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0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14/5/26

作者

□文/李 岩

浏览次数

247 次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如何实施人性化管理
  [提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分析人性化管理的本质含义,论述人性化管理是当代大学生管理的必然趋势,并就如何实行人性化管理、开创大学生人性化管理新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4日
  一、人性化管理的本质含义
  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和探索过程,探索、选择能力的培养,是对人的潜能的综合开发,是包括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精神价值、社会责任感在内的综合发展基础上的素质培养,即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和贯穿其始终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它要求教育使人类不断获取知识,同时提升精神、完善自我,培养有丰富知识、健全人格,富于开拓进取,勇于承担社会义务,善于不断探索、自我完善的一代新人。大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就是指以大学生这一主体为中心,在全部管理活动中用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来确定管理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做到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基本权益,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激励、启迪并引导大学生自觉为实现学校的目标和个人价值目标的统一而努力奋斗。
  二、高校学生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人性化管理是学生工作“制度化”家长式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往学生管理沿用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强制管理,“制度化”家长式管理则显得过分刚性化,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管理,特别是教育领域的管理一定要因人而异,学生管理应采用刚柔并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寓教于乐,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运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途径实现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性化管理,这正是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构建和谐高校和谐校园的必然趋势。
  (二)人性化管理是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必然要求。大学如果想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意意识,首先就要提高教师人性化管理能力,当代大学生具有明显的特点:思维十分活跃,接受信息能力较强;成长环境优越,自理能力协作意识差;人性化管理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人才,除了加强师资队伍的人性化管理能力,还必须实行综合的设计教育模式。当代大学生意志脆弱,承受能力差;心理思想发展不平衡;过度沉迷网络等等特点。当代优秀的大学生就是指教师具有较好的控制协调能力,这些学生能在一线的市场化商业运作中,很好地掌握和把控相关创新能力,他们愿意接受提供思考、提供选择的非程式化非单一结论的观点,追求享受与奋斗并举的生活;他们强调自我的存在,追求自由的人格;他们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世界,有独特的观点,强调自身的价值,由于不同的历史原因,当代大学生虽然理论基础比较雄厚,相关的专业知识也非常的扎实,但是在具体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非常的欠缺,主要是由于在学校缺失人性化管理,他们没有接受开放式的教育,更多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而缺少了素质教育。因此,在新情况新变化下,必须调整和完善学生管理方式,注重人文关怀,既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又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困难与问题,促进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大学生应该掌握前沿的学术理念,其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单一知识背景的学生显然无法胜任综合化设计教育。现有高校的大部分学生还是过多的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水平,对于基础知识理解的较为透彻,但是缺少实际一线工作的操作经验和锻炼,而并没有将更多的实际和精力投入到一线的工作中。
  (三)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人性化管理中的自由是发挥人性化管理效用的前提。人性化的管理不是只要随意,不要制度,也不是只有关爱而没有要求,同样也不是只有自由而没有约束,而是在有制度要求的这个大局之下,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思想和他们求个人发展求个人价值实现的愿望和自由。
  三、高校大学生人性化管理对策
  (一)改革高校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贯彻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以人为本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转变传统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高校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做到:第一,高校管理要以大学生为主体,不能把大学生当作是一味接受规范制度的接受器,而要以人为本,尊重其主体性。做到一切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为了学生;第二,从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满足学生的自我需要,尤其是精神需要,尊重他们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第三,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活动日益表现出许多个性特点,所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二)建立高校人性化管理机制。传统的管理机制严肃、教条、缺乏生命活力,基本上不从大学生的需要出发,没有建立起适应大学生发展规律的管理教育机制,只重视社会需要和道德规范的要求,忽视大学生的独立人格、个性需要。新时期高校管理要立足于人的发展,坚持人性化方向,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和方法,其中尤其要加强生命美育的教育。所谓生命美育就是使人们对生命意识和生命状态的关注,对生命之力和生命之美的关注,对生命的艺术境界和哲学境界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形成与当下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其保证和导向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调动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还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激励和调节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贴粘合剂,它会使大学生把自己个人利益与祖国利益联系起来,引导其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通过自身素质的锻炼,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四)建立和谐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随着信息科技化的发展,网络得到迅速普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媒介和工具。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网络使得他们知识面广博、信息获取迅速。大学生教育管理可以通过网络建立信息平台,更好地贴近大学生生活。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公布有关管理规则,也可以广泛征集学生的建议,以完善高校的管理,真正实现高校的人性化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促使和谐心理状态的养成。大学生心理还不完全成熟,加之社会经验少、独立性差、社会承受力弱,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促进大学生和谐心理的构建。
  (五)建设人性化、高素质高校管理队伍。高校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管理队伍。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就是人在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系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把大学生看成是独立的主体,承认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培养其在社会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高校管理人员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国家大政方针,认真学习国内外人性化管理的相关知识,树立以大学生为本的思想,以自己广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和丰富灵活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要贴近学生生活,做到管理走进教室、走进宿舍、走进食堂,真正为学生排忧解惑。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优秀的学生要给予适当表扬,对于落后的学生也要耐心地教育和鼓励,要真正尊重学生,不能歧视、讽刺甚至侮辱学生的人格。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管理环境,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增强学生学习、生活的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李春.大学生人性化管理刍议.教育与职业.
[3]卓立.探索和谐教育[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5.
[4]梁伟.学校“人性化”管理的策略构建[J].山西教育,2006.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03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