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4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4/7/22

作者

□文/何 雯

浏览次数

291 次

对缩小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探讨
  [提要] 在一定时期内,贫富差距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但随着差距进一步增大,将阻碍经济进一步增长。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应建立合理、规范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再就业,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使贫困居民尽快脱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贫富差距;调节机制;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4日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不断缩小贫富差距,正确认识和处理和谐社会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创造和谐氛围与和谐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状况
  改革开放前,我国分配上的主要弊端是平均主义大锅饭。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人民富裕程度得到极大提高,整个社会呈现安定繁荣的盛世景象,社会和谐程度达到空前水平。目前,国内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在人民富裕水平共同提高的同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贫富差距开始拉大,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和不和谐因素也逐步增多。从城乡看,6亿多农民与6亿多城镇人口的收入差距超过3倍;从区域看,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8,000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1,000多美元,差距是巨大的。贫富差距拉开的直接结果:一是社会贫困问题出现。城镇中有1,200万人处于相对贫困中,收入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上升很快,分配不公现象出现。群众对劳动致富正当经营造成的收入差距,有一定承受力,但对分配不公造成的差距,对违法、贪污、犯罪致富现象,对不正当收入,不合理的贫富差距,心理不平衡,十分不满,反响强烈。
  二、造成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
  (一)政府转型不到位,必然导致贫富差距悬殊。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政府还没有从管制型和全能型政府真正转到服务型的轨道上来,仍然存在许多“越位”现象,上至经济增长下至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等许多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政府仍在管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原有的分配、税收、财政、金融和社保等制度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开始显露出种种体制缺陷。相对经济的飞速发展,体制改革的滞后给整个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国家税收的严重流失、行业垄断带来的巨额利润、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权钱交易形成的暴富阶层、社会保障体系的明显滞后等,是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的主要因素。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执法不严。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执法不严,导致一些社会成员和群体通过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毒、敲诈勒索、非法经营、权钱交易、蚕食或者鲸吞公共财产等手段攫取财富,成为了暴富者。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健全,覆盖面小,项目少,实施范围很窄,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再加上管理体制分散、法制不健全、保险基金管理不规范以及保障标准不一、待遇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发挥有效的保障功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无法完全消除贫困。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的改革开放是由东到西、由南到北、由沿海到内陆、由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开放的梯度开放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先行地区不但先享受了倾斜的政策优惠,而且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和市场运行机制方面都存在着比较优势,并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而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技术落后、信息不灵、人才缺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市场竞争能力较差。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源配置更不利于向贫困地区流动。另外,我国现行采用的财政分权政策也使更多的优势资源朝发达地区聚集。由此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和各地区之间居民收入的不平衡。
  (四)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因素。长期以来不可扭转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以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为基础,对农民的歧视政策使农民和城市居民处于不平等的国民地位,抬高了城镇化的门槛和成本,阻碍了城镇化进程,对减少农民、优化农村就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极为不利,制约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但由于城市工人下岗、大学毕业生规模扩大、社会治安不稳定、就业岗位偏少、金融危机等方面的因素,又给劳动力转移设置了层层障碍。
  (五)文化技术水平偏低。目前,我国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为85%,人均受教育时间为7.1年,这个指标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城镇现有低水平收入者大部分是因为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创造能力,无法适应激烈的社会人才竞争,而被经济浪潮所淘汰。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显示,2006年末,全国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人,文盲占9.5%,小学占41.1%,初中占45.1%,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2%。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比较贫乏,加大了农村发展高效农业、特色经济的难度,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即使进城务工也只是廉价的劳动力,尤其是西北偏远地区的主要作业方式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加之农村教育收费不规范,成为制约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提高的新负担。
  三、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思路
  (一)建立合理、规范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在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政府职能。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税制,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人税收系统,增加直接税税种,有效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对个税的调整要提高费用扣除额,即个税起征点,其中主要是提高工薪阶层的课税起征点,逐步降低税率,减并级次,保护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用低税率带动经济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其次,治理整顿不合理收入,规范价格行为和收费行为。对各种体制漏洞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要通过改革进行全面清理和调整,特别要打破城乡和地区壁垒,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对通过乱收费、乱摊牌、乱集资等获取额外收入的,必须严肃整顿、加强监督。政府再分配作用的发挥,有助于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形成比较稳定的收入分配结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二)加强法制建设,创建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加快法规制度建设,将各种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及相互关系加以明确和巩固。颁布严厉的反腐败法,严惩非法收入,审理非法收入案党政机关不得干预,人们不能随心所欲追求自己的利益,必须与他人的利益进行自主的协调。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使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同时,加强对产权的界定和保护,通过立法对私人财产应享有的权利及其实现范围,对限制、征用和剥夺私人财产的实行条件、法定程序及其相应的补偿作出具体的规定;制定和完善有关投资经营的专门法律;依法保障正当兼并行为的投资权益,用法律约束政府与民间投资经营者的权利与义务,鼓励公平竞争,形成平均利润,消除垄断利润,从而构建一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和谐社会。
  (三)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逐步建立中国农民可持续的收入增长机制是解决我国目前农民问题的当务之急。帮助农民解困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社会重任,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社会安定和国富民强的国策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内容。
  (四)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机制是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它在缓解利益分化、协调利益关系方面起到“安全阀”和“减震器”的作用。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这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在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进程中,要充分尊重国情,区分轻重缓急,要实施“梯度”推进战略。在城市要以完善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突破口,建立城市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则要以社会救助为突破口,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重点,逐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国家福利政策,让全民共同分享经济改革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加大税收,建立汇集全民的共同医疗体系,完善基本医疗制度。如欧洲国家的全民免费医疗体系。
  (五)扩大再就业,使贫困居民尽快脱贫。困难群众特别是城镇困难群众的主体是下岗失业人员,解决他们的困难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实行积极的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使他们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为了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实行大规模的“再就业工程”。将下岗失业劳动者组织起来,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放任灵活就业或自谋职业,政府在就业方面的投入应当有利于劳动者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使贫困居民尽快脱贫,缩小收入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南方日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是发展潜力富民动力[EB/OL].[2012-12-30].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2-12/30/content_7156074.htm.
[2]张欣,丁力.我国贫富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19.
[3]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EB/OL].[2008-02-22].http://www.gov.cn/gzdt/2008-02/22/content_
897216.htm.
[4]李中华.透视现阶段贫富差距的拉大[J].求索,2005.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982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