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56期/金融税务/正文

发布时间

2004/9/29

作者

-

浏览次数

2521 次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因素分析

  提要 世界各地中小企业的发展表明,融资难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政府基金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信用担保、投资公司风险投资等方式,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其融资窘境。本文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提出了关于解决这种困境的思路和办法。
  融资难是世界各地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我国也不例外。在众多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中,笔者就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做简单分析。

  一、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

  (一)信息因素
  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中小企业申贷过程中,这个问题更为突出。现实中,中小企业在向外披露信息时经常有意增强自身的非透明度,使得金融机构对其所有权、管理结构和财务状况等缺乏准确把握,导致“慎贷”现象的发生。在众多导致“慎贷”的因素中,财务方面的分歧最为突出。金融机构一般要求申贷企业采用透明的财务和会计制度,以便其进行审计工作。然而,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通常不很正规,甚至可能同时拥有几套不同账目,这就使金融机构因怀疑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而不愿接受其融资申请,从而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此外,由于自身特点的限制,中小企业对国家金融领域和利于其发展的政策性信息的掌握往往比较滞后,无形中失去了许多融资机会。
  (二)交易成本因素
  与大企业融资相比,中小企业融资往往是解决眼前问题,对未来考虑不多,具有明显的“急、频、少”的特点。尽管这样,其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经营环节等却与大企业别无二致,这就间接导致了银行单位贷款经营成本与监督费用上升,而这正是金融机构最不愿看到的。据不完全测算,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五倍左右。因此,从节约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的“经济性”角度考虑,金融机构往往不愿与中小企业打交道,这就进一步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此外,央行的“零风险政策”使多数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高风险、高净现值的项目也持观望态度,更有甚者避而远之。这样一来,中小企业本来就不畅通的融资渠道就变得更加拥堵。
  (三)抵押和担保因素
  抵押和担保是解决债权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常用机制,对中小企业很有意义。在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处于建立初期,中小企业整体资信等级较低,有关担保的操作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担保基金规模与中小企业实际贷款担保要求差距过大;符合担保基金担保条件的中小企业较少等。同时,由于央行不鼓励政府担保和企业对企业担保,抵押也就成了许多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唯一方式。
  一般来说,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接受各种形式的抵押,包括土地、建筑、住房和可变现的储蓄凭证、设备等,其中土地使用权和房地产的接受频率最高。但是,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流通领域、服务领域和高技术行业的企业,其资本大多集中于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无可作抵押的土地和建筑物,这就使贷款成为一种不可能。另外,抵押品评估机构经常夸大资产价值以获取更多利益的行为给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潜在风险,对中小企业融资起了负面作用。
  (四)环境机制因素
  1、宏观环境。改革之初,国家曾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抓大放小”的战略布局调整后,各级政府集中精力于支柱产业与大企业的联合,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原有的优惠政策取消了,在金融、财税、产业组织、科技等方面,中小企业更是受到了不公平对待。这对于要求发展,且发展速度很快但严重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在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上,行政管制严格,市场行为严重扭曲。比如,经贸委管理国有中小企业;农业部门乡镇企业管理局管理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个体企业等。如此多的管理机构,加之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各地中小企业发展的盲目、不平衡,引发了大量重复建设和产品趋同现象。
  2、运行机制。首先,突出的“贷大不贷小”问题导致留给中小企业的可贷资金较少,企业间资金分配严重不平衡,甚至有的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将资金上存,严重阻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量。此外,上级金融机构对下级部门的贷款授权过小或剥夺,严重限制了基层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其次,金融机构贷款管理制度僵化,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薄弱。目前,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并未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特点采取变通措施,贷款仍需提供担保或抵押,从而人为割断了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联系。此外,金融机构主动服务中小企业的意识淡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律缺少了解,对中小企业背后的庞大业务市场认识不够。
  再次,缺少专门扶植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可寻求融资的金融机构十分有限。另外,中小企业直接、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虽然专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板块市场已经设立,但其运作方式和发挥的作用还值得期待。

  二、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几点建议

  (一)中小企业自身努力
  1、必须提高认识,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直面自身不足,加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投入,鼓励创新,建设现代、科学的企业管理体制,强化内部管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这点上,沿海地区如浙江的中小企业做得很好。
  2、必须规范企业财务运作,制定人才战略,寻找合作伙伴,提升企业资信等级,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二)政府和社会扶持
  1、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制度建设入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1)消除所有制歧视,坚持市场效率原则。政府在制度建设和政策调整中应注意保持政策的公平性和统一性,惟有这样,市场效率原则和优胜劣汰机制才能发挥作用,经济和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一系列有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科技、金融、财政、教育培训等应迅速制定、出台并建立。
  (2)加快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2001年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与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指导性的地方性法规,构成了未来中小企业发展的坚实法律保障。但是任何法律都会陈旧老化,各级政府部门应继续制定和颁布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条例,并以“修订案”的方式完善现有法律法规。
  (3)统一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培育企业市场竞争力。政府应从大局出发,调整现存的分行业和分所有制的中小企业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消除因管理分散性带来的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与此同时,政府应尽量避免直接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应从增强中小企业自主性、完善企业竞争环境、培养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角度给予其支持。
  2、完善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实践证明,完善的融资体系和高效的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对金融机构的融资需求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时调整金融战略,制定相关金融政策,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满足众多企业的不同贷款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日前,深交所推出的中小企业板块对丰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促进行业性协会的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需要“官办”和“民办”结合。目前,“官办”服务组织已见端倪,许多城市已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中心,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等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管理咨询、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然而与此对应的“民办”服务组织的发展却因资金问题发展缓慢。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大力扶持民办服务组织的建立,运作方式上一开始可以是非营利性的,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逐步孵化出部分营利性的服务机构以解决资金问题。
除社会服务体系外,各中小企业还须建立行业性协会。协会的建立有利于企业间合作经营,避免过度竞争,维护自身权益,加强优势互补,资金调剂,提高自信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在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均已出现了采用统一商标、共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的中小企业行业性协会。在我国,结合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可由政府牵头组建,后再逐步向民间性和自律性方面过渡。
  总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也同样存在。要彻底解决社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偏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等问题还需要全社会在不断地探索中寻找有效的解决方式。■(□文/于 洋)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0522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