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本文从网络知识挖掘的发现技术、网络知识挖掘的类型、构建网络数据库、网络知识服务的特点与网络知识服务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网络知识;网络知识挖掘;网络知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月3日
网络在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给查找和获取有效信息带来了难度。传统的数据挖掘涉及的主要是结构化及半结构化的数据库,而网上的信息变化频繁且具有动态性,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异构数据库,对网上的信息进行挖掘要比面向单个数据库复杂得多。网络知识挖掘是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自动地从异构数据组成的网络文档中发现和抽取知识,从概念及相关因素的延伸比较上找出用户需要的深层知识的过程。
一、网络知识挖掘的发现技术
1、路径分析。可以用许多曲线图解法来进行路径分析,一个曲线代表了web页面间或者其他事物之间的一些联系。
2、关联规则。关联规则用于发现数据项之间的联系,在网络挖掘中发现某一用户的引用页面和服务器上多种页面之间的联系。
3、序列模式。应用序列模式是为了发现一些交互模式,如在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项后面跟着另一个数据项。在服务器日志文件中,记录了一段时间内用户的访问信息,对web服务器中访问日志的序列模型分析可以使用企业预测用户访问模式,帮助广告进行目标定位,发现在一个时间段内访问某一个文件的所有用户的相同特征等。
4、聚类和分类。根据一些数据项的共同特征来对数据库进行分类。在网络挖掘中,分类技术可以基于用户的一人口统计信息和访问模式对访问某文档的用户进行偏好描述。聚类分析可以将有相似特征的用户或者数据聚集在一起,聚类web日志的用户信息数据可以用来制定未来市场营销策略。
二、网络知识挖掘的类型
1、网络知识的挖掘。对网络知识的挖掘主要是指通过对网络信息的定性定量的增值处理,找出信息分布的规律,发现信息内在的关联性,挖掘隐藏在网络信息中的知识并形成模型。
2、用户知识的挖掘。对用户知识的挖掘是指用户访问网络时的信息和用户个人信息的挖掘。网站服务器会保留用户的访问记录,记录关于用户访问的信息活动,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从中得出用户的访问模式和访问兴趣,从而改进网站的结构,也可以用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三、构建知识库
知识库的构造基于信息簇,信息簇是信息源经过整合和重组转变而成。因此,知识库就是将信息网织成各种关系的模式,如数据知识库、程序知识库、系统知识库等。
数据知识库是由经过加工、组织的信息构成的具有知识挖掘功能的数据库。知识仓库就属于这类知识库。程序知识库是由程序、规则、培训教程、操作标准等过程知识构成的知识库。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程序知识库出现,专家系统应属程序知识库的范畴。系统知识库是一种高级知识库,是信息分析、知识整合的产物,可以反映知识的复杂关系,提供知识图表、竞争分析、国际形势等复杂知识产品。
作为信息资源的知识库,要形成一定的规模且检索便捷,内容新颖,能够不断地更新,以保持数据的准确、全面和及时。如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网络ocLc把互联网上的信息经过系统化的整理,通过主题调即可搜索;且ocLc的worldcat数据库随时更新,每年以200多万条记录的速度增长。
四、网络知识服务的特点
1、从检索到解决问题。随着网络信息环境的形成,传统的信息资源不均衡和信息获取困难得到改变,文献检索与传递服务在用户需求中正在逐渐弱化。而用户日益关注并愿意花钱购买的已不再是简单地得到文献,而是从众多的信息中捕获和分析出解决他们问题的信息内容,并能提供将这些信息融合和重组的相应知识或解决方案,即需要直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服务。
2、信息需求社会化。因特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它面向全世界、全社会,因此网络知识服务是为所有人服务,其需求涉及内容广泛,用户知识结构差异大。网络信息知识服务必须从面向部门的信息需求向面向社会的知识需求模式转变,建立一种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体系,针对不同用户的知识取向,提供不同的知识服务。
3、需求知识的讨论与分享。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获取已不是最困难的事情,关键问题是信息的分析,即能否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判断和利用关键信息,解析出为所需的知识,思考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思考就是力量。激发人脑积极思考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交流。通过交流和讨论,可以增加人们知识结构中知识之间的连接,激发创造性思维,因此知识服务应立足于为用户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思考的讨论和共享环境。知识工作者的生产资源就是他们头脑中的知识,为了扩大再生产,他们必须不断地更新、补充、增加和创造知识。更新知识是保持其竞争优势的关键。对知识的传统认识是:知识等于力量,所以要保存它;现在知识管理的认识是:知识等于力量,所以共享它。组织内的知识共享通过协调性学习来实现,组织间的、社会上的知识共享则应由知识服务来提供。
五、网络知识服务
1、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这种服务以图书馆参考咨询为基础,依赖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全球信息资源库为依托,为全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该服务以按专业分工的咨询专家为后盾,以集成化的馆内外知识资源和技术交流系统平台。这种参考咨询服务的工作机制一般是首先接受用户提问,系统对提问进行分析并查询先前的问题答案保存文档,若无现成答案,则将提问分派给最合适的专家。专家根据自身知识和可获取资源生成答案,并反馈给用户,同时将答案保存到系统的问题答案文档中,形成知识库,以备日后查询。如,美国教育部资助的虚拟咨询台系统(VRD)是一个代表性的合作咨询项目,它以80多个专家咨询网络为基础,提供7×24小时服务。
2、知识学习服务。知识学习服务是指人们提供通过对已有显性知识的学习而产生属于自己的隐性知识的各种服务。由于人们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有很大不同,因此图书馆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主要表现为网络自主学习、网络远程教育、开放存取带来的知识利用率。
3、个性化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就是使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及时、主动地推荐用户需要的、且以往没有获得的知识资源信息,并能根据用户对推荐内容的反馈进一步改进推荐结果。个性化服务是一种高层次的智力技术活动,其重要的特点是知识增值与智能重组。网络知识挖掘工作运用最新的智能工具来挖掘蕴藏于海量显性信息中的隐性知识,并形成专业知识库和知识仓库,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并给予管理、利用,非常符合网络用户的个性化、隐性知识的需求。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涛.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流动模型.情报资料工作,2002.2.
[2]黄玉梅.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情报资料工作,2002.3.
[3]陈兰.知识管理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质量服务模式.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