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84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4/3/1

作者

□文/尹秀英

浏览次数

352 次

基于技术创新的呼伦贝尔市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提要] 近年来,合作创新的地位日显重要,关于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呼声日益高涨。针对呼伦贝尔市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合作现状,通过总结目前呼伦贝尔市主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区域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JSY1122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17日
  技术创新是企业根据市场需要提出创新构想,运用现有技术或研究开发获得新的技术成果,并将其物化变成具有竞争能力的新产品,并实现商业价值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活动。
  呼伦贝尔市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主要以农畜产品加工、煤炭深度转化、石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采选、木材加工等为主,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根源是技术层次低,没有真正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来抓。逐步建立了以大中专院校和重点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研究开发体系,重点扶持呼伦贝尔学院和畜牧、兽医、草原研究所、地方病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科研和开发工作。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为创新主体,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的创新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由于区位优势不足、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机制、体制短缺、人才匮乏等原因,要全面实现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仍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在分析呼伦贝尔市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基础上,选择和构建适合呼伦贝尔市实际情况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模式。
  一、基于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中叶美国等发达国家就陆续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我国从1992年开始,在两委一院的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共同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工程”。所谓产学研合作,就是指联合体各方为市场需求和共同整体利益联合起来,按照市场经济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所进行的科研开发、生产营销、咨询服务等经济合作活动。其合作的主体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二是大学、科研院所。两方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企业为技术的购买者,大学、科研机构为技术的提供者,他们之间通过交易实现各自的利益目标,一方获得技术,另一方获得资金或其他形式的回报。而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合作通常是指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合作创新一般集中在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合作进行研究开发(R&D)为主要形式。在这种模式中,产与学研双方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单纯是技术交易,还涉及双方之间内部的投入、责任和利益的协调以及许多其他部门的参与,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另外还有技术中介机构及金融机构等,也就是官、产、学、研、金、介等六个方面。依据各种合作形式所利用的科学技术的先进程度以及在国民经济和技术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大体上可以把这些形式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层次产学研合作主要指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对国民经济以及科技长远发展起先导作用的高新技术密集区,如科学园等,它是未来产业的摇篮。中层次的产学研合作主要是指目前现有的产学研各方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合作,企业能在学研提供的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和调试,将试验阶段的技术产业化,提高企业效益。诸如各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联合攻关、行业技术开发、工程技术承包等。低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是指科技成果单一、易于应用、便于投产,主要面向发展农村经济的松散型的产学研合作形式。这种模式表面上看合作效果很明显,但合作过程中企业只是按照市场需求委托学研进行技术开发,而自身技术能力难以提高,也无力进行二次开发。如高校面向农村乡镇企业的技术服务、科技咨询、成果推广、科技扶贫等。因此,不同的合作模式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根据企业的具体特点和合作模式的不同特征,可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
  二、呼伦贝尔市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
  为了清晰地了解目前呼伦贝尔市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并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针对呼伦贝尔市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企业以及技术创新开展得比较好的民营科技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的106家企业中,有创新活动的企业78家,发现呼伦贝尔市产学研合作现行的主要模式如下:
  (一)政府引导型合作模式。由政府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将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发展计划中,提出合作项目和规划,并给予相应扶持,使其尽快产业化。一般这种模式旨在解决科技或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教育科技水平不高、企业规模较小、区域内创新资源不丰富、需要从外部引入优势资源的地区。比如,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指导下,由呼伦贝尔市科技局倡议发起,呼伦贝尔市蓝莓企业牵头,联合企业19家、高校5家、科研机构5家、科技中介机构2家共同构建的内蒙古蓝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本形成了种植、技术依托、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模式。以推动呼伦贝尔蓝莓产业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促进蓝莓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成果的产业化。
  (二)技术引进模式。该模式是由高校、科研院所把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知识产权等转让给企业,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果,实现其转化。这是呼伦贝尔市目前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之一。在调查中选择该模式的企业比重高达47%。如呼伦贝尔市是全国马铃薯商品薯、种薯繁育基地之一,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十五”期间呼伦贝尔市就将马铃薯作为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扶持。呼伦贝尔农研所在引进白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优质品种资源和技术的基础上,和呼伦贝尔鹤声薯业共同建立的呼伦贝尔市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新技术生产示范基地,提高了呼伦贝尔地区脱毒种薯种植水平,改良土壤,提高土地农作物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
  (三)企业+基地+农户+研究机构(科技特派员)+合作社的合作模式。该模式是结合呼伦贝尔地区地广人稀,农牧户分散的实际情况产生的。额尔古纳市围绕对俄出口特色蔬菜产业种植,建设完成科技示范基地4个,组建了蔬菜种植合作社。如拉布大林城南蔬菜基地丰润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黑山头绿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注册了“额农”商标,拥有了自己的蔬菜品牌,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两年来,拉布大林蔬菜基地实现总产值2,668.2万元,纯利润1,701.24万元,人均收入2.59万元,比2012年增长8.1%;以拉布大林绿色蔬菜基地为辐射带动的特色种植产业已成为额尔古纳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据统计,目前全市现有自然人科技特派员356人,驻村大学生60人,法人科技特派员65人,实施科技开发项目72项,推广普及农牧业实用新技术202项,扩大了科技特派员在农牧林区的推广范围,引进新品种527个,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800余期,培训农牧民70.8万人次,发放农牧民实用技术资料15.4万余(份)册,实现增收农牧户达9,085户,科技特派员与农牧民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95个,安置劳动力就业6万人,服务农牧民1.2万余户,辐射带动农牧民15.8万余人,全面推动了科技特派员工作深入开展,促进了农牧业和农牧林区经济的发展。
  (四)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企业群(农户)合作模式。如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扎兰屯市及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等资源,建设了粉体饲料项目、氨基酸项目和有机无机复混肥项目。阜丰公司的投产,对扎兰屯及周边旗县玉米种植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当地和周边旗县农民种植玉米的热情高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帮助农民提高玉米单位产量。2012年仅扎市玉米种植就达252万亩。海拉尔垦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突飞猛进,企业诚信、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快速发展,以麦福劳公司为代表的马铃薯雪花全粉加工企业、以呼伦贝尔亚华乳业为代表的乳品加工企业及金骄30万吨油菜籽加工生物柴油、高端生物润滑油企业、以海农石油公司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企业等大型工业龙头企业项目已经成为撬动海垦区经济增长的杠杆。
  (五)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发挥各方优势联合培养人才,对于合作各方而言,这是一种共赢模式:对企业而言,短期内可以解决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可为企业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对高校、科研机构而言,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使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需求。如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和呼伦贝尔学院经过充分协商,决定集中双方优势,在海拉尔农牧职工中专基础上,成立呼伦贝尔学院农牧学院和呼伦贝尔农垦学院。旨在呼伦贝尔市有机绿色大农业发展战略的带动下,依托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现代化大农业的优势,培养能够为地方发展服务的现代农牧业科技人才。地勘六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在呼伦贝尔共建产学研基地,使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提高地勘单位的理论水平,对该地区成矿理论进一步研究,实现找矿大突破,最终实现“教学科研支持和指导地勘单位生产、地勘成果反哺教学科研基地”的双赢目标。
  三、呼伦贝尔市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技术创新基础条件差,技术吸收能力薄弱,基本不具备内部自主创新能力。首先,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呼伦贝尔市企业大部分是由原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其自身积累能力较低,自我发展能力差。同时,呼伦贝尔市目前缺少信贷资本以外的融资渠道,企业融资困难。政府科技资金投入有限,每年仅有少数企业得到政府科技资金支持,且额度不大;第二,企业自身素质相对较低。呼伦贝尔市企业在发展中,普遍存在企业管理者水平不高,缺乏技术人才,职工素质相对偏低。中小企业在向外发展过程中,主权意识强,产权多元化不多,强化控制的意识强,缺少组合发展的动力和意识,存在宁可不要发展也要自己说了算思想,外部资本很难进入;第三,技术创新能力差。据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呼伦贝尔3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尚有近50%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企业与科研机构缺少技术协作关系,企业自身又缺乏技术人才,多数企业生产工艺基本上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操作,对产出产品来说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粗加工,致使产品的高附加值部分全部被“二手”转移,企业获利空间小,效益不明显,因而致使企业无法向做大做强方向发展。
  (二)外部环境引导力度不够。首先,尽管政府部门为推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出台了许多政策条文,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产学研合作创新所需的外部条件。如,科技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处于起步阶段,从业人员少,规模小,资源分散,服务水平和质量偏低,企业化、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其次,产学研各方成员科技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科技部门对重点产业技术的科研、孵化和支持,制约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推广。比如,2011年我市政府方面资助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仅为976万元,占科技活动经费的26.6%。高校和科研机构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也普遍偏小,如呼伦贝尔学院2011年的R&D经费仅为85万元,内蒙古普通高校的平均水平为500.5万元。另外,本地多为中小规模企业,如2010年呼伦贝尔市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规模企业仅为6家(销售收入最多的为55.8亿元,最少的为13.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4%,对技术改造和研发的投入偏少,这些都远远满足不了科研工作的需要,难以形成产学研的整体合力。
  (三)产学研合作模式多数处于低层次的合作阶段。由于很多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对产学研认识不足,不愿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特别是对开发周期长、有较高难度的项目,往往害怕承担风险,不敢投资,所以更倾向于直接购买一些技术成熟的项目。如,2011年呼伦贝尔市企业R&D投入占总R&D投入的76.3%,但多数企业都把这部分钱花在买技术上,技术引进费用与消化吸收经费的比例很高。另外,呼伦贝尔地区大型企业少,没有大型的产业集群,能够承接国家级重大项目的企业数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的层次。
  (四)信息不足、且不对称。呼伦贝尔地区高校较少,科研力量相对薄弱,大多停留在满足自身教学使用的层面上。即使有相关的技术成果,由于地方企业对本地高校认同度不高,他们对高校技术的适用性、成熟性和可转化性都存在一定的怀疑,合作热情不高。所以,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合作创新和技术转移时,通常会希望能与省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但又缺乏省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关科技成果或其他信息的获得途径,无法获得有效的技术信息,这些都导致了本地企业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失败。
  四、呼伦贝尔市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要建立和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为入孵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场地和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鼓励、支持高校开设相应专业课程、从事相关专业研究、兴办科技服务机构等宣传和普及科技创新知识,使企业重视技术研发,增加研发投入,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
  (二)完善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鼓励企业、金融机构、个人、外商等各类投资组成的科技投入体系的建设,大幅度提高全社会对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呼伦贝尔市的研究开发经费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的要求。
  (三)加快建设呼伦贝尔产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依托呼伦贝尔市9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和18个产业基地的集聚优势,加快建设呼伦贝尔产业园区,重点培育的“农畜产品加工、多金属、煤炭石油、多元化工、电力、建材、生物制药、装备制造与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集群,形成有龙头企业支撑、集群共性技术平台完善、技术服务活跃的组合型产业技术体系,改变目前大规模、集约型、高科技产业少,产业层次和产业集中度低,外来企业基本单线作战的局面,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
  (四)加强中介结构的创新服务功能,广泛开展国内、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呼伦贝尔市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介服务机构功能缺失,导致企业、学研之间无法形成战略合作。保障合作各方利益分配的合法性,为各方提供科技成果和科技需求信息;其次,要针对重大和关键技术扩大开放,积极、广泛开展国内、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与大专院校、科研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人才、管理及技术装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扩大和深化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吸引和利用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和科技资源,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借助外力提高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仲伟俊,梅姝饿,谢园园.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8.
[2]孟爱军,佟玉良.呼伦贝尔市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下一步发展思路[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12.
[3]申俊喜.创新产学研合作视角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838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