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4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4/7/22

作者

□文/李存峰

浏览次数

264 次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思考
  [提要] 数量众多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加快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政府加大在政策和规划上的支持力度,强化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加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人才的管理和培育,壮大和优化文化经纪人队伍。
  关键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1日
  当今社会,文化的意义日益突显,文化不但成为了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而且经济转型、社会的转型更依赖文化转型。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活跃文化市场、激发产业活力、促进文化创新和增加社会就业、丰富文化供给,而且能够使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多元投入、竞争发展的良性格局,有利于加快我国文化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国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数量巨大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依靠自身灵活而富于创新的优势,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一些发展较好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甚至成了某些文化领域的核心力量,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新浪、腾讯、搜狐等一批娱乐及互联网媒体企业。甚至在有些领域,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已成为主力军。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总体发展仍很滞后,远不能适应现在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仍处于经营散、投向乱、规模小、水平低的状态。正视当前我国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的困境与问题,探讨推动他们做实做大做强的路径,已成为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阻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分析我国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现状与困境,究其原因,既有“先天不足”、管理不善的自身问题,也有外部社会环境的约束问题。
  (一)体制的障碍依然存在。当前,从整体看,文化产业的优质资源和重要领域主要被国有文化企业所占据,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只能从边缘性产业切入,起步就占劣势。此外,每年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产业奖励扶持基金主要投向仍然是国有大中型文化企业,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能够享有的较少,不平等的政策待遇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近年来,国家和地方虽然陆续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扶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但从实践来看,现有的诸多政策缺乏可操作性,缺乏支持和服务的有效平台、机制和手段,落实不到位。仍存在包装多但内容少、原则多但细则少、弹性多但刚性少、门槛多但实惠少的问题。
  (二)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存在诸多障碍。任何企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基本上都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以智力投资为主的大多数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其资产主要表现为商誉、知名度、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和轻质资产,而金融机构对于固定资产不多、稳定性不强、现金流不确定、缺少抵押能力、成长周期长的非公有制中小文化企业,从规避风险出发,往往是望而却步。同时,市场上又缺乏能够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提供无形资产抵押物变现的中介服务机构与平台,导致能够真正获得金融支持的中小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少之又少,即便获得贷款,也困难重重,额度较小。
  (三)政府对于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管理与服务有待完善。由于当前相关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在文化市场管理中,文化行政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多头执法等问题,又存在管理缺失的现象。各部门分兵把守、政出多门,造成政策间的相互冲突、缺乏衔接,增加了企业负担,制约了企业发展。
  (四)很多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内部存在着不少影响自身发展的问题。一是不少企业对于内部管理意识不足,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机制,作坊式经营和“小富即安”心态仍较普遍;二是缺乏人才战略思想和人才培养规划,人员流动性大,人才储备相对匮乏,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文化创意人才、高中级管理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较缺。加之企业内部培训不足,导致企业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难以跟上时代和市场节奏;三是品牌创新能力不强。从总体上看,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高新技术开发水平不高,引进模仿较多,自主开发少,没有能树立自己的品牌。这些自身的缺陷都成为严重制约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的短板。
  二、加快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的基本措施
  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与繁荣,必须加快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这需要进一步破除阻碍其发展壮大的体制障碍,制定支持其发展的专项政策,加大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政策和法律支持力度,充分释放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的自身正能量。
  (一)转变思想,认识到位。文化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文化行业的增长主要依靠数量众多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他们的发展对文化产业发展能起到杠杆撬动作用。因此,各级政府要在思想上要认识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必须要使国有和非公有文化企业双轮驱动、公平竞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已不再是国有文化企业的拾漏补遗,而是我国文化产业格局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快速发展的基础力量。应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给予正确的认识,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尊重。
  (二)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在政策和规划上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政府虽不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但要为文化发展创造一个基础的服务平台。政府对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鼓励不仅要落实在政策和法律上,也应落实在行动中。
  一要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提供公平的发展环境。政府要给予两者同等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金融环境。各级政府要将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出台扶持它们发展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要加快解决非公有制小微文化企业的税收问题,在税率税制方面做出适合文化企业自身特点的制度安排。要推动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资质认定、项目审批、财政支持、政府服务、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要进一步破除限制中小文化企业市场准入的附加条件,研究制定针对他们的产业激励政策和服务管理机制。要加快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步伐,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以合资、合作、参股、持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改革进程中来,积极引导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
  二要努力突破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融资瓶颈。第一,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股权上市等手段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可成立由政府主导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帮助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第二,鼓励和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融资所需的中介机构和金融产品。如,建立专业性的文化保险机构与融资担保机构,权威性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与无形资产流转交易平台,金融机构开发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收费权质押等具有市场适用性的信贷产品等,解决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的资金问题瓶颈;第三,要继续深化和金融机构间的合作,积极协调财政部专项资金的支持,制定成长型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扶持计划,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推进措施手段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
  三要加快推进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品牌建设。各地政府要加大对本地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中成长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文化品牌的扶持和宣传,激发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积极推进文化品牌发展战略。要完善文化企业品牌保护的政策,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盗冒品牌的行为,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政府对于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扶持,温州市在这方面的做法很值得借鉴。温州市根据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水平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初创期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注重“培”,给予直接经济补贴;对于成长期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注重“扶”,通过信贷风险补偿等文化金融的模式创新为企业打通融资路径;对于成熟期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注重“推”,对规模较大企业引入资本市场力量进行整合包装并助推上市,这些做法有力地推动了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  
  (三)强化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自身能力建设。一要重点完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产业链,强化企业自我品牌建构与营销能力提升。要重视具有品牌效应的原创产品的开发,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打造知名文化品牌。要关注延长产业链开发价值,做好潜在市场的拓展和企业产品营销能力的提升;二要灵活运用资本市场规则,提高融资效率。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要尽快熟知资本市场规则,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情况,制定企业最佳融资策略,选择不同的金融工具和融资方式,把企业投融资行为作为长期战略谋划;三要努力发挥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文化产业本质上是创意产业,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优势就在于其创新意识和市场灵活性。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要善于抓住市场需求和信息,打造贴近群众需求的各类服务,培育、推出特色文化企业项目。如打好历史文化牌、生态环境牌、自然景观牌等,依靠地域、自身文化等优势发展企业。
  (四)加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人才培育。文化产业以创意为主要特征,拥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优势是文化企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
  从政府层面来讲,对于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人才要统一纳入国家和各地的文化人才管理体系,构建文化产业人才数据库,为文化人才提供科学管理基础;要建立统一的文化企业人才创新激励机制,通过组织培训、学习考察等方式,推动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管理者学习和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
  从企业自身方面来讲,要优化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发展环境,完善、提高相关待遇,实施自己的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和引进计划,通过引进和就地自我培育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持续的高质量的人才支撑。
  (五)壮大和优化文化经纪人队伍,搭建文化与财富的互动平台。文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活跃在文化市场中的文化经纪人。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出台鼓励措施,积极培养文化经纪人,努力壮大和优化文化经纪人队伍,构建有利于经纪人与被经纪人之间良性互动的社会环境,搭建文化生产与文化传播互动的平台,促进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临泉县委党校)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少峰.促进非公有制文化内容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2]田宝会,田光.促进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思路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7.7.
[3]厉无畏.论文化资本在创意产业中的作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ll.2.
[4]吴群.中小文化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经济纵横,2012.1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3032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