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0期/信息/科技/正文

发布时间

2014/5/26

作者

□文/王建亚

浏览次数

296 次

移动搜索现状及发展策略
  [提要] 移动搜索是信息搜索的一个重要应用和发展领域,移动搜索市场商机巨大,也成为信息搜索的一个研究热点。在明确了移动搜索概念、移动搜索特征、移动搜索分类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移动搜索业务应用、用户群特征和移动搜索技术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移动搜索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移动搜索发展策略。
  关键词:移动搜索;搜索引擎;搜索业务;搜索技术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7日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海量的信息,这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成为难点,搜索引擎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然而,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和性能的大幅提高,搜索引擎正向着移动搜索发展,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搜索网民达3.65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5.3%,是近两年来整体搜索引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移动搜索成为搜索引擎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和领域。
  一、移动搜索概述
  移动搜索就是搜索技术在移动平台上的延伸,是以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对互联网的搜索,从而实现高速、准确的获取信息资源。用户可以通过3G/4G、WAP、SMS、IVR(互动话音识别)等多种接入方式进行搜索,可以实时获得互联网Web、WAP站点信息、本地服务信息以及按需定制相关移动增值服务。
  移动搜索不是互联网搜索在移动端简单的复制,它与互联网搜索在许多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移动搜索的特点:a、使用便捷,不受时间、区域的限制;b、搜索效率更高,相对于桌面搜索引擎,广告、垃圾链接少,用户搜索目标更精准,效率更高;c、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可以根据用户的性格、地理位置、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提供分类信息搜索服务;d、搜索服务目标人群更广泛,据CNNIC的调查,截至2013年12月,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这为移动搜索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按照搜索内容分类,可以分为综合搜索和垂直搜索。按照搜索技术分类,可以分为Web搜索、WAP搜索、短信搜索、IVR搜索。按照搜索范围分类,可以分为站内搜索、站外搜索和本地搜索。
  二、移动搜索现状分析
  (一)移动搜索的业务应用
  1、位置搜索。通过GPS定位手机位置,为用户提供所在位置的相关服务,如腾讯的QQ软件,手机登陆后,注册网友可以通过查看附近的人找到好友;人人网客户端可以看到周围的团购信息。位置搜索还包括本地搜索,本地搜索集成了当地信息搜索、黄页咨询、电子地图、空间位置查询、公交和驾车路线查询等服务。
  2、比价搜索。比价搜索是搜索引擎的一种细分,即在网上购物领域的专业搜索引擎,是从比较购物网站发展起来的一种垂直搜索引擎。比价搜索已成为网上购物者必备工具,结合移动终端更发挥了其便捷的功能。在移动终端上可以通过发送短信或扫描商品条形码,获取商品信息在各商家的售价,目前国内很多比价购物搜索软件,如购物比价,我查查条码比价等。
  3、多媒体实时搜索。多媒体信息实时搜索有音乐/图铃搜索、曲名搜索、图像搜索等。曲名搜索是使用移动设备接受声音,发送到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系统收到录音后首先除去噪音,并在几十毫秒内从保存了上百万首乐曲的数据库中搜索出匹配的乐曲。如软件音乐雷达,只需要播放一段十秒的音乐,软件就会查找并给出相关歌曲信息。
  4、Web/WAP搜索。Web/WAP搜索是对广泛的WAP站点以及互联网资源的搜索查询,是传统互联网搜索服务在移动平台上的延伸。互联网和WAP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移动搜索需要对互联网中检索到的原始信息进行整理、去粗取精,由于移动设备屏幕较小,还要去除一些广告、垃圾信息,为用户带来精准的信息。
  (二)移动搜索用户行为特征
  1、移动搜索用户品牌忠诚度高。虽然多数移动搜索用户使用时间不长,但是使用频率非常高,调查显示,2013年,每天使用超过1次的用户达到54.4%,比2012年提升了5.1个百分点,一旦使用,取消服务的可能性很小。对于品牌普遍具有相当的忠诚度,如传统互联网上的百度在手机搜索引擎市场占有88.7%的份额,这为新生的移动搜索服务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宜搜科技,专注于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的企业,移动搜索市场份额仅占1.7%。
  2、个人影响因素大。移动搜索,尤其是手机搜索,与传统互联网搜索相比个性化特点更明显。从心理上来说,手机更像个人的私人空间,对手机的使用时间、搜索的态度、认知程度等完全由个人控制。影响移动搜索的个人因素包括习惯、体验、情感、个人知识等具体因素。
  3、手机上网时间碎片化。移动搜索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利用碎片化时间即可实现,最常发生在饭后休息时以及睡觉前这两个时间段,使用比例在60.7%,其次在坐车途中,使用比例在56.6%,学习工作、排队等候时比例也达到49.6%、45.9%。
  4、休闲娱乐类信息兴趣明显。根据CNNIC调查显示,2013年网民移动搜索,搜索内容新闻占据第一位,比例为58.3%,其次为饮食娱乐47.7%,第三为音乐和视频47.5%,文学作品和位置信息分别为41.9%和41.7%。由于网民使用移动终端上网时间碎片化,所以搜索内容大多以休闲娱乐为主。
  三、移动搜索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移动搜索盈利模式不明确。一方面移动搜索不能像传统互联网搜索那样竞价排名或网页上广告,所以目前中国移动搜索市场收费情况,仅是运营商靠流量或短信收费,收费模式单一,商业模式明显不成熟。但是,不盈利的服务模式又不能持续地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业务;另一方面移动搜索用户也不能接受为搜索引擎付费的模式。这都是移动搜索盈利上的困境。
  (二)移动搜索产业链不完善。传统互联网上搜索引擎的成功不能简单复制到移动搜索,目前我国移动搜索尚处于市场导入期,业务定位不精准、盈利模式不明确、用户体验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移动搜索产业链不完善。移动搜索的产业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手持设备制造商、移动搜索服务商、移动搜索内容提供商、搜索技术提供商、移动搜索渠道商、移动搜索应用机构以及移动搜索用户。
  (三)移动搜索用户群的培养。从搜索用户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用户已经习惯传统互联网只支付上网费,搜索信息免费的模式,因此他们在支付流量费还不能完全接受的情况下,更难接受为信息内容付费。在用户实时获取信息的需求与通过其他方式得到满足而移动终端上网的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移动搜索用户群是移动搜索服务商的一个挑战。
  (四)移动搜索技术上的难题。一方面移动搜搜像互联网搜索一样,受到信息量、网络质量、自费、盈利模式、硬件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移动搜索又受到用户个性化服务的制约,移动搜索最大的特点在于满足用户生活中的个性化需求,需要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然而,移动搜索受终端的限制,如屏幕小、翻页不方便。据统计,人们查看手机时翻页4页以上的仅占29.3%。
  四、移动搜索发展策略
  (一)移动搜索业务准确定位。一方面移动搜索可以从娱乐领域向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拓展。移动设备(尤其是手机)可以更好地定位了用户的位置和行为偏好,在用户进行搜索时,搜索内容会精准地最先呈现移动设备所在地的搜索内容,本地化搜索特征明显,应好好利用此特征,移动搜索注重本地化;另一方面将移动搜索和电子商务有效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李井乐指出,移动搜索应该=搜索+信息+电子商务。
  (二)培育移动搜索用户群,注重个性化定制。移动搜索将充分表现移动终端的优势,注重用户体验式是成功之本。首先,进行移动搜索信息构建,移动终端屏幕有限,不能像传统互联网那样展示大量无关信息;其次,推行多媒体搜索手段,为用户带来超PC上的搜索体验。如利用手机拍照、视频、语音,满足用户各种类型搜索需求;最后,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通过移动终端用户所在位置等信息,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推送。
  (三)以移动运营商为核心构建产业链。移动运营商掌握着大量的重要信息,如移动用户的基本信息、终端信息、位置信息等,可以说,移动运营商控制着移动终端和客户之间的“接触点”,所以要以移动运营商为核心构建产业链。移动运营商首先要培养用户规模,然后在产业链上进行盈利的分配,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四)搜索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垂直搜索。开发独具移动特色的搜索,如基于SMS、MMS、IVR与传统WAP相结合的搜索,传统互联网信息数据库为移动搜索引擎提供支持,信息服务商提供更多的API,满足移动搜索产业链上各角色进行搜索技术开发,从而为移动搜索技术创新创造必要条件。相比通用搜索引擎来说,垂直搜索引擎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垂直搜索包含信息量大,解决用户困难的能力强,对用户硬件要求低,信息响应速度快。这些特点正好迎合了移动搜索的需求,如地图搜索、旅游搜索、股票搜索、天气搜索、比较搜索等,所以应注重垂直搜索在移动搜索中的应用开发。
  移动搜索是刚刚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还正处在市场导入期,在业务模式、盈利模式、技术开发、用户培育方面存在很多不足,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驱动,相信在移动搜索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移动搜索一定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CNNIC.2013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DB/OL].http://www.cnnic.cn/hlwfzyj/
hlwxzbg/ssbg/201401/P020140127366465515
288.pdf,2014.3.
[2]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http://www.cnnic.cn/hlwfz
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2014.3.1.
[3]杜杏兰,杨彦格.移动搜索业务研究[J].信息通信技术,2009.2.
[4]百度百科.音乐雷达[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070344.htm,2014.3.18.
[5]于常瑶.移动搜索用户消费行为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信息,2011.35.
[6]张岩.移动搜索需求及行为模型的实证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57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