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86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4/3/30

作者

□文/张永杰

浏览次数

262 次

对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的思考
  [提要]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真正进入一体化,需要国家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向农村倾斜的力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体现了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的教育投资,是一笔划算的人力资本投资。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对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的剖析——基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视角
  收录日期:2014年1月16日
  一、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的提出背景
  就宏观层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是贯彻执行《规划纲要》的题中之意,更是加快城乡教育统筹步伐,尤其是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2010年,《规划纲要》将“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作为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目标,并提出“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的发展任务。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教育,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水平事关重大,营养改善计划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提出的。
  就微观层面,提出营养改善计划的背景主要可归纳为两大方面:第一,中央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学生,特别是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改善工作,要求改善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第二,由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当前,在全国1.3亿农村中小学生中,有3,000多万学生在校住宿,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还有相当大部分不住校学生需要在校午餐。因此,学生们在学校能否吃上热饭、饱饭,不但是每个孩子个人的问题,而且是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很关心的问题。综合而言,国务院批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是根据广大农村的现实情境与需要,是符合国家基本国情的一项扶农惠农举措。
  二、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的必要性
  目前,许多贫困农村学生营养不良问题比较突出。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青海、云南、广西、宁夏等西部4省(区)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学生生长迟缓率近12%;低体重率达9%;身高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同年龄段学生正常值。在宁夏西吉、广西都安、云南寻甸这三个地方的寄宿学生,每日摄入的热量,分别只为专家推荐量的62%、66%和68%;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摄入量低于应摄入量的20%;在接受调查的这些农村学生中,有72%的学生在上课期间有饥饿感,其中每天都会有饥饿感的学生高达1/3。该项调查还发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寄宿制学生每日只有两顿饭,而且两顿饭都是土豆面;学生维生素C的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30%、钙的摄入量为17%、铁的摄入量为15%。而在广西都安县,受调查学生几乎没有副食,维生素C的摄入量基本为零。另外,现行“一补”政策覆盖面偏小、标准偏低。2010年,中西部有1,228万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一补”,只占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在校生的13%。有些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没有完全落实,吃饭费用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营养问题更无从谈起了。
  《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年来,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进入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的新阶段。2011年全国约有1.3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和教科书费,约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免除了住宿费,对中西部约1,228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在义务教育实现了“不花钱、有学上”的基础上,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入标准化建设及制度保障建设新阶段之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问题必须给以关注。
  (一)营养改善计划是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由于教育是一种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特征的公共品,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均衡化的公共教育服务覆盖于城乡全体居民,将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如果城乡教育二元结构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城乡经济及社会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城乡两极分化及社会分层将进一步明显,城乡教育质量也将进一步拉大。如此循环往复,结局实在令人忧心。随着城乡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收入水平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水平远落后于城市同龄学生,导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及身体成长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义务教育的质量差距。因此,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农村学生的营养水平,是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
  (二)营养改善计划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近些年,为改变农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更为农民致富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惠农政策。然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恰是处于身体成长、体质增强的最关键时期,如果长期缺乏营养,无疑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及身体素质的提高,进而会影响学业进展,甚至对他们今后的人生职业发展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保证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是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首要条件;当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身体发育所需营养有了保障后,对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也将产生积极效应。因此,营养改善计划实质上是国家扶持社会弱势群体的新突破,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三)营养改善计划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砝码。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学生入学机会、教育资源配置及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要真正走向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必须承认城乡各方面的现实差距,而并非只是学生入学机会、教育资源配置等主要差距。在身体健康成长所需的营养方面,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存在很大差距,城市学生的营养水平远高于农村学生,这显然也是城乡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之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点,因此营养改善计划体现了国家将扶农惠农政策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完全符合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的重点,因而是一颗促进教育公平的强有力的砝码。
  三、营养改善计划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
  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有预期价值的人力资本投资。具体而言,它是人力资本投资在义务教育领域的反映,是一笔教育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一般包括各级正规教育、在职培训活动、健康水平的提高、对孩子的培养、寻找工作的活动和劳动力迁移六个方面,其中教育是最主要的一种投资方式。对于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学生入学机会、教育资源配置、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国家已采取了措施致力解决。
  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软肋”。2010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将达到4%。营养改善计划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投资,实施该计划所需的费用直接由国家财政拨款,实质上是国家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举措,对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及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四、结束语
  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吃饭问题及营养问题为目的,以农村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的营养改善计划,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一项预期效益很大的人力资本投资,意义深远。在当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入标准化建设及制度保障建设新阶段的背景之下,针对大部分贫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不良问题突出的严峻形势,中央财政拨款启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是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及破除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制约的一大举措,并有助于缓解当下中国教育公平危机形势,从而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桑锦龙.“教育协调发展”内涵初探[J].教育学报,2011.4.
[2]康建朝,肖甦.南非农村基础教育变革新动向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4.
[3]吴强.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对居民教育支出的影响分析[J].教育研究,2011.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09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