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无形资产评估是科技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环节。现阶段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有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三种。其中,合理确定折现率是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得以恰当运用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也是难点和障碍之一。折现率的微小差异,可能会给评估结果带来数以万计甚至数以亿计的差异。因此,应当重视无形资产折现率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进一步提高无形资产的评估质量。本文介绍无形资产评估中折现率的实质及其构成,从折现率的基本概念和确定原则出发,探讨无形资产评估中折现率的测算,最后分析不同条件下折现率的选取问题。
关键词:无形资产;折现率;方法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7日
当前,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其他的利益相关方都对资产评估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证监会2004年的第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中,对收益现值法使用预测收益数据和评估结果提出了严格的刚性规定。由于折现率是影响收益法评估结果的重要参数,所以在当前,应当重新审视无形资产折现率确定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求进一步提高无形资产评估的质量。
一、折现率的实质及其构成
折现率的实质是指与投资于该无形资产相适应的投资报酬率。在企业内部,资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按照西方财务惯例和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无形资产是企业内部最具风险的资产,所以其风险报酬率也较有形资产投资回报率高。折现率是将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还原为现值的比率,由于无形资产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人们之所以购买、使用、投资于它,正是基于其能够带来的未来收益。如果将这种未来收益进行折现,所选用的折现率就是投资于无形资产的投资报酬率(或称投资收益率)。可见,无形资产评估的收益法中的折现率实质是一种投资者要求的投资报酬率。这种投资报酬率一方面是对投资者延期消费的一种补偿:投资者投资于一定资产的目的,就是以现实的投资换取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索取权,投资者通过放弃现时的消费而换取未来的消费。只有投资者获得的未来消费金额大于现实消费金额时,投资者才愿意进行投资,这两者的差额就是投资报酬。投资报酬率的另一方面是投资者要求的风险补偿:无形资产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一般高于有形资产的风险,因此投资者要求比无风险的国债更高的利率作为风险补偿。
无形资产的折现率与有形资产的折现率的构成基本相同,通常包括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用公式表示即: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一般用银行利率或国债利率来表示,这是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如果投资后低于这个报酬率,就不如把资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了。一般来说,无形资产的投资收益高,风险性强,因此无形资产评估中的折现率往往高于有形资产的折现率。评估时,评估人员应根据该项无形资产的功能、投资条件、收益获利的可能性和形成概率等因素,科学预测其风险利率,进一步测算出折现率。
二、折现率估算方法评析
在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时,折现率的确定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类:
1、风险累加法。所谓的风险累加法就是无风险报酬率加风险报酬率作为无形资产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与风险报酬率一般采用两种思路来确定:一种思路是无风险报酬率采用政府所发行债券的利率,也有相当一部分评估人员将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报酬率来看待。至于风险报酬率,主要是考虑无形资产的开发风险、产品市场风险、企业经昔风险与财务风险、行业风险等;另外一种思路是无风险报酬率采用行业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风险报酬率则是根据企业及无形资产特有的风险来计算,具体的风险报酬率一般根据评估师的判断来确定。
风险累加法的运用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当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整体资产中的一部分时,其面临的具体风险与此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有内在联系的,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二是在确定无形资产的折现率时,必须考虑评估目的以及分成收益的计算基础与假设条件,还必须考虑折现率与分成收益之间是否匹配,以及无形资产收益率与企业整体收益率、企业其他资产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必然导致评估结果的偏差。
2、统计分析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直接搜集企业或行业无形资产收益率的统计资料,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无形资产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而确定无形资产的折现率。因为统计分析法依据的是无形资产收益率的统计资料,显然比其他方法更具有说服力。但无形资产不能脱离有形资产而独立发挥作用,必须和有形资产结合在一起共同为企业创造收益。从这一点来看,若要获得无形资产收益率的统计资料,首先必须采用恰当的方法将无形资产的收益从企业整体收益中分离出来,所以这种方法的工作量很大,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3、资本资产收益法。资本资产收益法又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这个模型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一种财务定价理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广泛使用这个模型来确定折现率。CAPM模型形式如下:
i=Rf+β(Rm+Rf)+α
i为股权回报率(折现率),Rf为无风险报酬率,β为风险系数,Rm为市场收益率(股票市场期望的报酬率),α为企业个别风险调整系数。
该模型是在一系列严格的完备的资本市场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在国外评估界广泛使用。但是,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利用现有股票市场,借鉴CAPM来确定折现率,条件还不够成熟,原因如下:第一,我国证券市场建立时间较短,数据信息不够充分,模型中的指标预测有一定难度,尤其是风险系数的预测更为困难。第二,CAPM模型使用需要具备一定的假设条件,且仅适合于上市公司的评估,而我国的上市公司更多为原国有企业转制而来,股份制形式已经建立,但是股份化经营机制不够完善,真正上市交易的股份数不是很多。所以,CAPM模型在我国评估领域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不顾现实情况照搬此模型,计算出的折现率会偏离企业正常盈利能力,最终导致计算的评估结果失真。
4、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法。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法是指用行业平均收益率加上风险调整值。行业平均收益率由国家计委定期公布。风险调整值的确定要考虑无形资产的种类、特点和风险大小等因素具体分析。例如,预期收益不确定性较大的无形资产在评估时应采用比预期收益不确定性较小的无形资产更大的风险调整值。在采用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时,如果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中的收益额是利润总额的概念,就需要对公布的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向下做适当调整,具体可根据行业缴纳所得税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确定,也可以用系数修正法,即将公布的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乘以0.67这一系数之后进行。
三、无形资产折现率计算方法的选择
笔者认为,应根据引起无形资产评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折现率确定方法。无形资产评估的折现率,应该是与所采用的无形资产分成收益基础及分成收益计算口径一致的,同时其与无形资产评估的目的、具体情况以及未来的使用状态相关。只有根据无形资产评估的具体目的、前提条件与未来使用状况进行折现率确定方法的选择,折现率才能与被评估的无形资产具有更强的相关性,评估结果也才会有更高的准确性。
评估的目的不相同,折现率选择的方法和思路就各异。无形资产评估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评估目的为非目前在用条件下的继续使用或最佳使用,即企业转让无形资产或者作价入股;第二种情况是无形资产现有用途的继续使用,即将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整体资产中一项要素进行评估。如果以无形资产转让为评估目的,可以采用风险累加法,即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作为折现率;如果以无形资产投资为目的,可以用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法估算折现率,即行业平均收益率加上风险调整值。如果是企业继续使用无形资产,风险累加法和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法均可选择。
总之,折现率是影响收益法评估结果的重要参数,是收益法应用中的最难点,在无形资产评估中,还要注意数据收集及选择和具体操作的研究。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文晖,汪前明.CAPM模型与股票投资风险:对上海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2.6.
[2]周海珍.浅议收益法中折现率的确定[J].中国资产评估,2001.4.
[3]高波.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确定及方法模型[J].中国资产评估,2003.2
[4]崔劲.中美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比较研究[J].中国资产评估,2003.3.
[5]汪海粟.企业价值评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王少豪.企业价值评估:观点、方法与实务[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7]李鑫,王华军.折现率的确定:经济学视角下的再探索[J].中国资产评估,2006.3.
[8]谢虹,郑炳南.论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的性质与选择[J].中国资产评估,2007.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