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5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4/7/23

作者

□文/马玉萍 易志亮

浏览次数

237 次

互联网教育应助力于传统教育发展
  [提要]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展示出了一定的优越性,弥补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但是,作为一种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互联网教育应当助力于传统教育发展,形成二者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教育;传统教育;互联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30日
  教育是对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过程。广义上来看,凡是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传统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由于多种原因,传统教育模式出现了一些弊端,因此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呼声下,互联网教育渐渐展露出了头角,并且较之于传统教育,互联网教育也展现出了它不可否认的优越性。但是,互联网教育就目前形式来讲不会颠覆传统教育。  
  一、互联网教育出现的背景
  (一)传统教育出现了问题。传统的学校教育,以课堂讲授为特点,一直以来被视为正统的教育,具有一定的优点。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们所接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还要接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受教育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一种文化熏陶。传统的教育大都以学校为载体,管理比较严格,也很规范。学生学习的环境也相对良好,学习效率比较高。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充分的交流。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教师教的地位突出,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完全照顾到每个学生,教学内容也难以满足有不同基础和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求。学生学习过程比较被动,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实践的机会较少。这种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费时、费心又费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的提高并不明显,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二)教育不公问题凸显。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的不公平问题凸显了出来。这些不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地区教育差别、地域问题导致的城乡教育差别以及贫富差距拉大形成的阶层教育差别方面。同时,男性与女性以及不同民族之间受教育的机会也存在一定差别。另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是教育不公平问题的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客观地讲,近年来,教育资源虽然屡经整合,一些教学薄弱的学校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这些差距既表现在硬件设施方面,也表现在师资分配与教育环境方面。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的师资配备相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的师资配备要充足并且优越得多,教学的硬件设施也非常完备。另外,在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投入方面,同样的教育投入如果放在条件较好的名校,收益和效果会很明显,而如果投入到落后的农村学校,教育收益和效果就很缓慢,因此政府更愿意将教育投入放在名校上。
  二、互联网教育的优势
  由于传统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教育不公问题也日益凸显,互联网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时间和教育资源的要求方面比传统教育更加有优势。
  (一)互联网教育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网络上有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种信息和资源,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要求去学习和使用这些资源,不会受到地域的限制,特别是我国经济不发达和比较偏远的地区的学生,他们通过网络就能够接触到他们平时接触不到的优秀的教育资源,从而学到更多知识。
  (二)互联网教育更容易适应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互联网教育的一些课程的设置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选择和学习的自主权力,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去学习,优化了学习的过程。从而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矛盾局面,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灵活性,也更加有效率。
  (三)互联网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在网络的支持下,学生只要能够上网,不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他们都可以进行学习,而不必像在传统的课堂里,要受到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教室以及固定的课程安排的制约。
  (四)互联网教育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互联网教育可以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来设置和呈现教学内容,这样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样,学生可以用QQ、论坛、微博和E-mail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五)互联网教育更有利于人的终身教育的实现。传统的学校基础教育集中在从小学到大学的16年。学生们在这16年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层层考试选拔了一部分人继续学习,而另一部分人或许就因为没有达到选拔标准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虽然有相应的专科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会作为补充,但依然难以满足人人受教育的要求。所以,互联网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可以实现人的终身学习的要求。
  三、互联网教育的弊端
  (一)一些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固定的,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达到的效果不尽相同。因为学生存在学习兴趣、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诸多个体差异,因此互联网课程教育的固定化就显示出了一定的弊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灵活地取舍和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且可以反复仔细地给学生讲解学生不明白的知识,而网络教育部分的视频课程无法达到这个作用,从而造成一样的教学内容出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的局面。
  (二)网络、计算机和投影仪等设备作为互联网教育的载体,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资源,也势必会出现资源的分布不公问题。经济发展水平问题、地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以及收入差距加大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制度的结果,虽然我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短期内,这些因素同样也会影响到互联网教育。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网络以及网络设备的普及。每个学校、每个教室安装一个投影仪尚且不能够保证,更不用说让学生支付保证随时随地学习的网络使用费和电子移动设备的购买费用了。另外,互联网教育的一些视频和课程是收费的,也会加大较贫困地区学生的经济压力。因此,旨在改变传统教育中存在的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的互联网教育,同样也会出现新的教育不公的问题。
  (三)互联网教育的学习效果难以保证。互联网教育处于正在起步发展的阶段,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有待于研究和开发,如果长期使用和传承一成不变的教育资源,势必不会促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它想要达到的教育效果必然不会很好。另外,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虽然很多,但却是良莠不齐,甚至有不良信息。这就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制力来抵御不良信息。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时,老师和家长的监管不如传统的学校教育,因此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来保证网络学习的效率。
  (四)互联网教育难以达到传统教育的深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和更新,更是文化理念的传承以及人的心灵和价值的提升。而互联网教育重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补充和创新,忽略了传统教育中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忽略了人的道德的人文精神的建构,忽略了人的心灵素质的提高,忽略了民族精神的培育。
  四、结语
  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优质资源低成本、大规模的分享,已然是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哪个国家忽略互联网教育,势必会耽误这个国家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发展。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的尝试和改变,对于传统的学校课堂教育来说,有着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同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传统教育也不会因为它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弊端而完全被互联网教育所颠覆和替代。互联网教育应当作为一种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助力于传统教育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达到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倪政林.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
[2]耿才华.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差异性分析[J].攀登,2008.
[3]赵艳.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J].计算机软件与应用,2013.1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540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