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76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3/10/30

作者

□文/毛丽君

浏览次数

417 次

德州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提要] 现实中德州市生产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和消费结构之间的脱节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还直接阻碍了经济发展。本文首先介绍消费结构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其次对德州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优化德州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结构;城镇居民;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7日
  一、消费结构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不同的消费资料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种类消费资料量的比例关系。大多数国家采用消费支出金额分类法分析研究居民生活消费情况,这种划分比较具体,便于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分析。我国目前的统计年鉴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决定和影响消费结构及其变化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消费结构变动最重要的因素,可以通过收入水平发挥其影响作用。社会因素主要是指构成社会的人口及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人是消费的主体,消费如何进行,消费结构呈现何种状态都是通过人的选择、购买、使用等实现的。
  二、德州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
  (一)实证分析。消费支出主要分为8项:(1)食品;(2)衣着;(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4)医疗保健;(5)交通通讯;(6)娱乐及文教服务;(7)居住;(8)杂项。根据德州市统计局对居民消费情况的调查资料,现对1999~2010年德州市城镇居民这8项消费支出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得到各项消费支出的线性回归方程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表1)
  衣着、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以及居住支出的常数项的T检验结果都是不显著的,不具有统计意义,因此将它们的常数项去掉再回归。从经济意义上来看,每个项目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0的,并不是生活的必要消费,所以当居民生活穷困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选择趋近于0,也是可以理解的。表2是重新拟合的方程后得到的各项参数。(表2)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R-SQUARE=0.135,拟合优度不高,且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说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可支配收入不成正比例关系。原因可能是家庭设备用品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比较小,边际消费倾向很低。而食品、衣着、娱乐文教服务的R-SQUARE都大于0.97,拟合优度较高,说明城镇居民的食品、衣着、娱乐文教服务支出是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
  (二)模型结果分析
  1、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把表2中各项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加得0.538,即1999~2010年德州市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β=0.538。这说明德州市城镇居民新增的可支配收入中只有53.8%是用于消费的,收入对消费的拉动力相对不足。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最小(0.008),说明德州市城镇居民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耐用消费品和家政服务已不再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居民的食品边际消费倾向仍然最大(0.192),说明在满足基本消费之后,食品支出进一步扩大,饮食向营养化发展。娱乐文教服务、交通和通讯和居住类消费分别居第二、三、四位,主要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和房子的购买力逐渐增强。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已由前几年购买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转向对汽车、电脑以及其他时尚通讯产品的消费。
  2、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各类商品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浊i=(?坠Xi/?坠Y)×(Y/Xi)=?茁i×Y/Vi
  根据相关数据运用公式,可计算出德州市城镇居民1998年到2009年各类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表3)可见,8项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都是正值,收入的提高还是会刺激各项商品及服务的消费,各项消费支出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增长空间。其中,食品、家庭用品和杂项的需求收入弹性始终较低,并且在1999~2010年间变化不大,这表明它们对可支配收入的变化不敏感,具有刚性特征。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最低很好地解释了上面做回归时出现拟合方程不通过的情况。衣着的需求弹性基本小于1,说明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人们对衣着的要求越来越高。1999~2010年医疗保健、居住的弹性基本上都是大于1的,这表明随着收入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以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使得医疗保健类商品的消费支出逐渐增多;交通和通讯方面的需求收入弹性从1.6下降到1左右,说明城镇居民在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消费支出有较快的增长,汽车和手机已经由奢侈品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了。当居民的基本消费支出得到满足以后,剩余的消费支出就会转移到教育娱乐文化上面,逐步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和家庭旅游消费支出等;住房消费商品化的改革也一度掀起了买房热潮。
  三、德州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基础上,有效、合理地控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将对消费需求的回升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收入水平的合理提升,从而促进德州市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费者要根据本期收入、预期的未来收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只有形成了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居民的消费能力得到充分释放,才能降低居民对未来消费支出的预期,消除居民后顾之忧,使潜在消费顺利转化为现实消费,促进消费需求稳定增长,进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培育消费热点,增加居民消费。面对高额的国民储蓄率、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以及城镇居民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必须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增加居民消费比重,促进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提高。目前,汽车、餐饮、通信等消费产品已成为拉动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应进一步扩大其消费基础和规模;此外要积极引导和加强对文化、教育、娱乐等服务性消费的培育和完善,大力拓展服务消费的新领域。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美函.消费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6.
[2]文启湘.韩小红.积极推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J].江苏商论,2000.2.
[3]田晖.消费经济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5.
[4]叶宗裕.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07.6.
[5]陈捷.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定量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3.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031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