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77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3/10/30

作者

□文/徐 莹

浏览次数

585 次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宁波逆向物流发展对策
  [提要] 低碳经济一直是宁波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逆向物流系统的优化管理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而逆向物流系统并不是一个孤立部分,若将其完全从物流体系中剥离进行管理,会大幅增加成本。本文提出利用SDN理念对宁波市逆向物流和正向物流系统进行资源整合管理的思路,并提出观念改造、物流流程优化、信息技术提升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低碳经济;逆向物流;资源整合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13G030124);宁波市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0A10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26201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12日
  物流业是宁波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物流给宁波经济带来快速飞跃的同时,物流活动对宁波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尤其是废弃物物流、生活垃圾物流、再制造物流等逆向物流活动更难以管理,这严重阻碍了宁波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用逆向物流建设推动宁波市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策略。
  一、低碳经济下发展逆向物流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要实现低碳经济,依然要从“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入手。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宁波是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快,经济发达,但人口多、资源少,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低碳宁波”势在必行。
  而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物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Stock,1992)。我国《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逆向物流分解为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两大类: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是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综合分析低碳经济和逆向物流的背景、概念不难看出:第一,再制造产品或再制造部件的生产必然要先回收产品,即回收物流为再利用提供通路支撑;第二,废物原料化或废物再生利用也必然要先回收废物,即废弃物物流为资源化提供通路支撑。所以,发展逆向物流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
  二、宁波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实施逆向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1、成本因素。由于运输、仓储等环节成本高,回流物品价值较低,导致企业逆向物流的初期投资额大,回收期长,企业的经济利益难以即时实现。初期高昂的投资额往往令众多企业对逆向物流望而却步,最终选择利用外部专业化资源将其外包出去,将固定成本借助于社会资源转化为可变成本。
  2、行业分散因素。宁波的物流企业众多,制造业也很发达,但是却呈现出小而散的局面,行业集中度低,资金实力不足,则多不具备实施逆向物流的实力。因此,大力发展物流产业集群和加强物流园区建设行业,能为建立逆向物流系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证。
  3、社会性因素。目前,宁波已经出台了相应环境保护规章、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制度等条例,这对企业可以起到一定的制约和威慑作用。另外,居民的环保意识对逆向物流的实施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企业的回收物流离不开社会物流的发展,只有公众积极参与才能有效发挥逆向物流的作用。
  (二)宁波逆向物流面临的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竞争加剧,企业逐渐步入了主动实施逆向物流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新阶段。由于资源的日趋紧缺,企业逐渐意识到回收原材料、节约资源成本的重要性,因此逆向物流的处理量有了大幅度增加。但是,依然面临比较突出的问题:
  1、品类单一。目前,宁波逆向物流市场的主要回收物有汽车、工业机械设备、电脑等价值较高的产品,而如农产品、电池等易腐、高污染产品的逆向物流发展较为落后,每年仍有大量废弃农产品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
  2、逆向物流现代化程度不高。由于处于发展初期,物流基础设施及信息系统尚不健全,逆向物流的成本高、效率低。由于逆向物流本身非常复杂,对信息系统的柔性化要求很高,因此很难在传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而宁波多为中小企业,资金有限,不愿或者没有能力在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上投入资金,限制了逆向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虽然宁波的第四方物流平台在全国都走在了前列,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但是其中的逆向物流过程中的很多基础设施和信息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3、民众环保意识有待加强。目前,宁波市民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比如很多社区已经开始了垃圾分类、旧电池换绿植等活动,但是覆盖面还不是很广,尤其是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意识上还应进一步加强。
  4、物流人才短缺。宁波的物流人才整体短缺,而专业的逆向物流人才则更加紧缺,这更阻碍了逆向物流的发展,导致大量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如废旧电池等含有的有毒物质还常常因处理不当而造成巨大的环境安全隐患。
  5、政策较宽松。由于回收政策比较宽松,缺乏严谨的环保法规加以规制,导致逆向物流中企业风险由下游向上游转移,供应链风险逐级扩大。此外,逆向物流业务常会与正常生产业务在库存、配送等物流环节产生冲突,企业迫于国家环保法规实施逆向物流在短期内往往无法取得经济效益,甚至会“入不敷出”。在没有国家减税等政策激励的情况下,企业往往半途而废,甚至采取更加隐秘的垃圾处理方式,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三、基于SDN的正逆向物流整合模式构建
  由上述宁波逆向物流的现状和问题可以看出,逆向物流系统不能和正向物流完全割裂管理,只有将正、逆向物流有机整合,才能很好地解决成本、行业分散等问题。
  (一)SDN的概念及特点。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Supply and Demand Network with multi-function and opening characteristics for enterprises—SDN)是2001年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以全球资源获取、全球制造、全球销售为目标,相关企业之间由于“供需流”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开放式的供需动态层次网状拓扑结构。它具有网络性、开放性、多功能性、动态稳定性等特征。
  1、网络性。SDN是一种网状结构。在这一结构中,可以没有核心企业,各企业是以“来者均是客”的观念来处理相互间的既竞争又联合的关系,促使“多边关系”替代链结构模式可能误导的“单边”关系。在这样的网络体系中,企业间可以充分沟通信息,并根据现实情况迅速展开合作,达到逆向物流运作全面、快速的目的。
  2、多功能性。除了实现供应链中基本的物流功能以外,SDN还强调了其他供需流功能(如技术、资金、管理、信息、人才、企业文化等)的存在,并且供需流之间还相互作用,以真正实现1+1>2的集成功能。开展逆向物流,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就是信息流、物流、人才流的畅通,而SDN正是合适的载体。
  3、开放性。SDN的开放性强调突破传统企业联盟的相对固定的界限及其“联盟内部合作,联盟外部竞争”的思维定势,使其真正具有全球性充分合作与共赢的特点。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种因素,以实现全球共享、消除浪费、减轻污染、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
  4、动态稳定性。SDN是一种稳定的网络结构,不会像链结构那样由于某个节点的问题就导致整条链的问题。因为,这一结构的突出优点在于克服了线性串联链状结构的不足。当某个供需环节出现问题时,“多边关系”可使企业立刻转向其他目标,不致影响整个供需网的正常运行。只要有某种供需关系存在,网络就不会解体。
  (二)基于SDN的正逆向物流整合模式构建。面对顾客个性化需求、资源紧张、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等因素,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在物流运作中想方设法改善物流运作状况,不断加大对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有形物流资源与无形物流资源的投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即节点企业只追求正向物流或逆向物流效益的最大化,当两个运作流程出现物流资源短缺时,节点企业只是一味地加大两个流程的物流资源投入,没有考虑将两个渠道的物流资源有效集成。因此,有必要整合节点企业内分割的正逆向物流,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SDN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框架如图1所示。(图1)由图1可知,整合模型中分布着物流人才、物流设备、物流资金、物流信息、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理念等有形与无形资源,这些物流资源共同构成SDN节点企业正向、逆向物流资源池。
  在此,对节点企业内正逆向物流设备、物流人才两类有形资源分别设置代码输入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信息平台,使这两类实体正逆向资源虚拟化,这两类实体资源的使用状态也要及时录入节点企业信息平台,以利于统一调配。同时,正逆向渠道的物流资金的总量及剩余状况及时上传企业信息平台,以供节点企业合理安排、调剂余缺,实现物流资金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分别将正逆向物流与逆向物流中用到的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理念书写成具体的方案,然后及时录入企业内共享的信息系统,以供正逆向物流运作查阅。对于节点企业内物流信息,无论是正向物流信息还是逆向物流信息,均要及时上传于节点企业信息平台,实现正逆向物流渠道信息共享,促进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的高效运作,利用信息技术将分布在正向物流渠道与逆向物流渠道的有形与无形物流资源虚拟化,形成企业动态的信息资源池。此信息资源池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企业正逆向物流渠道建设了何种物流资源、淘汰了某种物流资源、使用了某种物流资源、闲置了某种物流资源,均要及时通过信息平台上传,更新信息资源池。节点企业通过正逆向资源信息平台可以有效地实现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的共享,统一调配、统一使用。
  四、基于SDN理念的宁波逆向物流发展对策
  (一)观念改造策略
  1、领导层观念的改造。节点企业领导层要意识到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分割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顾客的满意度及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而有效的实施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可能会因为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及整合机构的出现而短暂地出现成本的上升,但节点企业会因为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获取源源不断的长远利益,如物流资源的节约、成本的下降、顾客满意度及社会公众形象的提高等,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将会被淘汰出局,使节点企业长期利益受损。
  2、员工层观念的改造。由于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可能会造成机构的精简及某些部门工作量的加大等,对部分员工的利益造成损害,进而导致员工对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的抵触心理。因此,企业必须改变员工的这种心理,让员工意识到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不是针对其个人或者某一群体,而是整个企业发展的需要,假如企业不实施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影响的不仅是个别员工的利益,而是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全体员工的利益。
  3、改造的目标。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不能仅仅从静态和个体的角度考虑,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不是简单的组合,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自身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的效果,不断改进自身的质量,努力成为供需网中的一员,以获取更大的收益。
  (二)物流流程优化策略
  1、删除非增值的物流流程。SDN节点企业正向物流流程或逆向物流流程存在过多的非增值环节,影响了节点企业物流运作效率。如正向物流流程或者逆向物流流程的重复建设,多余的流程无法增加产品的价值,本质上增加了不必要的非增值环节,不利于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删除非增值的物流流程为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更加有效的整合奠定了基础。
  2、精简复杂的物流流程。经过非增值环节的删减后,余下的正逆向物流流程某些环节可能过于复杂,难以有效提高物流流程的流畅性。因此,应当予以精简。如正向物流流程中的订单审批手续过于复杂,致使流程复杂,员工难以看懂;逆向物流中的回收登记流程过于繁琐,加大了工作量等,精简后可以有效地提升物流流程的运行效率,进而为节点企业内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奠定基础。
  3、整合正逆向物流流程。经过上述的删除与精简后,就可以对SDN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流程实行整合。整合的基础就是逆向物流流程尽量建立在正向物流流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正向物流流程,减少逆向物流流程的重复建设。可以相互利用的企业正逆向物流流程合并,积极改造合并后的物流流程,使其能够有序、有效地处理来自正向与逆向两种物流的业务,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流程的整合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正逆向物流资源池归于统一,进而实现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的整合。
  (三)信息技术策略
  1、建立SDN企业信息平台。SDN企业正逆向物流观念改造策略推动了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为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奠定了观念基础。而节点企业物流流程优化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但是没有实现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的完全整合,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
  2、信息平台保障机制。SDN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由于计算机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操作不慎或病毒入侵而泄露正逆向物流资源数据库的相关机密,所以在企业内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中要构建相关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运作。
  总之,宁波市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加强逆向物流的管理,而逆向物流系统和正向物流系统往往又不是完全割裂的两套体系。因此,用SDN理念有效地将正逆向物流系统进行整合,会进一步促进宁波市逆向物流的发展,进而推动宁波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Savaskan R C,Bhattacharya S,Wassenhove L N V.Closed-loop supply chain models with product remanufacturing[J].Management Science,2004.2.
[2]Simato Pang T,Sridharan R.The collaborativ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2.5.
[3]魏洁.企业逆向物流制度与模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黄祖庆,张宝友,孟丽君.逆向物流管理研究:理论与浙江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5]丁锦顺,赖玉斌.企业正逆向物流整合研究[J].决策与信息,2009.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9605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