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79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3/11/28

作者

□文/甄鸣涛

浏览次数

564 次

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
  [提要] 目前农村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部分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一部分农民生计的可持续问题却逐步凸显,成为制约新阶段城镇化步伐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影响农民生计能力、资本、策略的因素必然成为城镇化过程的关键方面。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生计
  项目资助: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快速转移背景下农户生计途径的政策研究”(项目编号:SK20110103)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7日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同时也面临了人口与资源、城乡差距扩大与就业压力巨大等问题,城镇化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素。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在农村城镇化影响下,农民失地、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由此引发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问题从多个层面逐步凸显,尤其是一部分农民的生计状况、途径面临诸多困难,而农民生计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一、城镇化与农民生计逻辑关系分析
  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从农村发展角度而言,农村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强调农民移向城市的市民化,更不应是城市侵略乡村,而是统筹城乡发展、以城镇的生活水平为目标改善农民生计,实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
  Scoones对可持续生计的定义为:“某一个生计由生活所需要的能力、有形和无形资产以及活动组成。如果能够应付压力和冲击进而恢复,并且在不过度消耗其自然资源基础的同时维持或改善其能力和资产,那么该生计具有持续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将“可持续生计”定义为:“个人或家庭为改善长远的生活状况所拥有和获得的谋生能力、资本和有收入的活动”。因此,农村城镇化应以农户生计为本,相应的政策也应由最先的只注重城市人口的增加而逐渐转向农户生计能力的提高、资本增多等方面。
  二、城镇化中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决定因素
  农村城镇化,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运动,并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另一方面是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因此,城镇化从农民可持续生计角度看意味着农民原有的生计能力、资本条件、谋生策略的转变,其生计再造关键取决于非农就业、获得社会保障、确保生计资产增值的实现。
  1、生计环境的转变引发农民生计模式的转变。农户生计方式转型的背景或由于农民的生计资本状况发生了变化,或是来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或两者兼而有之。随城镇化发展农民原本赖以为生的土地的相对价格改变,需要农民重新对待这一重要而关键的生计资本调整其谋生策略。一是转变生计模式,在农耕时代,自然资本是举足轻重的,而各类资本之间的影响和转换要受制度环境的影响。城镇化将引致农民重新调整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的生计资产组合五边形,自然资本主导型的生计模式转向对其他资本主导的替代生计模式。根据变化后的生计环境进行包括资金和人力资本在内的诸多生计资产的配置,从而至少保持其现有生计水平不低于以前水平。小汲村农业基础良好,改革前公粮上交多年蝉联县内头名,土地上的产出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全部收入75%左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客观上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一部分村民为了改变自己的生计现状,有的跑起货物运输、有的进入建筑队、有的则经商。据调查,小汲村有多家乡镇企业,主要是纸箱、瓷砖等的生产,全村9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加入务工队伍,小汲村农户家庭收入80%多来源于务工经商所得。另外的选择就是延续原有生计模式,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是以生计资本及其构成状况为基础的。因此,农户只有正确地评价自己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才能进行正确生计策略决策,实现可持续的生计。得益于城市的空间拓展与发展规划,小汲村依托农业生态园的良好交通和地理区位,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正是建立在正确评价自身资源优劣势基础之上,通过以乡村旅游和苗木为主的观光农业,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与娱乐来增加自身的收入。
  由于农业生产本身的延续性和城镇化的影响,原有的优势资本和劣势资本发生变化,如果在资本转换中囿于内外部因素农民难以找到综合的效用转换途径,在生计资本尤其是土地等自然资本遭到破坏情况下,农民生计将难以维持并持续转坏。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所在,关系到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生计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也关系到农民眼前福利和未来生存能力。
  2、农民非农就业问题充分解决是农民持续生计的基础。一般来说,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如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便利性和较低的流通和交易成本,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但阻碍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却是就业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保证生计多样化水平的前提下,非农就业才是提高家庭收入水平、改善生计状况的有效途径。
  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就业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一方面表现为城镇化正改变着农村劳动力供求状态;另一方面是农村就业对城镇化的反作用。二者的良性互动过程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在小汲村的西部,新建设了保定市农业生态园,这个项目为小汲村创造了就业机会,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种地为生,种植业收入在大部分农户中已降到次要位置,甚至不到10%。然而,目前并不是所有农村劳动力都能成功转移到非农部门,因为存在文化程度或技术、年龄、社会关系网、资金等方面的差别,也导致了非农化程度与非农活动种类的差异,从而使得不同类型农户间的收入出现梯度差距,进而影响到一部分农户生计的持续性。
  3、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农业社会,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农民家庭保障最基本的经济基础,也是农民最后的一道生活安全保障线。农民从土地上获得的是其最基本、最可靠的收入来源,农民依靠它维持生活、保证就业,应对未来养老和医疗意外等。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一旦失去了土地,又未能实现生计模式的有效替代,也就失去了社会保障底线。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避免使农民面临生存威胁,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则会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在小汲村通过访谈了解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良好,到了新农保年龄的人,都交了养老保险,一些人也已领了发放回来的养老金。这在最低限度上保证了农民生计的可持续性,有利于城镇化的逐步推进。
  三、农村妇女的职能转变对农户生计问题的促进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仅从整体上影响着农村物质生活,促进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带给农村女性广泛的就业机会。农村城镇化进程和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为女性打破家庭和社会的隔离,进入公共领域工作提供了较高的可能性。在小汲村专职从事农业生产的女性劳动力不足10%,大多都是兼职的,农忙时回家种地,农闲时到外面打工。女性劳动力(不包括从事农业)的收入众数在2,000元,这在当地农村家庭来源中占据了不低的比重。妇女就业这一个因素来对农户家庭的生计持续性起到促进作用。
  四、互联网对农民生计多样性的影响有待增强
  农村信息化作为农村城镇化的一方面,应发挥对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的促进作用。可是就目前中国大多数地区而言,信息化的作用除了在教育方面,其他方面信息化很鲜见。小汲村里几乎家家户户有电脑,宽带普及达到80%以上,可却不是用来增加生计能力,而主要用于娱乐方面。同样,村委会也未实施信息化办公。因此,短期内农村信息化对增强农户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作用还有待提高。
  五、结论
  城镇化影响了农民的生计结构,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城镇中,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可以通过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有效提高收入。采用可持续生计框架中的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指标以及农民对于生计改善的满意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生计改善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土地规模对于农民生计改善效果不明显。综上所述,农民生计问题是农村城镇化的核心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许多矛盾的焦点。妥善处理好农民生计问题,才能保证我国城镇化的稳定和加快。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汪三贵,张伟宾.城镇化如何保持农民可持续生计.人民论坛,2011.23.
[2]姜爱林.“城市化”和“城镇化”基本涵义研究述评[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3]张占斌.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城镇化建设[J].经济研究参考,2013.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921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