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当前,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增长的趋势愈来愈明显,投资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运行的稳定。根据近年来经济发展理论、数据和未来的需求及潜在的动力,应用合适的投资预警指标,对投资进行适时的调控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保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一、当前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与经济周期基本同步变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经历了两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如图1所示。如果从波谷到波谷的划分,分别是在1981~1990年和1990~1999年。从1999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周期,2002~2003年达到这一时期的加速上升阶段。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周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经济周期的变动主要是由投资的变动引起的,两者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与经济周期在大体保持同步变动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差别。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峰谷位置在实践上有所差别,经济增长往往是先于固定资产投资一年达到峰值。如固定资产投资在1985年和1993年达到峰值,经济增长率就已经在前一年达到两个周期的峰值。第二,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固定资产投资率的波动范围为5.1%~26.7%,相比之下,经济增长率的波动范围只有7.1%~9.1%。第三,虽然固定资产投资率的波动幅度较大,但投资率(资本形成额/支出法计算的GDP)的波动基本稳定。在峰值年份的1985年和1993年分别是38.5%和43.5%,2003年为42.8%,在谷底年份的1982年、1990年和2000年分别是32.1%、35.2%和36.4%,变化幅度不是太大。
(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年提高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经济增长是由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的,那么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率则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的。我国的投资率已经由80年代前期的34.1%增加到80年代后期的36.8%,90年代的平均水平为38.6%。近年来,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的趋势更加明显。如图2所示,进入21世纪以来投资率由2001年的38%增加到2002年的39.6%,2003年进一步激增到42.8%。相应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80年代的26.6%增加到90年代的33%,2001年的投资贡献率为46%左右,2002年则提高到了70%,2003年由于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导致GDP增长至少6.6%左右,也就是说资本形成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到了72%。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对投资增长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二、合理确定投资标准,宏观调控投资总量
随着当前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投资,投资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运行的稳定。过大的投资波动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危害,投资总量膨胀可加剧国内资源短缺的程度,导致国民经济失衡,同时也刺激了社会总需求的迅速膨胀和通货膨胀,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居高不下;而一旦投资大幅度下降又会导致生产部门开工不足,严重的结构性资源闲置、市场疲软。因此需要合理确定适度投资标准,对投资进行适时检测,以确保经济的稳定运行。
(一)适度的投资增长率标准
在理论上,乘数—加速数模型对投资与经济周期间的关系已经作了较好的解释。根据这一模型,自主投资的增长会通过乘数原理带动实际国民收入上升。国民收入的上升又会引致投资的增加,从而进一步推动国民收入增长。在乘数—加速数模型作用下,投资增长的上限受制于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总量,投资增长的下限受制于在乘数原理作用下的固定资产折旧。在现实生活中,投资增长的上限往往低于理论上限,而投资增长往往高于理论下限。这是因为,为了防止投资的大起大落,以及因投资剧烈波动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政府往往在投资接近下限时增加政府投资,在投资接近上限时努力防止经济过热。下图是“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指标。
如图2所示,2003年1~11月,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9.6%,根据表一所列预警区间,1~10月份的投资预警信号均处于“红灯区”。但从8月后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投资增速逐月回落,到11月投资当月和累计增速已经回落到“黄灯区”。
(二)适度的投资率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投资率一直在32%~43%这一区间变化。当投资率处于这一区间的下限时,宏观经济偏冷;当投资率处于这一区间的上限时,宏观经济又偏热。为避免经济出现偏冷或偏热的现象,投资率应该保持在35%~40%这一区间。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度投资率所处的区间也不同。在80年代,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的轻纺工业化阶段,平均投资率为35.3%,明显低于1990—1999年的38.8%的水平。如图3所示,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投资率。随着90年代后期我国加大了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源对投资增长的约束已经有所改善,投资率的上限可以提高到40%左右。从需求方面看,未来20年我国仍然存在着巨大的自主投资能力,这会在投资乘数的作用下成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投资率也会因此而保持较高水平。这种投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重化工业的发展将带动大量投资;二是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对传统工业的改造也将带动大量的投资。
判断投资是否过热,除了看投资率是否突破40%这个上限之外,还将受到投资结构和投资增长速度的约束。尽管总体投资率不等,但投资结构过于向某些行业集中,将会由于局部资源的短缺而影响投资的持续。同样,如果投资增速过快,因供给在短期内来不及调整而形成对后续投资的约束,也会造成投资的大起大落。因此,理想的投资率是指投资结构基本不会对供给结构形成较大的压力,投资增长速度又不会大起大落的投资率。(□文/王维孝 吕利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