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54期/市场建设/正文

发布时间

2004/8/18

作者

-

浏览次数

3935 次

中国百货业发展与竞争力分析
  
  提要 近几年北京的几大百货商场开始纷纷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百货业的再度关注。本文主要对中国百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有人提出的百货业必将消亡的观点,提出了中国百货业核心竞争力,并指出只要百货商店积极转变旧的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走品牌化、时尚化、信誉化、环境化道路,必将保持原有的优势,继续发展。


  一、百货业概况
  百货业的兴起被称为零售业的第一次革命,以百货商店的出现为标志。百货商店是指在一个建筑物内,集中了若干专业的商品部,向顾客提供多种类商品及服务的大型零售商店。与其他业态相比,百货商店有如下主要特点:
  1、以经营较高级商品和耐用消费品为主,经营商品范围广,品种繁多,一般可达几万种。
  2、拥有豪华店堂,从事大规模经营。店址一般选在交通便利的繁华地段,能尽量吸引广泛地区的众多顾客,是城市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服务系列化。为顾客提供充分服务,如为顾客提供拿取商品、介绍商品、解答疑问、包装商品等服务。
  4、兼营其他劳务项目,如开设餐厅、咖啡厅、茶室、美容美发室、儿童游乐场等,有的百货店还设立画廊,举办展览。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百货商店始创于19世纪20年代的法国,是生产和消费两方面促进的结果。从生产角度来说,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品,特别是高级奢侈品被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迫切需要找到买主;同时,从消费的角度来说,市场经济培育出了一个手中握着巨额财富,迫切需要提高消费水平的中产阶级,广大劳工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了消费领域,这为经营规模大,花色品种多的百货商店的开设提供了需要和可能。

  二、中国百货业发展状况
  中国百货业兴起于20世纪初,最早的百货商店是1917年创办的“上海先施百货公司”和1918年创办的“上海永安百货公司”。新中国成立之后,百货商店一直是中国零售业的主要经营业态,中国百货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刺激了百货业的发展,各个行业开放经营,各路资金涌入兴旺发达的百货业,建百货大楼成风。但是,当时这种一哄而起,盲目开建百货大楼的浪潮,使中国百货业呈现发展过快,效益有所下降的趋势,加之各种新兴业态和外国企业的冲击,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百货业进入微利时期,甚至大面积亏损。
  中国百货业的发展状况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
  1、百货店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据国家内贸部1997年对全国100多个大城市的统计,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商场已有700多家,近5年开业的大商场数量相当于过去40年的总和。各大城市统计数字如下:
  北京:1996年为止,已建成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商场65家。
  上海:1992年以来,每年新建商业物业100万平方米。1997年商业营业面积已达1150万平方米,人均约0.88平方米,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商厦由1992年的2家发展到60多家,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商厦达百余家。
  广州:截止1997年上半年,已有5000平方米的商场23家,经营面积近30万平方米,2000年增至49家,营业面积达80多万平方米。
  武汉:1996年有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厦33家,营业面积58万平方米,2000年增至45家,营业面积达80多万平方米。
  2、随着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上述数据显示的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百货业市场景象,但蓬勃的背后隐藏着激烈的竞争和经营的危机,虽然200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7%,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整体呈下降态势,由上年的12.9%下滑到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企业的效益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减亏效果也不甚理想。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0年273家重点大型零售商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80家增长,93家下降);实现商品零售额10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190家增长,83家下降);但同期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9.9%。
  3、外部竞争激烈,中国百货业面临国内其他零售业态与外资零售企业的内外夹击。近年来,随着超级市场、仓储商店、专业商店等新型业态的发展并壮大,使得长期以来在我国零售市场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的百货零售企业的优势地位受到了冲击。1999年中国零售业50强前10位中超市占了5席,一改过去由百货商店居于主导地位的历史。中国加入WTO后,根据中国政府对WTO的承诺,中国必须在2004年年底之前对外资完全开放内地的零售市场,外资开始进入中国零售业,如家乐福,用5年的时间在中国15个城市开了28家分店,已跻身于1999年中国全国商业零售企业排名榜第3名,这对国内的百货也产生了巨大冲击。

  三、中国百货业的竞争力分析
  根据以上对中国百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目前百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有人据此提出了中国百货业必将消亡的观点。但是百货业在中国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其他业态不可替代的优势,只要能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依然会保持很强的生命力。
  1、市场潜力仍然强大。衡量事物的发展变化,应该从全面的角度去考虑,一两家百货商店经济效益的下滑或倒闭并不代表中国整个百货业经济效益的下滑和消亡,其中不乏有盈利的百货店。全国消费市场信息网络的数据显示,2002年,通过对全国34个主要商业城市的120多家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大型百货商场的调查中,71家保持上升势头,56家呈下降趋势。百货业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发展势头明显放缓,相反却在成都、济南等一些省会城市中,仍然有较大潜力。2002年,成都、合肥、哈尔滨、济南、银川等城市百货商场的销售业绩,全部高于上一年,重庆、武汉、南京更是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单体百货,销售业绩位居全国前列,显示了这些地区强大的市场潜力。
  2、已经开始走出低谷。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百货商店也是如此。由于连锁超市、专业店等新型业态的迅猛发展,中国百货业从1997年开始跌入低谷。但是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有关人士介绍,经过几年的结构性调整,中国百货业显现生机。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等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数字指出,2002年全国二百五十家重点大型百货商场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4.8%,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1%,以百货为主的零售业实现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50%以上。以百货为主的零售业实现销售额依然占据内地零售市场的半壁江山,这表明中国百货行业已开始走出低谷。
  3、还处在发展成熟期。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中国的百货商店正处在它的发展成熟期。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交通的改善、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需求也会变得多样化,市场商品极大丰富,人们喜欢节假日去商品齐全的商店集中购买商品,为百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资源条件,这时百货业将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前景乐观。同时,现代商业不仅要有繁荣市场的功能,而且要有繁华都市的功能。百货店对后者所发挥的作用,完全是其他业态不可替代的,作为城市的窗口和象征,百货商店依然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百货业在相当一个时期仍将是零售业的主体。
  4、改革创新已显示出成效。经过改革后的百货商店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百货商店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如连锁经营有助于百货业迅速扩大规模,并有利于成功塑造百货企业名品名店的形象,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此外,一些传统的百货业开始对经营商品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在转型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如:北京一些大型百货店在走出经济低谷之后,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北京西单、赛特要转变成专门经营中老年时尚服饰的商场,贵友大厦实现了由传统百货向专营时尚商品的“主题百货”的经营定位转变,而燕莎则坚持了细分市场、专业化经营和品牌至上的经营策略。

  四、结语
  任何一个零售业态进入成熟期都面临着两个困难境地,第一,成熟期因投资回报率低要求减少投资,但成熟期竞争激烈又要求取得规模优势,而扩大规模直接结果是投资增加;第二,成熟期因价格竞争要求降低经营成本,但成熟期又要求提高市场占有率,这就必须加大经营促销投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百货商店只要积极转变旧的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寻找合适自己的市场定位,调整经营方向,走品牌化、时尚化、信誉化、环境化道路,必将保持原有的优势,继续发展。(□文/王 娟 祝圣训 )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28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