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79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3/11/28

作者

□文/杨建林

浏览次数

215 次

浅析高职专业课程改革质量评价
  [提要] 专业课程是实现专业教育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课程改革质量评价的要素构成,指出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课程改革的前提,课程改革的评价重点在于课程改革的行动,课程改革的过程评价是课程改革形式变化的真实体现,资源建设将促进项目化课程持续改进。
  关键词:专业课程;改革;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27日
  引言
  专业课程是实现专业教育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地进行课程改革的质量评价,可以促进专业课程改革向深层次推进。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从专业学习中得到实惠,良好的课程改革使学生乐于接受并享受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从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专业技能;改革的另一个目标是使企业从人才使用中得到实惠,有效的专业课程改革可缩短企业培养员工的时长,减少企业投资人才培养的风险。专业课程改革的最大获益者是职业教育的学校,良好的课程改革使学生愿意选择职业学校进行技术技能学习;同样也使企业愿意选择职业学校进行人才的长远储备。
  专业课程改革使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使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对接。专业课程改革的质量评价首先是课程改革的宏观评价,它将全面反映课程改革进行与否、进行的程度、进行的方式以及进行的效果。宏观质量评价作为质量评价的一种形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察,这四个方面呼应质量管理PDCA循环中的四个阶段。
  一、课程改革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专业课程改革计划的制定者、是课程改革操作的执行人。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包括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的兼职教师。校外的兼职教师一般是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高级顾问,他们熟悉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动向,更熟悉企业中每一个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在专业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校外兼职教师是领路人,是高级咨询师。专业的课程改革离开校外兼职教师将会使改革的路径变得曲折和漫长。而校内专职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总设计师,是专业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主力军。改革中,典型的学习任务是从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而来,如果专职教师没有企业的相关工作经历,没有解决岗位工作任务的实践积累,那么课程改革方案的设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即使有了好的课程改革设计,缺乏企业经历的师资队伍进行课程改革的推进也会出现断章取义或者是在执行中出现过多的主观臆断。在这种情况下,典型学习任务容易从岗位的实际项目任务中割裂开来,学习任务全部训练完成后也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岗位工作。因此,能够进行有效专业课程改革的师资队伍必定有来自企业一线、具有丰富专业实践的校内专职教师。以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专职教师作为专业课程改革的负责人,将使课程的教师团队融入持续进行课程改革的理念,也将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教学由策划变成现实的教学实践。在课改师资的评价中,有过企业挂靠锻炼经历的教师往往会模糊评价的视线。挂靠的时间长短往往不能说明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企业挂靠锻炼不仅要有时间的保证,更要有让教师真正锻炼的工作任务,并且任务的成果较多地被单位采用。当然,倘若教师没有经过企业实践的有效锻炼,那么他所设计出的课改方案要么是学科体系知识的简单拼装,要么是企业工作任务的原装进口,先天缺陷渗透于课程改革方案的胚胎中。
  二、课程改革的行动
  师资队伍有课程改革的理念,有课程改革的专业素质,不一定会出现课程改革的现实行动。行动是打破原有学科体系的束缚,建立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的过程。课程改革的行动可从行动设计、行动环境、行动方式等三个方面来评价。
  课程改革行动设计的成果主要体现在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中。整体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整体规划,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指导课程改革推进的纲领性文件,它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单元设计是课程改革的详细规划,是课程改革具体操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课程改革的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形式。
  课程改革的行动环境主要看课程教学的场所。学生未来岗位工作的环境一般一套桌椅无法体现,因此课改的行动环境也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多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所,以操作实践见长的岗位训练环境较好地体现在校内良好的实训场所中。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是课改行动环境建设的反映,实训基地不仅有学生实训的空间,而且有完成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训练的设备及工器具;实训基地不仅有学生的现场训练情境,更有学生良好训练成果的历史档案。在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课改训练成果的可视化以及可检索性将促进课改行动环境的不断优化。

  课程改革的行动方式聚焦于教师与学生如何使用教学时间。项目化教学下的职业学校的课堂,能够非常充分地反映“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特点。在课堂上,学生以操作训练即“做”为中心,学生是课堂行为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个体学习、小组互助学习来解决岗位学习任务。教师是学生岗位典型学习任务设计团队的成员,在答疑解惑的同时教师更是课改课堂的一个主持人,一个时刻关注课改设计是否达到生成目标的导演。
  三、课程改革的过程评价
  课程的师资队伍创设了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行动则使课程离质量目标越来越近。从PDCA循环的宏观视角考察课程改革的评价,主要侧重于课改本身的过程评价。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氛围、情境推进中的每一个阶段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都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在标准的策动下,学生改变了学习状态,被动学习转变成了主动求索。互助学习的课堂组织使学生在操作训练中的障碍越来越少,越来越小,学生由疲于学习转向乐于学习。学生在训练的推进中,不断实现一个个学习的阶段小目标,心中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不断奋进,向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不断积累自信。课程改革的过程评价不仅表现为精细的评价指标,更表现为学习主体的行为快乐;课堂的气氛不再是压抑与沉闷,而是活泼与生动,课堂的生态表现为积极、向上和可持续。
  课程改革是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职业学校整体推进课程改革的情况下,不仅教师个体关注课堂,学校的同行、领导、家长也在关注课堂;无论是课程的师资团队还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职能部门也都在思考社会企业如何更好地介入课改课堂的评价。
  专业课程改革通过项目课程自身的质量评价系统,项目课程外部的质量评价和监督系统,促进专业教学不断寻找与学生目标岗位工作的差距,并且持续采取方法来缩小差距,努力地提高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程改革的资源建设
  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变革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资源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没有资源建设,就没有课程建设的历史轨迹,也就没有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
  课程师资团队的项目化课程改革资源建设成果有:课改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课改单元的教师工作页、学生工作页,课改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课程改革的学生成果,以及教师关于课程改革的相关教学研究论文。较为成熟的课改课程还有校企合作编写的课程校本教材、课程的相关网站或者是教师的网上教学空间和学生的网上学习空间等。在课程改革的资源中,近两年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的相关成果是课改是否成功的一个缩影,毕业即能顶岗是课程改革的初衷。因此,学生毕业后2~3年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以及所形成的良好工作业绩会使课程改革资源锦上添花。
  结束语
  从宏观的角度评价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改革,可以快速地揭示课程改革的实际状况,按照优秀、良好、合格、需要大幅改进四个等第进行评价,可以定性地分析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师资队伍、课改行动、课改过程评价以及课程资源建设等四个方面按照3∶4∶1∶2的权重进行量化评析,将较为科学地反映四个方面在专业课程改革质量评价中的重要程度。
  有效的课程改革质量评价将促进师资队伍不断向专业岗位一线汲取能量并将能量转化为课程改革质量提高的持续动力。富有成效的专业课程改革将推动学生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课程的过程学习和技能训练。全面的课程资源建设将使课程改革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也将使职业学校的质量教学活动过程更加扎实、多彩。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建设分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
[3]陈旭东.基于ISO9000的高职课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12.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172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