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0期/信用/法制/正文

发布时间

2014/5/26

作者

□文/杨 青 姬会然

浏览次数

237 次

河北农民道德观重塑简议
  [提要] 本文通过抽样调研,实证分析当前河北省20余县、2000多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依然存在理想、信念等价值取向混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缺失等严重问题。基于此,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农民道德观的重大现实意义,并提出具体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途径
  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民生调研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河北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编号:201301244)的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文化发展研究”(编号:13YJC710013)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简议河北农民道德观重塑的意义及途径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3日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将成为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所凝结的丰富文化内涵将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组成成分,代表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主旨和方向。结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实际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塑造广大农民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在理论上是应该的,在实践上是必要的。
  一、河北新农村的道德建设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本课题立项后,针对课题研究需要,我们做了相关田野调查,调研表明,河北大部分农村、多数农民,存在社会理想淡化、优良伦理价值追求和道德文明缺失等问题,如精神信仰空虚、善恶混淆、盲目拜金、利己冷漠、价值取向混乱等。因此,在新农村道德建设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塑农民健康的思想道德观,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农民科学的理想信念普遍比较欠缺。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方向不坚定,新农村文化和道德建设就会偏离正确轨道。目前,河北省农村、农民存在着理想信念淡化现象,相当多普通农民,乃至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认识模糊、思想迷茫,个别的人甚至表现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怀疑,随波逐流、丧失正确立场,接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片面和错误地认为“政治是空的、信仰是虚的、唯有金钱是实的”。其具体表现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十分淡化,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特别严重,只讲索取、不想奉献,在非理性的物欲驱动下,不择手段追逐经济利益,忽视甚至抛弃起码的社会道义担当,罔顾社会伦理道德要求,抛弃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把获取金钱等实际利益,作为衡量自己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准,作为自我价值体现的唯一标尺,置公序良俗等道德、法律于不顾。这部分农民,既缺乏对个人健康理想的积极追求,又缺乏对社会共同理想的深刻认识。他们信仰迷失、人生价值观混乱,社会公德、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道德观,与新农村建设、十八大确定的新文化建设目标的要求,相距甚远。
  (二)科学朴素的乡村伦理道德比较稀缺。科学认识道德的确切含义,用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指导新农村新道德建设,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逻辑前提。道德是基于对“公平、公正、正义、科学、文明、民主、法治、自由、快乐、义利均衡”等正确理解的,符合当前社会大众普遍的社会伦理价值需要的,与社会先进文化建设和大众健康精神生活合拍的文明的行为关系和行为价值。道德概念是一系列的社会和个人行为的文化指令,道德价值是人或组织行为所构建的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具体价值,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是理论应然概念与其实然生活实践的关系。对先进、科学的道德规范的认同,是文明、正确的道德行为的前提。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是道德文明的集中代表。
  改造农民落后的小农文化人格、培养农民的现代公民人格,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河北省部分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农民与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适应的道德文明比较落后,农民的公德水平,普遍有待提高。比较明显的是,社会公德严重缺失。例如,当村里的老、弱、病、残家庭生活窘困需要帮助时,其他农民大多表现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公正公平等正确理解的公共利益原则严重缺失,在村干部选举、党员发展等问题上,贿选、拉帮结派等违法落后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公共生活空间概念,缺少公共道德意识,不顾及公共卫生、公共秩序,随意就地处理垃圾等现象,比比皆是;农民没有顾忌和敬畏,销售喷有农药的瓜果蔬菜、喂有激素的动物肉类等,甚至对病猪、病鸡或一些霉变食品,也可以视而不见,大胆加工伪装,见利忘义、推向市场。同时,家庭美德缺失比较普遍,一些农村,婆媳吵架家常便饭,子女习惯把老人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在供养老人时,则互相推诿、竭力推给别人。优良的传统美德如孝悌和顺等,已经比较鲜见。农村、农民的传统优良道德品性和先进道德文明,均缺失较为严重。
  这些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文化尤其是道德文明的建设需要,有很大的差距,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文化养成教育,使广大农民在生活实践中践行“公平、公正、正义、科学、文明、民主、法治、自由、快乐、义利均衡”等价值理念的要求,自觉塑造自己的现代道德品质,是新农村道德建设无可回避的核心任务。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河北农民道德观的有效路径
  (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有效提升农民道德素质。基层组织应分工协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首先,建立责任落实制,把培育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服务群众的基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制定规划,并进一步扎实推进。其次,建立督查机制,深入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并分析出现的新问题,完善督促检查,实行综合评价体系考核,不断总结及推广群众创造的经验,探索规律,不断改进,开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最后,建立奖惩机制,一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及个人,都能得到褒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传递,使农村文化生活有效提高,使农民品位得以提升,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循序发展。
  (二)发扬传统美德,培育农村社会新风气。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价值追求、美好道德实践,对解决今天的共享信仰缺失、伦理道德失序、公平正义缺失等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墨家对于社会平等自由、公平正义、朴素节俭、兼相爱、交相利的人文情怀和伦理秩序的无畏追求,法家敢为天下先而实施法制、崇尚法治和程序正义的实践,道家遵循天人合一、天地人一体、万事万物互利而互不相害的智慧,这些思想,对今天完善政治参与、司法独立、权力制衡、程序正义,消解权力专横、官员腐败,破解社会公平正义缺失等问题,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善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合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构建社会大众全民共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引领农村社会新风尚。
  (三)加强舆论引导,提升新农村农民道德素养。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媒体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报纸、网络、电视等文化载体对农村农民的价值观有很大影响。这些信息中的垃圾也即西方的腐朽文化,低级趣味、暴力色情文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冲击着农民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当前,河北的新农村建设,亟须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养成教育的功能,培育多管齐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教育模式,以立体交叉的大众传播为载体,融合多种正规、民间的文化传播方式,相互联动,形成合力,做好正确舆论导向,实现正能量的扩散,大力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民的道德水平。
  (四)建立完善文化载体,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农村道德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文化载体建设。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一些“文化宣传户”;基层党委政府将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作为同步考核等这些都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力助手。其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优质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乐意参与,并在活动中能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增强技艺,丰富生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村村民道德水平。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春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及其构建途径[J].东南学术,2011.2.
[2]潘国和.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2009.
[3]张家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2008.
[4]罗文章.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2007.
[5]徐海荣.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J].红旗文稿,2013.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64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