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对隆尧县柏舍供销社农资经营的调查
1998年以前,隆尧县柏舍供销社是一个只有30名职工,十多间破旧门市的基层小社,每年连4000元租金都缴不起,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更是无从谈起。主任范建平面对困境,艰苦创业,从农资批发入手,把供销社农资经营做大做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供销社扭亏为盈。2002年销售各种化肥6500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找准市场定位,选准市场突破口。振兴企业的突破口选在哪里?范建平经过反复考察论证,最后把目光锁定在农资供应上。然而近几年农资市场并不乐观,国内市场价格一路下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柏舍供销社北有隆尧县城,南有集市重镇魏庄、肖庄,处在南北两大市场夹缝中,而且,全县农资市场由三家实力雄厚的个体商户把持。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小小的基层社农资经营还有没有希望?范建平经过认真分析市场认为:事在人为,业在人创。供销社有优势,也有劣势,但优势大于劣势。农资经营是供销社的主营商品,这最后一块阵地决不能丢。不搞不行,搞零售也不行,必须走出一买一卖的老路子,跳出柏舍区域的小圈子,树立大流通观念,把农资市场搞大做强。范建平确立了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决心要大干一场。
二、靠诚信打造出一片新天地。无信不立。柏舍供销社在农资经营中始终坚持诚信为本,1998年秋季,范建平向巨鹿县农资公司订购了20吨“三料”,当时谈妥了价格,货到付款,但货发到后,秋播用肥已到后期,市场价格下跌,并且“三料”在当地市场交不适销。范建平当时完全可以拒绝接货或按市场行情压价购买,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按原协议价付了款,立即组织人员全力销售。这次生意不但没赚,反而赔了钱,这对于资金紧缺,刚刚起步的范建平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巨鹿县农资公司的经理感动地说:“范主任真讲信用,能共事,以后咱们要好好合作”。正是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山东新天地集团、中化总公司等十几家国内著名企业都把柏舍供销社作为隆尧总代理。
为了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坑害农民,柏舍供销社严把进货关,以质量求生存,做到三不进。即:不是大公司、大厂商的货不进,不是铁路发货、手续不全的不进,质量有怀疑的不进。严格质量,宁缺勿滥,宁可断货,决不进无把握的货。宁可无利可图,决不唯利是图。几年来,柏舍供销社在农资经营中没有出现一起质量问题。
三、健全销售网络,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柏舍供销社采取三步走战略,高起点,高质量建立销售网络。
第一步,在网络建设上,做到扬长避短,采取先边远后中心,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建立销售网点,以优质的服务,质优价廉的产品占领市场阵地,做到建一个成功一个,开拓一个市场。
第二步,确立不求利润求市场,先把市场做大的战略。经营网点逐年增加,1998年只有五、六个网点,1999年达到15个,现在柏舍供销社农资经销范围覆盖隆尧、柏乡、临城三个县,辐射巨鹿、任县、内邱周边各县,网点增加到110多个。经营品种由当初三、四个,现在达到十五、六个,经销量由当初的五、六百吨增加到七、八千吨。
第三步,壮大市场,实现规模效益。经过几年发展,柏舍供销社农资经营走向大流通,实现大购大销,取得规模效益,供销社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关于下一步的打算及想法,范建平是这样说的:进一步扩大经营品种,把农药、种子的经营拾起来,向规模要效益,重塑供销合作社新形象。
柏舍供销社的发展之路,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启示之一:供销社的出路在于服务“三农”,在服务中求生存、谋发展。当前,一些基层社陷入困境固然有其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由于思想保守,沿袭计划经济那一套,同农民只是单纯的一买一卖关系,没有树立服务“三农”、与时俱进的思想,背离了合作社办社宗旨,结果,供销社的路越走越窄。
启示之二:振兴基层社难不难,说难,是因为供销社是老企业,人员多,包袱大,经营设施陈旧,历史遗留问题多,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走了许多弯路。说不难,是因为振兴供销社关键还要靠供销社人自己。搞经营,首先遇到资金困难,银行不给贷款怎么办?范建平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靠集资,靠借款,搞股份合作制,渡过了一道道难关。其次,要有一个热爱事业,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是搞好一个企业的关键。第三,对供销社的前途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不能丧失信心和勇气,也不能盲目乐观,抱有幻想,一味要政策、等保护。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在这里,关键是要找准市场定位,选好出路,奋力拼搏,
启示之三:诚信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柏舍供销社在创业之初,缺资金,少门路,一个基层小社为什么能取得国内大厂商、大集团、大公司的信任,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靠的就是诚信,这是供销社的优势所在。做生意先要学会做人,心术不正,指望抗蒙拐骗发迹,害人必将害已,最终必将被市场所淘汰。(文/常虎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