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透视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现状,分析影响会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已成为目前金融行业防范、化解会计风险的首要任务。研究内部控制,对于改善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保证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地设置内控防线,深化会计内控机制已势在必行。本文对如何加强金融会计内部建设与防范金融会计风险加以讨论。
关键词:金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6日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为了提高其经营效率和充分有效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运用适合自身情况的自我调节和约束的控制系统和方法,主动规避风险,实现持续发展的过程,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现代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金融企业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内控管理起到刹车系统的作用。千变万化的经济环境好像错综复杂的路况,尤其是做大做强的公司,更必须有良好的刹车系统才能保证稳健高速的行驶,否则越大超强发生风险的可能就越大。
我国央行制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规定,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因而,可以结合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内部控制定义为金融企业的管理层为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和防范经营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各分支机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建设等管理方面的目标、措施和方法、程序的总称,是金融企业的自律行为。
二、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自从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我国第一个有关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行政法规《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指导原则》以来,我国监管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不少有关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来指导、规范和监管金融企业的内容控制实施。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金融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内控环境尚不理想,内控意识薄弱。从金融企业宏观层面来看,内控组织架构不够完善,内控机制运作低效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偏低,这进而影响到微观层面金融企业员工的内控意识不足,缺乏金融风险防范理念,执行和贯彻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力度不够等。
(二)内控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不够完备。金融业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和交流系统,在市场风险和业务风险等方面信息交流缺乏,不能有效地把业界信息反馈到金融企业管理层。同时,金融企业各级管理层之间也存在信息交流与反馈不充分的问题,总行同各分支机构之间信息系统建设的差距也导致了相关信息交流的缺失,增加了金融企业的风险。
(三)欠缺有效的内控监督机制。在目前的政策法规中仍然缺乏对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指导,从金融企业内部来看,内控部门的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内部控制方面的相关测试程序不受重视,内控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分析形成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原因
形成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金融企业内控文化尚未得到真正的建立,风险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没有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顺、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大部分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四)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长期以来,很少金融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考察。没有严格的评价体系和制约机制,约束性不强。
四、加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及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为了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和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银行会计是实现银行业务的重要环节,相对于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整体而言,会计控制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就会计控制本身而言,它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体的控制环境相关,因此要充分发挥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就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系统,这一系统涵盖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建立既能防范风险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各项会计内控制度和程序;其次,要保证有称职的人去执行内控制度和程序;再者,要建立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体系;第四,要有科学的会计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指标。这几个方面必须相辅相成协调动作,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才能使内部会计控制真正发挥效用。根据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对加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及风防范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统一规划和指导;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以及内部控制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
(二)加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应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完善董事会工作机制,控制决策风险。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当然也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目标。在优化董事会的前提下,建立比较有效的决策机制,完善董事会工作机制,主要是:①请专家进董事会,帮助董事会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②建立有效的决策咨询机构;③建立重大决策委员会制度等等。
2、加强以监事会为中心的监控体系建设。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组成。监事会的监督权是法定的,代表全体股东来行使,监事会既独立于董事会又独立于经理层。监事会有较广的职权范围,发挥好监事会的职责,在科学的监事会运作机制下完成的使命,提高公司法人运行的质量。
3、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
4、培育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文化。要使金融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努力发现问题和风险,并积极参加内部控制,使金融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和文化。一个高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对风险很敏感和了解,并将风险意识贯穿在企业所有员工的言语和行为中。
(三)建立健全风险识别、鉴定和评估体系
1、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
2、应用以风险价值(VAR)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方法来进行日常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定期评估。
3、要及时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情况,适时修改有关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
(四)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操作系统,建立业务经营管理的“三道监控防线”
第一道防线:业务一线岗位实行双人、双职、双责操作,对于因业务需要而单人单岗处理业务的,必须有后续监督机制。
第二道防线:以各部门、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为主。
第三道防线:内部监督部门对各部门、各岗位、各项业务全面实施监督,使风险管理体系与业务管理流程相匹配。
五、结论
内部控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追求规范经营下的最大利润。内控管理的首要目的是防范风险,进行有效风险控制,常言说:“善正者正于始、能禁者禁于微”。发现隐患比解决隐患更重要。加强和完善我国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研究内部控制,对于改善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保证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锦州银行凌河支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孟斌.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加强对策.财会研究,2009.4.
[2]李峰.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国包装工业,2006.1.
[3]邓智毅.宋永明.攻坚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经济导刊,2005.7.
[4]徐于林.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构想.金融会计,2006.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