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社团活动是社团功能发挥的载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状况进行研究。虽然,社团活动及管理趋于模式化、常态化,然而受制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理念、社团内部管理机制、社团活动经费来源等因素的制约,当前社团活动趋同、特色不明显、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性,导致社团活动吸引力较低、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需要更新理念,创新机制,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关键词: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社团活动;调查研究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学科学“十二五”一般规划课题“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编号:GS[2011]GHBG084)
中图分类号:G455.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4日
通常,专业型学生社团因其专业性、学术性、实践性而越来越受到高校及社会的关注。研究者们认为,专业型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综合素质提升、营造学科氛围、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教学功能、实现专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及优势。
社团活动作为一种生活教育,在丰富大学生活、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创造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成才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社团活动又是社团发挥校园及社会影响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对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从而能更好地引导社团健康发展,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社团管理及学生培养。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部某省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在2011年下半年进行,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式先后抽取学校、社团作为调查样本,在3所高校,9个社团中,采用集中填答的方式填写问卷,共发放637问卷,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合格问卷共计591份,合格率为92.8%。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审核、编码录入后,利用SPSS11.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一、专业型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一)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情况
1、社团活动的类型及内容。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主要有培训类、宣传类、竞赛类、服务类活动。培训类活动主要针对新招募的社团成员开展的一系列旨在提高社团成员专业理念、技术为目的的培训活动;宣传类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社团自身及所属专业的宣传,让学生及社会各界了解相关专业,从而营造良好的社团发展氛围;竞赛类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竞赛活动充分展示社团成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激发学生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动机;服务类活动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为校内师生或社会人士开展相关服务分析发现,专业型社团主要开展的活动依次为培训类(41.9%)、竞赛类(36.1%)、宣传类(12.1%)、服务类(7.4%)等活动。
2、社团活动的数量及频率。社团开展活动的数量说明社团的活跃程度,而社团活动的频率则说明社团活动开展的规律性,这两方面的内容都是评价社团活动开展正常与否的指标。统计显示,39.4%的被访者参加的社团每学期举办5次以上的活动,29.6%的被访者参加的社团每学期举办3~4次活动。从这些数据来看,69.0%的社团每个月至少有1次社团活动。然而,也有17.9%的被访者不清楚社团每学期举办的活动数,还有4.6%的被访者提到,加入社团以来,还没有举办过社团活动。
(二)专业型社团活动管理状况
1、社团活动策划及审批。目前,高校社团管理一般形成了以团委部门为主导,社团联合会直接管理和专业归口系部校系两级管理体制。学生社团负责人负责社团活动及日常管理,指导老师进行引导和监督。社团活动的开展一般由社团负责人策划,由指导老师或相关部门管理者审批实施。统计分析表明,60.8%被访提到社团活动是由社团负责人策划的,27.2%的被访者提到社团活动由社团成员参与制定,10.5%的被访者不清楚社团活动由谁策划,1.5%的活动是由指导教师策划。
社团活动完成策划之后需要相关部门或个人的审批。62.4%的被访者认为多数活动要么需要指导教师或系部审批,要么需要学校审批。34.3%的被访者认为有的活动还需要多个部门和个人共同审批,有的需要指导教师和系部审批,有的需要系部和学校审批,有的需要指导教师、系部、学校三级审批。仅有3.3%的被访者认为社团活动不需要审批。
2、社团活动的经费及场地来源。经费及场地是社团活动开展的基础性条件。现阶段,社团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专项经费、系部经费支持和社团成员的会费。在我们的调查中,54.6%的被访者认为社团活动的经费来源于学校专项经费及系部支持,14.7%的被访者告知其参加的社团经费来源于社团成员会费,仅有10.6%被访者认为其社团经费来源于校外赞助和社团创收,还有18.9%的社团成员不清楚社团经费来源。在场地需求方面,69.0%的被访者告知我们,其所参加的社团开展活动所需的场地主要是由学校免费提供,15.3%的被访者所参加的社团活动场地由系部提供,11.0%的被访者参加的社团有固定的活动场所,4.7%的被访者认为,需要租用场地开展活动。
(三)专业性学生社团活动效果评价。专业型学生社团活动效果是社团活动质量的体现,也是社团活动吸引社团成员持久参与的重要保证。统计显示,9.3%的被访者认为专业型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效果非常好,62.1%的被访者认为专业型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效果比较好,但也有24.4%的被访者认为效果一般,还有3.7%的人认为效果不理想。
对社团活动内容的评价上,52.2%的被访者认为其所参加的社团活动内容丰富有趣,但也有35.4%的被访者认为活动内容一般,有12.4%的被访者认为活动内容不太丰富和无趣。有49.7%的被访者认为专业型学生社团所举办的活动与专业密切相关,然而也有近34.3%的被访者认为活动内容的设置于专业关系一般,还有15.9%的被访者认为社团活动设置于专业相关性不大。
二、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从策划、审批到经费场地的落实都形成相对稳定的管理模式,社团活动的数量、时间实现了常态化,活动类型趋于成熟,活动效果较为明显,然而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社团活动管理僵化,缺乏创新活力。当前,社团活动的开展首先主要由社团负责人进行策划,然后交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或指导教师审批。这虽然保证了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相关部门也能对活动实施监督,然而也带来一些问题。一方面社团活动主要由社团负责人进行策划,社团活动无法发挥社团成员的创新思维,活动内容易落入窠臼;另一方面学校相关部门难免会对社团活动加以限制,要求社团活动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使得社团活动扎堆进行,目前各个高校的社团文化节就是例证。造成了社团活动趋于保守,社团活动缺乏社团特色,影响了社团成员的参与积极性,社团活动缺乏活力。
(二)社团活动特色不明显,缺乏吸引力,效果不理想。现阶段,高校社团活动数量较多,高校社团活动的开展大都根据高校新生的入校节点展开,形成社团宣传、纳新、培训、竞赛等活动的常态化模式,活动频繁。一年中大型的社团活动往往是配合学校为丰富校园文化举办的社团文化节。总体来说,社团活动特色不明显,导致一部分学生对社团效果评价较低。24.4%的被访者认为社团活动效果一般,还有3.7%的人认为效果不理想。在活动内容评价方面,有35.4%的被访者认为活动内容一般,有12.4%的被访者认为活动内容不太丰富和无趣。有近34.3%的被访者认为活动内容的设置于专业关系一般,还有15.9%的被访者认为社团活动设置与专业相关性不大,无法体现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特性。
(三)社团活动经费来源单一,特色性活动无法开展。当前社团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专项经费及系部支持、社团成员的会费,很少的社团活动经费来源于校外赞助和社团创收,活动场地也主要有学校提供。这种经费来源机制虽然为社团开展常态化的活动提供了保障,然而也限制了社团活动的多样化,不利于专业型学生社团依据社团目标和理念开展特色性活动,限制了社团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活动优化策略
由于受制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理念、社团内部管理机制、社团活动经费来源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当前社团活动趋同、特色不明显、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性,导致社团活动吸引力不足、效果不理想。为此,需要更新理念,优化社团活动激励机制、创新策划机制、构建多元化的筹资机制。
(一)贯彻学生社团管理理念,构建社团活动激励机制。高校学生社团是依据学生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经有关部门批准,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遵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管理理念。高校及相关部门在管理社团活动时,应贯彻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理念,只要社团活动的开展符合相关规定,具有特色就应该大力支持。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采取购买社团服务的形式,将活动经费向社团活动办得有特色,学生参与较多,为学校获得较多荣誉的社团倾斜,达到激励各个社团通过提供优质的社团活动来获取资金支持的目的,让各个社团处于竞争状态,不断创新社团活动。
(二)强化社团活动策划理念,构建社团活动策划创新机制。创新是社团活动富有吸引力的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吸引社团成员广泛而又持久的参与。社团管理团队应创新社团活动管理机制,社团活动策划采取提案制及委员会制,扩大社团活动策划的参与范围。任何达到规定数目的社团成员联合提名的策划方案即可将该策划方案作为备选活动方案。在选定社团活动方案时可以采用委员会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同时,社团管理团队应紧紧围绕社团目标,树立品牌化社团活动理念,形成周期化和应景性的社团活动运行机制。
(三)树立社会化办团理念,构建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机制。社团作为学校、社会的行为主体,社团管理团队应树立服务学校师生、服务社会大众的理念,营造良好的社团发展环境。采取“向内向外”的双向筹资机制。“向内”即社团可以通过特色化社团活动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专项基金,也应该根据非营利性原则,通过自主经营项目、举办收费活动、收取会费等凑集资金;“向外”即向学校以外的基金会申请资金,获得企业赞助,接受社会团体及个人捐助,实现多元化的筹资机制,为自主化的开展特色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作者单位:兰州工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毕洪东.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1.
[2]孟祥印等.高校学生专业社团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3]李清泉等.论高校学科性社团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湖南科技学院学科性社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2.
[4]张家勇.美国大学生的学生社团活动[J].比较教育研究,2004.4.
[5]岑益梅.广西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素质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班学位论文,200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