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推动我国民主建设的发展方面,同时体现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面,所以对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做出研究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本文以推动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成效为出发点,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工作、民主管理工作、民主决策工作,以及民主监督工作的改进作出探讨。
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30日
虽然我国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受到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所产生的社会阶层差异、区域差异以及城乡差异的影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仍旧具有很大的努力与提升空间。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对我国农村社会以及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形成了制约,同时也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站在推动农村发展的高度以发展目光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做出审视,贯彻十八大报告中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要求并走出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发展道路是十分必要工作内容。
一、推动农村民主选举程序规范化
推动农村民主选举程序规范化以及选举技术完善化是提高农村选举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农村选举管理工作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当前,我国农村全面推行的民主选举模式为直接选举与两推一选两类,在这两种选举模式中能够让农村村民享受到在村干部选择方面的发言权。在此过程中,选举程序的规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选举信息网络。农村选民的登记过程有必要按照户籍开展登记,同时有必要使用网络进行等级,通过针对选民简历选举信息档案来对选民参选信息与个人信息进行详细记载。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在农村选民登记过程中出现错登、漏登以及重复登记等现象。另外,以选举信息网络为依托,在农村开展民主选举的过程中,有必要对最新、最详细的信息选举信息进行公布,从而确保选民能够及时了解到最真实的选举信息并为选民的选举提供依据。
(二)在公开透明原则下明确选举标准。农村选举过程需要具备严密性与可操作性,并且在选举之前以及选举过程中要重视对选举组织措施、候选人产生措施、候选人竞选措施以及选举结果公开等制度进行完善,通过引导农村村民参与到村干部的推选与选举的整个过程中来确保选举过程被全程监督以及选举的公开、公平、公正性。另外,有必要引导村民参与的基础上明确农村民主选举的标准,如奉献精神、工作能力素质等指标都应当明确提出并被村民了解,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村民所选举的村干部具有为农村物质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的能力,才能让农村选举中的民主性实现最大价值。
(三)开通农村选举热线。在农村选举过程中开通选举热线不仅能够确保农村村民利用免费电话来对选举过程中的建议和意见进行表达,同时有利于村民对农村选举过程开展有效监督,对农村选举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进行举报。这是保障农村农民选举权真正实现的有效途径,而真正实现与保障农村农民的选举权是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的基本手段与首要任务,这不仅能够体现出社会主义所提倡的公平正义,同时体现出对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视。
二、贯彻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政策
强化民主管理工作是新时期中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强化民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管理民主工作在十六届五中全会被列入新农村构建纲领,同时也体现在民主管理工作是依法管理农村事务的有效手段。在农村工作中,管理工作是最大量且最经常的工作之一,民主管理不仅贯穿于四项民主建设工作始终,同时也是连接思想民主建设工作各个阶段与各个环节的重要工作。随着农村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同时也对农村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而农村管理工作要与这些要求相适应,就有必要改革农村管理体制,将民主管理作为农村管理的重要手段与主要模式。在民主管理工作的强化中,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有必要针对村民开展与村民自治相关的法律文件宣传,并组织村干部在知法、懂法、守法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与模范作用,特别是要注意将村民自治章程以及民约村规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有效强化农村干部队伍与群众队伍的法制观念。
其次,在民主管理过程中有必要对村务管理中的村民自治内容进行健全与丰富,并制定明确的村民自治章程以及村规民约。这些内容是村民开展自主管理的重要依据,对这些内容的贯彻不仅能够提高农村村务管理的有效性,同时能够保障基层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其中,村民自治章程应当涉及到农村基层村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如村民组织建设、农村秩序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福利保障等。这一章程有利于推动农村自主管理、自主监督、自主服务以及自主教育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在村级自治组织中,这一章程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全面性以及完备性等特点,所以可以称之为农村自治过程中的“小宪法”。
再次,在农村民主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把好实用关、程序关以及法律关,并在村规民约的制定中强化乡镇政府的指导功能与规范功能。同时,由于农村民主建设这一任务具有长期性与艰巨性,所以要重视对广大村民参与积极性的调动,从而通过广大村民建议以及意见的收集来为农村民主管理的实现以及发展发挥推动作用。
三、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决策的公开透明化程度
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决策的公开透明化程度是强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中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农村基层民主决策不仅涉及到农民民主权利以及利益的保障与维护,同时涉及到农村基层的社会稳定与廉政建设。通过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决策的公开透明度,能够有效地运用村民知情权对村干部的权力使用行为进行监督与制约。而要实现农村基层民主决策的公开透明化,首先需要对决策制定意见征求制度以及决策通报制度进行完善。关系到村民礼仪的农村基层村务活动,如公益事业承包、集体经济收益处理等有必要以对村务决策制度以及程序进行严格遵守,只有如此,才能够对村民自治的有效性做出检验;其次有必要使用法律来确保决策制度的贯彻。强化对农村基层民主决策的司法保护是提高民主决策贯彻力度以及权威性的有效途径。在此方面需要重视针对农村基层民主决策制度以及程序完善相关立法;再次有必要对农村基层诉讼救济制度进行完善。如果村委会对村民自治权进行侵犯或者没有履行对村民自治权的保障,则村民有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要求村委会对相关职责进行履行。
四、对农村民主监督机制以及反馈机制进行完善
监督机制的完善是避免产生腐败的有效手段,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需要依赖村民的监督力量,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监督渠道与反馈渠道的通常,才能够实现对民意的体察,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农村基层工作中对民主性的重视与强调。在此过程中只有将监督机制与问责制度结合起来,才能够确保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所以,新时期中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应当强调民主监督机制以及反馈机制的作用来确保相关政策的执行与贯彻,在此过程中,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拓宽农村基层民主监督渠道。实现村民民主监督渠道的拓宽以及监督范围的扩大能够实现监督工作的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所以在农村民主监督机制的完善中,需要明确监督事项,将村委会决策程序、议事程序以及村务公开程序等作为民主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从而推动村务管理透明度的提高。在条件允许的农村基层可以利用网络来实现网络问政,通过开通微博来实现与村务信息的快速传递并提高与群众的互动性;二是构建民众、村委会以及政府相结合的监督形式,从而通过扩大监督主体来提高监督有效性;三是要对农村基层的事务、政务以及财务进行公开,从而强化对权利的监督与制约,三公开原则需要做到常态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并在保障群众参与权利的前提下以村民利益为核心来对工作方法做出改进。
我国社会民主化的实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中重要的目标之一,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重点在于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工作、民主管理工作、民主决策工作以及民主监督工作的规范化与有效性,只有如此才能够为农村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保障条件。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良.现代国家建构与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2.
[2]宋虎,沈虹燕.把美国城市经理请到中国农村来——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探讨[J].才智,2010.11.
[3]袁方成,李增元.农村社区自治:村治制度的继替与转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