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3期/劳动/就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4/7/2

作者

□文/王亚新

浏览次数

404 次

转变就业观念势在必行
 
  [提要] 随着校园招聘的盛行,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必然趋势。从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实际需求看,大学毕业生根本不存在过剩的问题。而是多数人认为,自己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就应该到白领、金领单位的岗位上工作,而不愿意当蓝领,不愿意到基层单位、低收入的技能岗位工作。新的就业机制给大学生提供了择业的自主权和充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同时也对其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转变观念是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关键。
  关键词:就业形势严峻;转变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8日
  一、如何转变就业观念
  (一)要提高竞争意识,克服依赖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竞争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一个满意的工作岗位无一不是通过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得到的。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只有真才实学,才能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目前许多毕业生还存在等靠的依赖心理,表现为:一是依赖父母,指望他们的工作单位能够接收;二是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而是人云亦云,见别人考公务员都往大城市、大机关挤,自己也跟着凑热闹;三是依赖政策,不是主动就业、择业、创业,觉得反正国家有优生分配的政策,坐等学校给自己找单位,这种心态与激烈竞争格格不入。
  (二)要改变就业当干部的传统观念。在以往就业过程中,有相当部分毕业生和家长,对大学生择业、就业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观念上。他们认为,读了大学就等于有了一个“铁饭碗”,觉得大学毕业后就得当“国家干部”,就得坐办公室,觉得到企业特别是到乡镇、民营企业就业丢人。随着机构改革的完成,党政机关实行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实行聘任制;公司法出台后,企业实行全员合同制,“干部”这个称呼将慢慢地不再存在。
  (三)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毕业即就业的传统观念已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生存和发展,求职过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的一种体现,多次就业是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单位将共存与发展,人才交流市场应运而生,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将是一种普遍现象,初次就业不理想,以后还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择业、就业机会。一辈子只做一个职业的“铁饭碗”观念要打破,树立新的就业观念,这就要求大学生学会通过校园招聘和人才交流中心收集信息,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并接受筛选。
  (四)接受新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毕业生应该从自身能力、专业特点和就业岗位需要考虑,不要一心向往大城市、大机关、外企,追求高薪、高待遇。毕业生应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把握机遇,顺利就业,十年寒窗苦,掌握了许多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只要转变观念,调整择业目标,幸运之门一定向你们敞开。
  尽管去当公务员、进国企、进外企,享受有保障和相对较高的福利待遇一直是绝大多数毕业生梦寐以求的理想,但严格的编制控制、长期的人浮于事和较高的素质要求,让这些理想的归宿机会有限,注定了无法满足越来越多求职者的渴望。
  接受新观念,抛弃旧观念,不要抱残守缺。就业难“卡”在观念上不假,但降低就业期望,转变就业观念,说着轻巧,做着艰难。
  怎样的职业和工作所带来的社会评价地位是有差别的。公务员自然和农贸市场中摆肉摊的个体户不可相提并论;高档写字楼里的白领工作,也决不是一句简单的“自主创业”能够与之并驾齐驱。社会地位的顾虑考量,让大学生就业遭遇严峻的现实考验。
  对于很多来自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四年寒窗或七年苦读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实现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落后迈进发达吗?即使没考上公务员,即使没得到大城市户口,漂在城里也比返回乡下有希望,这是不少大学生的真实想法。
  归根结底,观念转变之难,难在现实利益和规则带给人们的利弊判断与取舍。提高就业率,不仅需要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更需要政府在拓宽就业渠道、规范就业市场、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打开新局面、取得新进展。
  二、制度决定观念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各类企业和科研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毕业生也要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日臻完善,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劳动力能够在统一、公平的社会就业保障制度中实现公开、公正的双向选择、合理流动,人才不再受到歧视、分割的制度篱笆的制约。
  观念的改变,或许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或许改变一个单位、地区的面貌,或许改变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
  三、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从来都不缺人,缺的是人才。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个原则没有错。一家人全力以赴,将精力和财力倾注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学成之后,有一份称心的工作,有一个美好的前景,这种期待也没有错。而现实是,在这个急需高素质人才的国家,众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却并不容易。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在加速、社会在转型,“中国制造”特点突出,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毕业生应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求学期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同时,也不要认为到基层、到企业就没有出路,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从最底层做起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有许多方面,比如说,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等结构性问题。
  四、转变就业观念,完善服务措施
  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就业理念也存在着相当多的误区,具体表现为: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现象。
  除大学生自身注意提高就业能力外,国家也应制定更完善的服务保障措施。有关部门应加强研究与指导,如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化部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性、技能性、专业化的服务,区域性就业信息与全国就业信息互动。   
  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通过具体补偿、激励等政策手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时要获得双证书,也就是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五、就业形势严峻,转变观念势在必行
  大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比起知识,思想观念更为有力,因为它在本质上不仅仅是智慧,而且更在于它能把智慧转化为一种实践的力量。某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行动的内在驱动力,甚至大大超过其他外在的影响力。
  一些人能工作而不就业,不但为其所在的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在某种程度上也为社会的稳定带来了隐患,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有的人认为,父母条件这么好,工作又那么累,还不如吃父母的、穿父母的,再说,父母也足以能够“养活”自己,这部分人可谓是“啃老族”;有的人好高骛远、手高眼低,虚荣心很强,对工作要求标准太高,而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待遇太低或是“不体面”,很难以“满足”自己的生活追求,便一直“等待时机”,可谓“高不成低不就”,终归一点就是就业观念的陈旧与落后。
  综上所述,为什么一面是大学生遭遇就业难,一面又有很多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理想的人选?一面是基层大学生严重匮乏,一面又有大批毕业生宁愿漂在大城市也不愿下基层?
  观念指导行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就业、择业思路、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大学毕业生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
  (作者单位:国网锦州供电公司黑山供电分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嫦娥.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及思路[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
[2]蔡雪莉.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积极促进就业[J].传承,2009.
[3]于鑫.大学生就业观念教育和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J].成功(教育),2009.4.
[4]刘天瑞.引导就业观念 创新大学生就业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3.4.
[5]高存福,田兆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3.
[6]李伟.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是就业促进关键[J].华章,2012.
[7]董文胜.就业压力大 择业很传统 薪酬期望高[N].新乡日报,2013.1.2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728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