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3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4/7/2

作者

□文/李菊香

浏览次数

220 次

审计实验教学目标定位与课程设计
 
  [提要] 审计学从教与学的不同角度都反馈出抽象与枯燥,所以老师认为“难教”,学生觉得“难学”。审计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如果只停留于理论教学,那么无异于纸上谈兵,终究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明确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开展多元化审计实验教学,优化实验课程设计等,对审计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审计实验教学;目标定位;课程设计
  本文系陇桥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审计课程实验室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13日
  审计学专业要培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企业会计实务(手工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审计技能,既有一定会计、审计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从1983年,南京审计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开办审计学专业开始,至今不少财经类院校都开设了审计学专业。但是审计专业的课程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们普遍认为审计学过于抽象,具有一定难度。究其原因,一方面审计理论和实务是建立在精通会计知识基础上的传承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全面的会计知识并熟悉业务流程,而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又从未接触过真实的会计资料,对审计程序、岗位职能,审计技术等均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一直拘泥于纸上谈兵.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审计实验教学要打破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成为训练审计知识概念、培养审计基础技能和审计创新能力的课程,而在审计专业教育中处于核心环节。
  一、审计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一)审计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随着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重要性的提升,审计学专业教育受到社会广泛地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了审计专业。审计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培养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审计人才。审计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不仅仅是在理论层面,更要体现在实践创新中。所以,审计实验教学是审计专业学科建设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审计理论教学向实践转化的客观要求。审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完整性、概念之间的逻辑结构等等,在课堂上,由老师来讲解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审计课堂的气氛总是沉闷的。学生在理论教学中难以理解审计的相关知识。同时,审计是一个充满大量职业判断的过程,这种职业判断有时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审计实验教学以高度仿真的模拟实验情景,培养学生审计专业知识能力,特别是培养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所以,审计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取审计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审计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客观需要。
  (三)衔接社会就业的有效捷径。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审计岗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比其他专业更强。目前的教科书和案例教材,不仅数量不多,而且缺乏客观业务依据,缺乏真实性,脱离生产实践,在校的学生仅凭审计课堂学习是无法掌握审计的实际操作技术和方法的。利用审计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地理解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审计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审计实验教学将成为衔接社会就业的有效捷径。
  二、审计实验教学困境分析
  (一)审计实验教学缺乏师资支持。审计实验教学缺乏一支既有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又有审计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实施要求审计教师具有一定的审计实践经验,熟悉新的会计、审计准则、税法、经济法等相关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分析、应变能力。而目前各高校的审计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担任的教学任务较单一,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与审计实验教学模式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相距甚远,无法形成一支既有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审计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为审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发以及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审计实验教学缺乏扎实的会计知识做铺垫。国家对学科专业设置改革后,在大学的专业教育中,审计已被纳入“大会计”专业教育的范畴。审计理论和实务必须建立在精通的会计知识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具有较全面的会计知识并熟悉业务流程,而学生普遍缺乏经验又从未接触过真实的会计资料,对审计更是缺乏感性认识。由于课时等因素限制,学生的会计知识不够扎实,缺乏会计实践经验,致使审计实验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空中楼阁”。
  (三)审计实验教学的软、硬件建设难度大。与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相比,审计实验教学涉及面广,起步较晚。通常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资料比较单一,而在现实经济环境中实际实务操作相当复杂,这使得实验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而实验资料的设计难度大、投入人力、物力较多,相应的软硬件的配备成本高,所以组织审计实验教学的成本远远高于会计实验教学。
  (四)审计实验教学中风险导向理念体现不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基于战略系统观的审计新理念,从企业的宏观层面着手,考虑其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经营目标、战略和经营风险都将最终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全新模式要求审计人员从更广阔的视角,形成对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整体评价。而目前审计实验教学普遍还是从制度基础审计角度入手设计实验环节,模拟审计流程,风险导向理念没有充分体现。
  三、审计实验教学目标定位
  有研究表明,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在大学专业学习阶段只能获得10%左右,其余90%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获得。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认为,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不能单纯定位在胜任审计工作上。在实际工作中,会计造假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会计舞弊行为越来越具有隐蔽性,所以,由于审计实验的单纯性和实际业务的复杂化,我们不能期待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审计实验就能熟练运用审计的技术方法,更甚至具备审计职业判断的能力。
  那么,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何处?首先,审计实验教学通过设定实验情景,指导学生从复杂的经营管理流程、财务和业务数据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新信息的能力。所以,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一是通过审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数据信息加工能力;其次,审计实验通过提供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内部控制概况以及一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同期相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审计知识,来发现问题,并完成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通过审计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熟悉整个审计流程,初步建立审计职业判断的思路。所以,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是通过审计实验搭建审计学习的基础框架,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再次,在审计实验教学中,特别是在以审计小组的形式开展模拟教学的综合实验中,需要学生在审计小组中分工合作,交流信息,并在汇总审计发现的基础上出具审计报告,既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团队工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应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贯穿人文教育,奠定审计工作的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团队意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审计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思路
  近几年“大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经久不衰,审计专业需求也挤进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排名的前十名之内。全国各大高校纷纷举办审计专业,目前开设审计学专业的国内本科院校有48所,但这与开设会计学专业的531所国内本科院校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目前大多数审计实验教学的研究集中在《审计学》或相关单一课程的实验教学设计。我们则力图建立一套适应审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围绕审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提出一点设计思路。
  由于各高校在落实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做法中各有特色,课程设计上也有差异,所以在此主要以我们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展开设计。从硬件上说,建立多媒体审计模拟实验室是开展审计实验教学的基础条件之一。从审计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看,首先,为了夯实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加大学生会计学相关课程的实验力度的,为审计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其次,围绕《审计学基础》、《审计实务》、《计算机审计》等专业课程设置“嵌入式”实验,贯穿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运用审计实验软件,开展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再次,设置《审计综合实验》课程,既安排手工模拟实验,又结合计算机仿真实验,使审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全方位多层次地感受审计实践教学,起到专业融会贯通的作用。另外,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加强课外专业实践,让审计学专业的学生有走出去的机会,增强学生应用审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邵世芳,戚振东.基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审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3.9.
[2]张文秀,许莉.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实验教学改革设想[J].财会月刊(综合版),2010.9.
[3]刘蓉.高校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完善[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7.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20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