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58期/网络建设/正文

发布时间

2004/11/19

作者

-

浏览次数

1573 次

重组农资经营网络 全力支持农业生产
  
  做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工作是保障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我市农资流通市场出现了供销社农资企业、国内化肥生产企业、农业三站和其它成份企业及个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市场供求失衡,价格波动,假冒伪劣农资商品不时流入市场等,这些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且势必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农资经营资源进行整合,按照有利于市场供应、有利于价格稳定、有利于农民需求、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原则,对全市农资经营点、线、面进行重组,尽快形成覆盖整个农村的服务网络。就这个问题,最近,我们通过对邯郸市供销社农资经营情况的调查,研究制定了加快改革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一、当前供销社农资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市供销社系统现有农资经营网点1468个,其中市县两级16个、乡级334个、村级1118个,共有从业人员3167名。1998年以前,供销社农资系统农资经营总量占全市社会使用量的80%以上。但随着国家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和统配计划,实行价格自定、自主购销政策后,供销社农资企业经营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营量逐年减少,到2003年底,只占社会使用量的61.9%。出现上述情况,有国家政策调整因素,更有自身主观努力不够所致。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营观念陈旧。不少农资经营企业仍沿用计划经济经营管理方式,习惯于调拨分配,坐等成交,向上伸手,不能认真研究分析市场,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竞争,以致造成经营的萎缩。二是联合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虽然供销社是个大系统,但由于企业分灶吃饭,在利益联结上缺乏互惠互利的机制,基本上还是单个企业打天下,很难形成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三是债务较重,资金紧张。农资经营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但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不少农资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在银行信誉度下降。银行实行信贷压缩政策,也使农资企业的资金更加短缺。

  二、加快供销社农资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及基本原则

  供销社农资企业承担着全市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的任务,担负着为“三农”服务,全面推进我市农业生产顺利开展,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使命。虽然供销社农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从总体来看,供销社农资经营系统仍是全市最大的系统,占据着市场的多半壁江山,在这方面应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总的思路是: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针,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发挥带动农民进入市场作用的通知》要求,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以连锁配送为手段,以资产、品牌为纽带,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经济利益驱动,聚集一切可以联合、合作的力量,用现代流通方式对系统内外网点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促使全市农资经营网络实现布局合理化、业态多样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全面增强供销社流通职能发挥,重造新形势下供销社农资商品流通的主导地位。
  具体发展目标是:2004年市供销社农资公司积极筹办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巩固、完善原有96个销售网点,逐步实行统一网点标牌、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结算、统一利润分配、统一服务标准的经营模式,叫响“邯郸农资”品牌。同时,加强同国内名优化肥厂家联姻,使“两总”业务由目前的10家增加到15家。2004年农资销售达到8000万元,化肥配送量达到公司销售总量60%以上。县级社建立农资购销型龙头企业,全市基本建成120个连锁店(点),600个村级综合服务站经销店(点)。全系统实现农资销售9亿元,供应农民化肥100万吨,占使用量的83%,较2003年的61.9%增加21个百分点。2005年,市供销社农资公司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筹办以县级公司为主体的16个区域分销配送中心,化肥配送量达到公司销售总量80%以上。16个区域分销配送中心发展150个直营或加盟店(点),900—1200个村级服务站经营店(点),供应化肥量占社会使用量的85%以上。2006年全市农资网点覆盖面和市场占有份额分别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农资营销网络体系。
  在农资网络发展中要注重坚持三项原则:一是理念创新原则。做大做强市、县两级供销社农资企业就要更新观念,按照有利于企业内部要素优化,实现其内涵和外延发展;有利于发挥整体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发展新型的工商和农商关系,促进农资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为目标,鼓励系统内企业走开放办社之路,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根据农资商品流通的内在要求,勇与社会各类经济组织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佳组合。或主动靠大、联大;或鼓励实力强的并购重组弱小企业;或引导弱小企业加盟大企业等,采取多种方式,谁有优势谁当龙头,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二是机制创新原则。以推进现代流通方式为纽带,按照连销经营的规范要求,在连销系统内部以“自愿、互利、平等、民主”的原则,重构市、县、基层摊点网络之间的职能、权利和义务。市级配送龙头重点负责采购配送、营销策划、质量监督、利益分配等;县级配送龙头重点负责市场连销店的组织管理,网点规划、市场调研、计划编制等;基层网点按照总部的指示和服务规范要求,重点承担日常销售及进货存货管理。三是稳步发展原则。要特别注重农资流通网络的内在质量,正确处理新网络的成本、规模、效益、风险之间的关系,把握好网络长度、宽度、深度间的有机联系,本着整体谋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先做强后做大的原则,稳步运作。

  三、加大农资网络建设力度,构筑支持农业生产的新优势

  首先,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压力感。重构农资营销网络,开展全市农资连销经营是适应新形势、增强供销社实力、深化为“三农”服务的必然选择。对此,各级供销社和农资经营部门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应当看到,当前的市场是多元化竞争的市场,如果供销社不去努力争取,其它企业、行业势必进入。这就要求各级供销社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压力感,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深入研究,认真谋划,精心组织,下大力量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广泛推进农资企业联合,大力发展多业态连锁经营。要主动发挥供销社的联合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完善以资产联结为纽带的市、县、基农资企业网络对接机制。采取入股、合作、加盟等多种形式,逐步建立“市农资公司配送总部+区域性农资配送中心+基层网点+农户”的经营格局,自上而下分层次推进,扩大经营品种和服务范围,实现从“传统农资”向“大农资”的转变。
  第三,积极筹措资金,保障经营开展。当前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市、县级农资企业规模经营的“瓶颈”。解决资金难题:一是积极主动与国内大型企业合作,通过吸引厂家、社会自然人及其它投资者投资或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二是通过连锁网络内企业的资产重组、兼并联合,提高资本运营效益,以此扩大经营规模实力;三是处理好与银行的关系,增强诚信意识,争取银行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扩大贷款规模。
  第四,加快农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好的体制和机制是推行现代流通方式的前提。改造农资传统销售网络,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关键是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机制、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等一系列配套改革。为此,必须加快供销社农资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市公司要立足于推进全市供销社农资经营网络的整体发展出发,按照自愿的原则,采取兼并、联合、合作、重组等方式,积极与县级公司和基层农资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实现网络资源对接,带动连锁经营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县级社应从有利于全市网络发展,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出发,加强对基层社资产重组的引导和协调。
  第五,靠诚信服务打造“邯郸农资”优质品牌。一是要坚持服务先行的原则,设立庄稼诊所,请庄稼医生坐堂门诊,提供科学用肥,科学用药咨询服务、虫情测报服务,推广使用新肥、新药,组织化肥、农药科学使用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商品经营上采取顾客自选方式,提供商品信息、预约订货、农具修理、退换等服务,努力做到消费者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二是要大力引进国内外名牌商品,实行总代理、总经销、委托经营、特许经营,引厂入店,引商入柜。通过品牌经营和推行“四保双赔”、发放信誉卡制度,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一步赢得消费者信誉。三是精心培植蓬勃向上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注重加强农资经销人员、农资网络营销人员、物流配送人员、计算机应用人员、店铺开发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农资使用知识培训学习,面向社会吸纳积聚一批营销、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并在连锁店实施统一门面造型、店名字体、广告用语等,注重策划企业形象。四是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引导,在财政、贷款、税收、工商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关优惠政策,支持供销社组建、改造农资网络建设工作,真正使供销社在推进全市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带动农民进入市场、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文/曹素华)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59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