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产业投资结构决定着产业结构的动态,而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最大,因此产业投资结构作为投资结构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河南省产业投资结构实际情况,为河南省产业投资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河南;产业投资;对策
本研究为2013年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河南省优化产业投资结构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B129)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7日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投资静态分析
(一)产业投资结构与国内平均水平比较分析。河南省三次产业固定资产与全国存在着显著差异。2012年河南第一产业投资比重比全国高1.04个百分点,这与河南粮食大省的地位是一致的,而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比全国高出8.9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全国低了9.9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河南省产业投资结构与我国存在显著差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投资偏高,而第三产业投资偏低。(表1)
(二)与中部其他省份的产业投资结构比较分析。河南省与中部其他省份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比较如表2所示,第一产业从绝对量来看,河南省产值最多,达到3,769.54亿元,但从相对量来看,河南省排名第二,仅次于湖南省的13.56%,其他省份比重较小,但是河南省第一产业投资达到825.88亿元,投资结构比重业最高为3.85%,远远高于河南省的投资,这表明河南省和湖南省两省在中部六省中在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及投资类似,但远远高于其他省份。从第二产业来看,河南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但投资比重却位居第二,这表明河南省在第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最高;从第三产业来看,河南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其他省份,仅仅为30.94%,投资结构相对量排名倒数第二,这说明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与其投资少及投资效率低有关系。(表2)
(三)与发达地区的产业投资结构比较分析。表3为我国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经分析可知,河南省与上海市、广东省和江苏省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发达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很小,投资比重也很低,河南省第一产业结构和投资比重都远远高于这些地区,第一产业结构比上海高12.11%,投资结构高3.64%;在第二产业中,河南省的产业结构比重和投资比重也远远高于广东和上海,产业结构比上海高17.41%,比广东高7.79%,投资结构比重比上海高26.85%,比广东高17.56%。在第三产业中,河南省的产业结构比重和投资结构比重远远低于上海和广东,投资结构比上海低30.49%,比广东低20%,产业结构比上海低29.51%,比广东低15.53%。相比上海市和广东省,河南省第二产业比重过大,而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过低。(表3)
二、产业结构投资动态分析
根据1997~2013年河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在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资料如表3、图1、图2所示,对河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在三次产业的投资额及投资比例进行分析。(图1、图2)由表2和图1可知,河南省三大产业投资变动的共同趋势是投资总额的不断扩大,2013年的投资总额几乎相当于1997年的21倍,平均增长率为,117.4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相当于1997年的16.65倍,第二产业相当于1997年的27倍,第三产业相当于1997年的16.83倍,但投资比例状况则呈现出不同特点:
第一产业方面,投资额明显扩大,但投资比例下降剧烈。河南省第一产业投资总额1997年以来基本上呈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53.49亿元上升到了2013年的895.91亿元,平均增长率为92.64%,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投资在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4.42%上升2000年的6.67%,然后再下降到2007年的3.6%,降幅达48.85%,2009年又回升到5.55%,2013年又回落到3.5%。其中,2003年和2004年的比例变化尤为剧烈,2010年以后几乎呈下降趋势。
第二产业投资额不断增加,投资比例先降后升。河南省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由1997年的488.31亿增长到2013年的13,186.2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2.96%,投资中的比例则由1997年的40.31%下降到2001年的30.52%,降幅达到24.29%,然后从2001年的30.52%回升到2008年的51.68%,以后几乎维持在51%左右。
第三产业的投资额不断增加,而投资比例则呈现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55.21%下降到2013年的44.39%,但是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达到了60.14%和61.60%,之后就逐渐下降到2013年的44.39%。
本文采用标准差系数来分析三次产业投资的变动性。标准差系数是比较不同产业投资比重振荡性或波动性的有效指标,一般来说,标准差系数越大,表明某一产业投资比重的振荡性越强,调整力度越强。表3显示了河南省1997~2013年三次产业投资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其中显示三次产业的标准差系数都低于0.3,说明河南省历年以来的投资震荡行比较弱,其中第一产业标准差系数为0.24,第二产业标准差系数为0.19,第三产业标准差系数为0.16,相对而言第一产业的震荡性稍微大点,第三产业的变动性最弱。(表3)
三、河南省产业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河南省产业投资存在的问题
第一,第一产业投资下降是影响河南投资增速低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的因素之一。2011年,河南第一产业投资累计完成641.02亿元,同比增长9.5%。总量居中部6省第1位,增速居中部六省第5位。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5%,居中部六省第5位,第一产业投资的低速增长,使河南投资增速低于中部6省平均水平。
河南第一产业投资下降主要受畜牧业投资大幅下降的影响。2011年河南畜牧业投资累计完成258.13亿元,同比下降6.0%,畜牧业投资占第一产业投资的40.3%,其下降下拉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8个百分点。
第二,第三产业投资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是河南投资增速低于中部6省平均水平的主要因素。2011年,河南第三产业投资累计完成7,164.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6%。总量居中部6省第1位,增速居中部6省第5位。第三产业投资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4.0%,居中部6省第5位。拉动投资增长9.1个百分点,居中部6省第6位。
第三,河南现实的产业结构中,多数产品居“价值链的低端,产业链的始端”。河南产品竞争力整体不强、抗冲击能力弱,这样,在当前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趋紧情况下,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对市场前景存有观望或等待情绪,进一步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全省投资需求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二)河南省产业投资对策
第一,发展壮大高成长性产业。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新要求,大力发展市场空间大、增长速度快、转移趋势明显的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选择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支撑条件最优和见效最快的领域,依托产业集聚区和骨干企业,加快承接产业链式转移,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二,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制约。优化产品结构,改进工艺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重组整合、精深加工、降本提效,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推动化工、钢铁、有色、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在优化调整中加快发展、在发展壮大中增创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精品原材料工业基地和新兴服装产业基地。
第三,积极培育先导产业。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实施产业创新发展专项,推进产业创新联盟建设,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强力推进产业化,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领域集聚,跟踪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培育支撑河南省未来发展新的支柱产业。
第四,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以重点项目、龙头企业、特色园区为抓手,以改善政策和体制环境为保障,促进服务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水平提升,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
第五,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提高投资质量。增加R&D投入是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发展就无法生存。但企业要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和技术优势。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只有有了技术优势,才能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保持企业发展的后劲。因此,要适度增加R&D的投资。要依托河南省现有高等院校和企事业研究机构,采取财政补贴、科技创新奖励等方式,增加科研投入。在适当增加该项投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经费的合理利用,以适应产业结构的现实需要及动态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经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范德成,王晓辉.我国产业投资结构问题分析与优化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9.
[2]范德成.产业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J].学术交流,2003.
[3]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