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57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4/9/29

作者

-

浏览次数

3621 次

投资主体多元化条件下提高投资效益之我见
  
  提要 如何提高投资效益,一直是投资建设领域十分关键性的问题,本文拟从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下简要论述。
  投资效益是投资运行中的投入与产出之比,是投资建设领域的核心问题,是投资总量是否适度,投资结构是否合理的集中反映,是投资主体最终受益大小的具体标志。无论是微观的投资效益,还是宏观的投资效益都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从我国近几年投资项目的运作效果来看,却存在着投资效益普遍低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复建设。大量投资集中在目前市场紧俏的钢铁、有色金属、汽车等行业和产品上,但当大量的项目建成投产时,市场条件可能不再紧俏,使新的生产能力没有发挥的余地。二是投资的投入产出比过高。单位产能的投资成本越来越大,项目建设实际投资大大超出概算,产出效益低下。三是质量问题。许多项目建成之后,由于设计或施工的质量问题不能投产,甚至有些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就出现倒塌等大事故,还有一些是"豆腐渣"工程,投入使用后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基于以上种种问题,在目前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投资主体方面,要使政府和企业两类投资主体的责、权、利相统一,提高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一是要合理划分政府和企业的投资范围。政府投资应具有导向性,集中于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在非政府投资领域鼓励竞争,让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投资效益;二是要政企分开。在符合相关政策的前提下,使企业投资主体得以自主决策,自主经营,享有相应的收益权,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同时,政府与企业之间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对投资主体和投资行为的风险约束机制和责任机制,“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并要有相应制度上、法律上、政策上的规范和监督。通过责、权、利明确的约束机制,奖惩严明,促使所有参与建设的当事人对投资都能认真负责。
  在此基础上,应根据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各自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其投资效益。
  政府投资效益提高的途径:
  (一)决策制度方面。要强调科学决策,确保投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投资项目有助于国民经济发展,以提高投资效益。一是使决策程序更加科学、完备。在加强现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尽快建立针对涉及规模、影响较大的投资项目的社会评价制度和后评价制度。特别是在投资项目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立项、决策、设计、实施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投资活动进行系统的总结,判断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二是强化决策责任。将决策成败与决策者的奖惩相结合;三是完善服务环节。建立相应的专业投资咨询服务机构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监督制度方面。要对投资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规范投资者行为,以提高投资效益。从对象上看,应包括对投资主体、项目法人、建设单位、有关工程咨询、设计、监理等单位的监督;从内容上看,包括项目决策监督、项目建设监督、项目运营监督。
  (三)要素配置制度方面。要注意投资要素稀缺性,考虑机会成本,充分发挥人、财、物等投资要素的合理配置,发挥最优效益。一是努力运用最小的成本筹集投资要素。资金来源要多元化,结构合理,按项目的不同性质选择适合其特点的投融资方式:二是在筹建、建设、运行等投资全过程中的要素要合理配置。在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达到低成本、高效益。
  (四)投资模式选择方面。对特定行业或部门有所倾斜。针对我国投资粗放型特征还很明显,能耗高、外延化倾向明显、技改和技术设备投入偏低的情况,要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提高投资中的技术含量,调整投资结构,以在适度的投资规模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民间投资效益提高的途径:
  (一)投资项目方面。1今后凡由企业或由国家委托企业法人投资建设的工程建设项目,从进行可行性研究、立项到选择设计、施工单位,所有各个环节,都要由企业自主决策。政府对企业投资主体的投资要由定资金来源、批项目的直接管理转变为产业政策指导、投资行业信息发布和财税政策、信贷政策、价格政策与进出口政策引导的间接管理。2要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充分严格的可行性论证,以做出科学民主的决策。3政府应及时发布有关的投资信息,建立有效的信息导向制度。信息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固定资产投资是立足现实为未来发展作准备的经济活动,信息是其决策的基本依据。有人说,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周期的时间变长、波幅变小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信息的发达使生产和投资的盲目性减少,经济发展的社会整体效益提高。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可以肯定地说,在投资主体注意理性思维、讲求投资效益的条件下,信息对其投资行为的导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投资者有引导意义的信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与未来资源和市场条件发展变化有关的信息,包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总需求与总供给信息、国家产业政策变化信息、产业发展和调整信息、行业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地区市场发展和变化的信息、国际市场发展和变化的信息、产品的价格走向以及各种对投资者建成项目的效益可能产生影响的信息;另一类是产品技术信息,包括新技术、新产品在产业中的应用前景和对市场的影响、国外同类技术应用效果情况、国内同行对技术的看法和采用计划、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周期等等。
  政府的信息导向方法有两种,一是信息发布制度。即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其管理范围内定期公开发布有关的行业、地区、技术发展和应用信息,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今年开始推出的产业信息发布会那样。这种制度应该坚持下去并扩大到其他有关部门和地区,同时要不断改进,提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培训制度。即由政府或政府委托有关单位定期举办企业领导培训班,向他们传达有关的信息。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瑞典都有以中小企业为对象的技术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定期培训企业领导,向他们通报各种有关的信息,平时则为他们提供信息咨询,作为政府对中小企业投资引导和服务的主要途径。我国也可采用这种方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建立类似的机构,对几十万国有和几百万非国有中小企业的领导提供与投资有关的信息和咨询,亦可同时进行管理等方面素质的培训。
  为了做好投资需求和市场信息的发布工作,国家和各级政府还应建立项目开工和投产登记制度,这是关系到各种产品供给和需求在短期、中期、长期变化的重要信息,在国家只对国家出资的项目和特大型项目进行审批之后,掌握建设项目信息的情况主要依靠项目开工和投产的登记。应该由国家统计部门来承担这项工作并把统计口径扩大到全社会。
  (二)项目融资方面。1要积极扩大银行投资性贷款,切实有效地带动社会民间投资的扩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经济总量的扩大,在当前的国民收入总体分配格局中,银行信贷资金的比重呈现出日益上升的趋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八万多亿元,为银行信贷支持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来源。但现在银行信贷资金运行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是银行“惜贷”及其由此造成的连续几年的银行“存差”。据有关资料,目前银行“存差”额高达三万多亿元。贷款过分谨慎,长期保持巨额“存差”,对宏观经济具有消极影响,不仅减少了银行对经济建设投资的供应,加重了通货紧缩效应,而且导致银行自身运行成本上升。下一步银行信贷政策调整的一个基本取向是,积极扩大银行投资性贷款,缩小和消除“存差”,这对于带动民间投资,扩大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十分重要。2搞好国内二板市场的上市,在降低进入门槛的基础上,为一些风险高但收益可观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融通资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推荐我国的高科技企业在境外的二板市场上市。如NA-SIDAQ等上市,从而拓宽融资渠道。1改革现有的高科技贷款管理体制,在实现投资社会化的基础上,通过银团贷款和联合贷款,以及提高贷款的期限等方式,为高科技这种特殊的贷款投放摸索出适宜的管理方式。
(□文/师 鉴)
参考资料:
[1]熊丽敏:《政府财政投资的定位及其投资方向和重点》,经济参考研究,2003—05
[2]张汉亚:《提高投资效益减少重复建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 2003—09
[3]杨树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构建五大支撑体系》,国家统计局研究所,2002—04
[4]刘进:《柳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分析》、《柳州发展研究》,2003—09
[5]马秀岩:《投资运行分析与监控》,2002—0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039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