销量在1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寥寥无几。
2、技术装备落后,加工深度不够。除一些企业的生产设备较先进,技术力量较雄厚,产品质量较好外,不少企业的设备残旧,加工能力不高,设备适应性差,产量不大,质量不稳定。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注重主产品加工,忽视副产品加工。
3、产品包装单调。目前市场上的大量农产品的包装较原始,如许多产品仍沿用传统的玻璃瓶、单层塑料袋包装,档次不高。与国外琳琅满目、风格各异的采用金属、塑料、纸罐、纸盒、纸袋、纸筒等包装的商品相比,大为逊色。
4、绿色生产观念淡薄。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施用农药或施药后短时间就采摘收获,致使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导致产品不合格或达不到国外标准要求。有的企业在加工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工厂周围臭气熏天,残渣污水未经处理到处排放。虽然在环保部门的监督下,许多违章企业被罚款、封杀,但是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及症因
1、农业经营和居民消费观念落后,产加销联结机制不完善。我国农产品数量并不短缺,但农产品品种结构却很不合理,缺乏加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专用、优质原料。在农产品加工发达国家,每一种产品都有专用的原材料加工品种,并且有固定的原材料基地,但我国优势农产品布局刚刚划定,在大规模优势生产区专门为农产品加工而确立的基地区域尚未完成。农产品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之间常常处于矛盾状态。种植业难以按加工业需求做到“你加工什么,我生产什么”,而农产品加工业也很难让种植业实现“我加工什么,你提供什么”。
在我国居民膳食中,加工品比例不足30%,而国外则高达80~90%。由于没有对路的优质原材料,无法加工足够的优质和多品种的农产品,再加上鲜食消费的市场干扰,使农产品加工业继续深加工受到干扰和影响。
2、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质量标准不健全且缺乏科学性,造成粗制滥造。我国农产品加工大多只是初级加工、二级加工,多级加工很少。“一道工序初加工,二道工序粗加工,三道工序细加工,四道工序深加工”,似乎成为检验农产品加工深度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很多“原字号”产品因经历了几道工序而变成了深加工产品。农产品是营养元素、矿物质含量最丰富和药用价值最高的,其加工附加值也应最高。然而,我国农产品加工增值低的只有0.2:l,高的也不过1:l,而农产品发达国家粮食加工可增值14倍,棉花加工可增值2.4倍。同样的大米,在美国可以加工成几千个产品,我国却仅局限于糊精、白酒和饴糖等几种。
加入WTO后,我国一些农产品加工业标准仍然执行国标、部标和企标,引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较少,至使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国外尚未完全接轨。一些产品的农药、兽药残留超标,个别地方畜牧业病疫突出,且没有建立有效的质量可追溯制度,难以与国际接轨,严重影响了出口,造成其应有的产品附加值没能充分实现。
3、农产品加工业与其他产业相比,产值贡献较小、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我国是农业大国,这仅仅是从农产品生产的总量来说的。而如果从农业总产值、特别是从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农产品出口值来看,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据统计,到2001年年底我国年产值为45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0.8:1,低于西方国家平均3:1的水平和日本10:1的水平。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税赋重、贷款难、政策支持少等问题较普遍。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进项税抵扣率为13%,销项税率17%,直接税负比例差为4%。如果再考虑(事实上也必须考虑)产品销售与材料购进差价及材料实耗量等因素,农业加工产品的增值税负要达到8%略强;此外,企业需季节性地一次收购原料,占用资金时间长、数额大,自有资金根本无法满足支付,依靠商业贷款往往要经历千难万阻;最后,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农户提供预购资金、技术和服务,但得不到政府的财政响应和政策支持认可,造成企业自觉拉动农业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4、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含量过低,加工精细度差,使农产品附加值严重浪费。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科技进步率只有35%。科技含量低、技术进步缓慢,已成为制约农产品加工业的关键“瓶颈”。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都是从环保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对加工原料进行综合利用,把农副产品转化成饲料或高附加值产品,从玉米芯、果皮、果籽和果渣中提取膳食纤维、香精油、果胶物质、单宁、色素等。此外,从加工产品的种类看,与国外相比,我国农产品种类较少,品种单调。如日本食用油脂达400多种,我国仅为20种左右。
我国农产品加工工艺粗糙,仍未摆脱“大路货”的痕迹,工业化大规模加工更是无从谈起。如初加工,我国的水果多是采摘后用纸箱、柳条筐一装,大大咧咧地摆到地摊、货架上贱卖。而发达国家水果采摘后通常要经过预冷、贮藏、洗果、涂蜡分级、冷链运输等规范配套的处理,产后商品化处理量几乎达100%。
三、加快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目前,我国已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借鉴并采纳国外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经验与方法,对处理好我国农产品生产与加工转化的关系,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具有方向性和全局性的意义。综合上述分析,为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建议
1、发展农产品加工应把食品精深加工作为重点。食品工业是永恒的工业,农业是食品工业的基础,食品工业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直接制约着农业发展。把食品工业作为农业的继续和延伸,甚至认为农产品过剩才需加工,这种观点和做法是极其片面的。在科学技术日趋发展的今天,不能简单地把食品工业看作是农业的后续,而应该是农业的导向工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品工业技术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优化,国民营养与健康,都有待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2、农产品加工应以龙头企业为主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全可以带动一片,搞活一方。按照“突出重点,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原则建设和扶持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要通过龙头企业调整农业产业组织结构,理顺农产品流通组织、各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各类专业技术协会以及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等。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和销售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和扶持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业,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并增强对农民的信息和技术指导,最终形成市场组织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3、发展农产品加工应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实施农业标准化已多年,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通过“标准”这一壁垒将不合标准的农产品拒之门外。也就是说,没有标准化这一“通行证”,我国的农产品根本没有机会与人家“打擂”,而国外的优质农产品却能长驱直入。因此,应根据不同进口国和地区的需要,以国际市场标准为准绳,为不同地区和国家制定不同的质量标准,以优质获得稳定的客户和市场,千方百计满足客户要求,严格执行进口商提出的质量标准,增加加工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数量,激发企业的发展动力。
4、发展农产品加工应优先发展品牌企业。努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千方百计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好的品牌树立公司和产品形象,是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共同点。因此,应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从品牌定位、品牌设计以及品牌经营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增强国人的品牌观念、创名牌意识和保名牌行为。
5、以科研开发为基础,增加科技含量。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创新技术研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丰富农产品加工品种,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档次。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能够扩大出口和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的工业项目。瞄准国际食品工业高新技术发展前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生产绿色食品为基础,以现代食品加工业高新技术开发为核心,开展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工艺和技术、无公害及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体系和功能食品开发的创新研究。
(二)对策
1、加强政府对行业的指引。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引导,做好服务工作,把分散经营逐步向基地化过渡,为加工业提供可靠的可供加工的原料产品。因地制宜,有计划地做好相配套的加工企业的组建指引,在人力、物力、财力优先照顾发展加工业。
2、落实已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生产季节性很强,原料价格极不稳定、经营风险较大的行业,也是很多人不愿涉足的行业。因此,除了中央政府继续施行原有的扶持政策外,地方政府也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有利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热心于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人和企业给予鼓励和优先安排。中央政府还应考虑放宽农产品加工业上市融资的条件。
3、强化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各地政府应重视农产品加工行业协会的建设工作,成立各级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把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农产品加工业为食品工业提供中间原料,食品工业为农产品加工业消耗产品及半成品,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和提高。
4、加大技术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各级政府应坚持从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改造工程。各级科技部门掌握的三项科技经费,也应安排一定的比例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造就一个重视技术投入,鼓励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各项新技术融入农产品加工业中,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附加值。
5、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资金的监管。职能部门应做到专款专用,下拨前就作好调研,严格审批制度,严禁弄虚作假报项目,骗资金,以及挥霍、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确保笔笔资金全都用在刀刃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获得政府各项政策或资金扶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加强自律,在用足用活用好专项优惠政策的同时,用好用活专项资金,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带动行业的发展。
6、因地制宜办好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应根据国情和企业的实力,在产品定位,规模化,加工品种,包装方式,销售渠道,经营模式等方面做到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不可徒有虚名,搞花架子,在模式上应灵活多样,可独资,可合伙,可股份制,更可以基地+农户+公司,总之,怎样有利就怎样办。(□文/孙伟艳 罗 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