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0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4/5/26

作者

□文/廖志江 张 燕

浏览次数

313 次

开发地方特色档案 服务区域文化建设
  [提要] 从促进地方区域文化建设的角度,探讨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对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以及档案工作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地方特色档案;区域文化;档案文化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乡一体化多类型集群图书馆发展研究”(201303173);唐山市科技局项目“基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驱动的唐山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13140211)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1日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地域的差异、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内容既包括有形的文化也包括无形的文化,它所蕴含的社会历史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对推动本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和一种特殊文化,为地方区域文化建设服务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档案文化建设对提升城市形象、传承和繁荣地方历史文化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区域文化建设的意义
  所谓区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总和。它是由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一种地域性文化,是一定区域内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同一个国家内部,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及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建设,就是从价值观念、能力水平、道德品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等方面塑造区域主体形象,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高层次、含有多元文化的环境建设能够提升区域的品位和亲和力;高素质、有文化底蕴的人能够增强区域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文化与经济的有效融合能够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加强区域文化建设,在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同时,还可以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所不能解决的诸如精神需求、观念转换、民族团结、人才素质、文化复兴等种种社会问题。
  二、档案工作与区域文化建设
  档案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又是当前区域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资源,它真实记录和展现了区域文化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光辉历程,是人们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艺术创作等社会活动的宝贵资料和生动素材。档案文化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不可缺少的内容。当今城市间的竞争,已经从政策和区位的竞争转移到环境的竞争,优化城市发展“软硬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已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个地域的档案记载和延续着这个地域的文化与文明,档案工作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将某一地区档案资源中蕴藏的、体现该地区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元素向公众传播,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该地区公民的文化素质、提升公民对该地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形成该地区软实力与硬实力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对促进区域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三、地方特色档案与区域文化建设
  (一)地方特色档案的涵义与内容。地方特色档案,是指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档案资源,能够突出反映本地区文化特色的具有重要影响和查考价值并经过科学整理的档案资料,主要反映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民风、重大事件、名人、名胜、名优特产等特色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记录材料。不同的地域特点,会产生不同的民风民俗、自然景观、饮食文化等,自然也会产生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档案。地方特色档案与传统概念档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地方特色档案的内容是某一地区特有的、体现独特的地主色彩和风格,对本地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研究该地区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社会发展和变迁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地方特色档案的主要内容有:记录和反映地域精神财富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域水文地质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区域资源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域古建筑、古遗址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区文化艺术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区风俗民情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宗教信仰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方名优土特产品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重大工程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家族特征的档案资料。
  (二)地方特色档案与区域文化的关系。地方特色档案与区域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地方特色档案承载着丰富的区域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区域文化的文化因子之一,又是区域文化的传承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区域文化又影响着地方特色档案,直接影响着该区域内特色档案的形成、留存和解读。地方特色档案为区域文化建设提供助力,区域文化又对地方特色档案具有外在推动作用,两者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地方特色档案是区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媒介之一,不仅丰富和充实了区域文化的内容,而且促进和推动了区域文化的深入研究,对其他文化项目的启动和进行也起着积极作用。
  四、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意义深远
  (一)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来临,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区域化特征。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中文化的推动力越来越突出,经济效益中文化的附加值越来越明显,经济竞争中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发展中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新的增长点,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不同的区域文化是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资源,深厚的文化资源积淀可转变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资本,增强区域竞争力。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展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来招商引资,文化为经贸服务、带动经济起飞已成为目前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只有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同步前进,使文化融入经济、为经济服务,才能实现地方经济建设的长久发展。
  (二)有利于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档案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它真实可靠地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趋势。地域文化是该地区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发展的集中反映,包括该地区的民风民俗、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族、宗教、饮食习惯等,反映该地区社会居民的生活内容、文化、形态、精神气质,是该地区自然、历史和社会环境的产物,因其所在环境、民族、经济水平和社会条件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地方档案在传播和弘扬地域文化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档案部门的职责,就是要找准本地区的切入点,把档案与地域特点相结合,记录下本地区历史发展的轨迹。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应以本地区的文化为依据,深入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化特点,探寻、挖掘地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背景,从中找到档案与文化的结合点,也就是本地区文化发展的主线,并围绕这一主线开展档案工作,为地方公共文化建设服务。
  (三)有利于档案事业自身的发展。综合档案馆特色档案的丰富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衡量一个地区档案事业是否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能够为建设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档案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有选择、有主题的挖掘、征集、整理活动,把反映本地独有的某一历史文化现象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全部档案集中收集起来,不仅能够丰富馆藏内容,改善馆藏结构,而且可以更全面、深刻地反映本地区历史的真实面貌,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资源的查考需要。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还能够提高档案馆的文化品位。对反映地域文化方面的档案材料进行征集、收集,促使档案人员对本地区的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解与研究,提高文化修养,并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宣传、弘扬地域文化能够增强本地区的凝聚力,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促进档案事业以及本地区各项建设的发展。档案部门应积极谋求多方合作,参与到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各项社会活动中,在合作开发中提高档案部门的社会价值,增强档案部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结语
  地方特色档案与区域文化理论渊源深远,对二者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阔视野,为档案学和区域文化的深入研究另辟蹊径,不仅有利于地方特色档案建设实践的进一步开展,而且有利于区域文化构建较为全面地走向纵深。档案工作者要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将区域文化建设视为自己应尽的职责,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区域文化建设的热潮之中。档案部门要化主动为被动,深入民间,深入挖掘,寻求多方合作,通过开发利用区域文化资源,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为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做贡献。挖掘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服务区域文化建设,将成为新时期档案部门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建设路校区图书馆)

主要参考文献:
[1]严永官.档案工作与区域文化建设[J].浙江档案,2011.4.
[2]谢海洋等.基于档案文化传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策略研究[J].兰台世界,2013.11.
[3]姬书玉,孟安生.地域文化特色档案收集的思考[J].北京档案,2012.12.
[4]李相君.从整合区域文化资源谈丰富馆藏[J].档案管理,2006.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551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