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89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4/4/26

作者

□文/龚丽丽

浏览次数

514 次

浅谈蚌埠市“新四化”全面协调发展问题
  [提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部署。为了促进“新四化”的协调发展,既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发展方式,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有效引导作用,建立服务型政府。本文基于蚌埠市发展现状,对蚌埠市的“新四化”全面协调发展做出简单的探析。
  关键词:“新四化”;协调发展
  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结项成果(编号:XSKY1324ZD);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探蚌埠市“新四化”全面协调发展问题
  收录日期:2014年3月9日
  一、蚌埠发展现状
  (一)城市概况。蚌埠位于淮河中下游,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是皖北地区经济中心。地处皖北、淮河中游,经济腹地宽广,位于京沪和淮南铁路交会点,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故又被称作两淮重镇、沪宁咽喉。蚌埠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齐备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市辖三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大县,怀远石榴、五河螃蟹、固镇花生闻名遐迩。基础完备的工业、方兴未艾的农业、繁荣兴旺的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构成了这座年轻城市的综合经济框架。当前,蚌埠正处在经济快速上升期和对外开放的新起点,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和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蚌埠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产业、科技优势将进一步显现,经济社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二)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经初步核算,2012年蚌埠市全年生产总值89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86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45.08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286.28亿元,增长11.9%。三种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5∶49.3∶32.2调整为17.8∶50.0∶32.2,其中工业增加值有所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38,883元/人,比上年增加3,288元。人均GDP27,999元,比上年增加3,405元。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9元,同比增长13.7%。人均消费支出13,467元,增长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4%,比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74元,同比增长16.0%。农民人均消费支出4,065元,增长18.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9%,比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2007年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440元上升到20,6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616上升到7,674。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蚌埠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都大幅度增长,但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大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而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1年蚌埠市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2.79亿元,同比增长28.9%。其中,城镇完成投资578.16亿元,增长35.4%;农村完成投资111.08亿元,下降8.4%。从固定资产投资角度可以看出,蚌埠市对农村投入量远远小于城镇,对农村的资金支持和智力支持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2012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26户,比上年净增14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8.1%和9.7%,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45.6∶54.4变化为50.5∶49.5。股份制、中小型企业生产较快增长。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绝对值为401.36,同比增长18.2%。轻工业工业增加值绝对值为202.79,同比增长28.1%,重工业工业增加值绝对值为198.58,同比增长9.7%,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蚌埠市重工业发展水平低,增长缓慢。重工业的落后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并将进一步制约蚌埠经济的长远发展。
  蚌埠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第四十一研究所等在内的7所国家级研究院所以及知名高校。2012年全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2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共计86项。全市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室11个。有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34家,其中国家级2家。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这些都表明蚌埠的高新技术产业有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2年蚌埠市耗能万吨以上工业企业共计25户,比2011年增加9户。新增加的9户企业主要集中在化工、玻璃等行业,比上年多耗能5.05万吨标准煤,单位GDP电耗628.27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63%,与上年的单位GDP电耗下降2.39%相比提高了3.0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过快,高GDP增速0.8个百分点,其中一产用电量增速高于一产增加值增速26.1个百分点,三产用电量增速高于三产增加值增速2.1个百分点。单位GDP电耗的上升加大了工业节能降耗的压力。2012年,蚌埠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工转换投入321.46万吨标准煤,产出151.58万吨标准煤,加工转换效率为47.15%,比上年下降4.37个百分点,比全省加工转换效率低18.38个百分点。蚌埠市能源消耗量大,以及能源使用效率低是科技水平低的主要结果,另一方面蚌埠缺少高精尖产业,拥有的大多是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企业,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和升级。
  二、对蚌埠“新四化”发展中制约因素的综合分析
  (一)农业发展较为落后。与城镇发展水平相比,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薄弱的农业制约了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业的落后会导致整个经济发展停滞,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城乡发展脱节,城镇化的发展无疑会受到削弱,农业现代化也将难以实现,就会动摇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剧国民经济的失衡;如果农民增收过于缓慢,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必然影响城乡的协调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二)城乡发展不平衡。近年来,蚌埠市经济呈现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也得到普遍提高,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且差距呈扩大趋势。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会制约城市整体的进步和经济发展,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差距扩大的趋势,并逐步缩小差距,已成为实现“新四化”的必要途径。
  (三)农村劳动力流失。正是基于农村收入低,生活水平较差的现状,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并出现结构性短缺的特点。文化程度较高、竞争力较强的青壮年劳动力更多地选择了进城务工经商,于是留在农村的人口多为老人、小孩和妇女,他们的劳动能力、智力和体力相对来说都较差。长期以来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局面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逐渐下降,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进而影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信息化水平低。蚌埠市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在信息化核心技术方面,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其他地区,受制于人的局面迫切需要打破。信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提高发展速度;另一方面需要扩大发展规模,必须将二者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才能在根本上促进信息化进程。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很多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基础阶段,未能更充分的运用到实践,并发挥积极的经济效益。在技术层面大部分还处在中低端,信息技术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技术应用还远没有成为主流。
  (五)工业化水平低。蚌埠市缺少高精尖企业,重工业水平低且发展缓慢,城市化要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工业发展是重中之重,是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第三产业则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工业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因此提高工业化发展水平是实现蚌埠市“新四化”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互动发展思路
  一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蚌埠全省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蚌埠、科技蚌埠、绿色蚌埠战略,努力把蚌埠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二是要调整疏解非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三是要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精神,打造蚌埠建设的精品力作。
  四是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
  五是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主要任务在于不断扩大市区合理人口容量水平,重点在于住房、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尤为突出饮用水问题,处理好水与人之间的关系。
  1、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农村地区投资的软硬环境,加大外资引入力度,发展开放型经济。政府可与民间力量联合,以建立创业园、建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将一盘散沙的当地大量网商个体户进行力量的整合,优势互补,打造品牌效应,去除区域内恶性竞争,统一资源,以合力形成对外竞争的强竞争力。
  2、结合农村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使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工业化,进一步缩小与城市间的差距。蚌埠市辖三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大县,怀远石榴、五河螃蟹、固镇花生闻名遐迩。针对各地的特色资源进一步做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把产业做大做强,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将科技有效应用到生产中,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以信息技术支持现代企业,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先进技术转移到生产领域。蚌埠大企业一定要致力于积累深厚的技术资源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致力于形成对所在行业有重大影响的专有技术和主导产品,切实走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前列。加快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不仅能大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而且还是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步骤,是企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蚌埠大企业应该积极发挥本土的低成本、文化相通、品牌认知度高等优势,密切关注市场的消费需求,充分占领省内甚至国内的市场,为进军主流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4、信息化和工业化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人才是关键因素。企业必须制定合适的人才资源战略,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待遇水平,切实做到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大力培养现代化建设的人力资源,通过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对企业的经营方式、组织结构、管理流程进行变革,提高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现代企业建设的高效有序。
  5、大力开辟前瞻性业务,把握核心竞争力。对蚌埠企业来说,首先要确定战略目标,通过对内外环境的分析,明确自己应在哪个环节去建立竞争优势、构建优势领域,培育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确立竞争优势。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对价值链进行分解,从产出与成本的比较中分析价值链全过程,研究在哪些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并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这种优势,确定主业的发展方向,以做精做强。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蚌埠统计信息网.统计公报,2012.
[2]蚌埠统计信息网.统计分析.蚌埠市2012年能源消费情况分析,2013.5.9.
[3]姚万华.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是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国信息界,2011.8.
[4]杨爱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发展研究.学术论坛,2012.6.
[5]姚姗姗.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的互动关系分析——以大连市为例.
[6]王旭.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建议.经济研究导刊,2009.35.
[7]贾静.提高信息化水平在农业发展中应用的思考.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2013.4.
[8]龙玲玉.找准差距做强做优做久湖南省大芷业.管理学家,2009.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756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