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0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14/5/26

作者

□文/吕运福

浏览次数

260 次

我国利率市场化分析
  [提要] 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利率改革已成为国内外金融业不断研究的主题。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市场利率为主体,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又具有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一种利率管理系统。
  关键词:利率;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2日
  一、现行利率体系的不足及影响
  (一)现行利率体系的不足。我国现行利率体系虽然有了一定的市场化成分,但基准利率还是官定利率,不是一种市场均衡利率,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双轨利率体系。这带有不可避免的弊端:一是使利率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存在严重缺陷。虽然央行可以方便地进行控制,但它与货币供应量的互动关系并不灵敏,货币供应量增减与利率水平高低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二是调控时效性和效果都受到影响。利率政策具有明显的粘性,不仅时间滞后,而且决策难度愈来愈大;三是银行自身金融产品的风险定价和保障机制难以真正形成,较长时间依赖行政保护和垄断,经营风险不断累积。
  (二)利率市场化滞后的消极影响
  第一,扭曲资源配置,加剧结构性失衡。利率作为资本的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信号。由于我国存在利率管制,利率水平无法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局部结构性失衡增加了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
  第二,加重宏观调控对行政手段和财政政策的依赖,不利于金融改革的整体推进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发展。由于利率市场化滞后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发育和金融创新,使货币政策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从属的地位,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利率市场化是发展现代货币政策工具的前提,在现代经济条件下,金融制度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是金融货币政策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前提之一。
  第三,加大金融风险。一是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可以长期依靠垄断地位过日子,客观上存在着预算软约束,存在道德风险;二是由于利率未市场化,银行偏爱与大企业发展信贷关系,与地方政府协同投入很多政府项目,一旦中央政府严格监控,风险即被暴露;三是银行没有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定价和保障机制,业务经营和内部监管都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这孕育着潜在的金融风险。
  第四,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不协调,过于倚重银行信贷,企业直接融资比率过低,资本市场发展不足,无法形成合理的资本市场利率期限与风险结构,也降低了利率政策的传导效率,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育和深化。
  二、利率市场化面临新的选择
  (一)汇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新的汇率形成机制。汇制改革的关键不在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升贬,而在于建立市场化和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是简单地将人民币汇率由单一盯住美元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并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作为前提。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初步具备了有管理浮动汇制的特点;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利于消除西方主要货币此涨彼落导致交易条件的剧烈变化,减少外部冲击和汇率风险;三是有利于增加汇制的可控性,减少单纯市场调节的盲目性,避免汇率的大起大落。
  (二)汇制改革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创造了条件。事实表明,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非正常渠道频繁流进流出,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不正常的过快增长,使宏观调控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幸好我们仍有可能改变这种情况,汇制改革的起步已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提供了理论前提,并为减轻和逐步解决上述困难创造了可能条件。我们要从汇制改革中吸取有益的启示,选准时机,敢于改革,善于改革,主动改革。
  (三)改革和完善汇率机制也需要利率改革的协同配合。建立比较成熟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要迎接上述挑战,首先需要我们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汇率机制,适时改进汇率管理和调节操作,主动化解矛盾。而汇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需要我们抓紧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并由此推进整个金融体改的突破,为合理调节国际收支和实现内外部均衡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建立“双向风险机制”,减少短期游资流出流入的冲击。只有在上述基础上,通过配套调整相关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才能最终防范重大经济风险,确保经济航船不出现大的问题。
  三、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借鉴
  马来西亚可能是亚洲国家中最早开始尝试利率自由化改革的国家,其曲折反复相对也是较多的国家。1973年8月1日,金融公司(主要以消费信贷和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存款利率可自由决定。这些仅仅只是改革的前奏,真正大规模利率自由化是1978年10月开始的,当时马来西亚货币当局完全放开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当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升时,银行也会跟随提高贷款利率,但是当存款利率下降时,已提高了的贷款利率水平并不随之下降或只小幅降低。为此,1981年11月,马来西亚货币当局采用新的利率决定机制,即由当局规定适用于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的基准放款利率。1991年2月1日,马来西亚货币当局再次取消全部利率管制。
  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实行国债发行和交易利率的市场化;第二阶段是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在丰富和完善票据市场的基础上实现货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第三阶段是八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完成借贷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第四阶段是从九十年代初,随着日本央行以公开市场业务等方式调节总供求,出现了稳定的市场利率,到1994年10月,利率完全实现了市场化。
  四、结束语
  综上,尽管我国利率体系改革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为了使利率工具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从长远来讲,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必然的发展目标,对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改革其他相关制度,优化资金配置、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982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