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5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4/7/23

作者

□文/吴会杰

浏览次数

268 次

现代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提要] 目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建设构建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人才体系,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社会需要,结合物流职业人才培养综合创新,通过分析、比较、整理,对确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物流管理;培养体系;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20日
  李克强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中外合作。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各级政府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分类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加强督导评估。 
  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非常重的服务产业,它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对促进生产、拉动消费的作用大,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物流职业人才培养,与快速发展的物流业相适配,构建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从实际教学实践中如何构建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一、创新物流职业教育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体系设计,统筹规划区域内现代物流业职业教育新体系,由政府部门、企业、学校三方组成区域内物流管理职业教育委员会,规划区域内物流人才培养中长期发展,指导区域内物流职业人才培养,协调区域内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人才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立体化设计。横向联合,校企合作,同层次校校合作,同层次国际合作,同层次教学团队合作,教学资源共享。纵向贯通,中职、高职、本科相互贯通,建立学分积累,学分转换,确定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设,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过程监控办法,毕业生质量评价考核办法,确保不同层次物流人才能够适应社会需要。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1、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与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物流专业培养方向的对接,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物流产业人才需求结构需求的对接,物流专业学生能力、技术、知识、素质与物流产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岗位需求的对接,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行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对接。
  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为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物流管理岗位对接,物流管理岗位横向类型分为: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物流信息、国际货代。纵向类型岗位分本三层级:管理员、助理、主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应与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与职业标准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对接。物流管理专业中职、高职、本科层次体系与职业标准层次体系的对接。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与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相对接,物流管理专业工程技术类课程与物流管理工作实际操作技术与工程水平相对接。教学过程设计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与生产过程理论体系相对接,实践课程与生产操作过程相对接。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类课程体系与物流管理生产过程所需要技术进行对接。
  三、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实践
  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模式,校企合作两方合作,实现四个融合育人,开展六个共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着力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试点工作。推行校企双元育人。该校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立双向人才培养机制。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由教师完成,学校考核;职业岗位实践知识和技能则由企业师傅进行传、帮、带,校企共同考核。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的完全融合,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考核的“双元化”管理模式。实现四个融合育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教室与店堂、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四个融合。该校充分利用企业在校内外建立的实训基地,完成技能培训;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企业师傅对学生的传、帮、带,以及师傅对徒弟(学生)最终的考核;将企业对学生的考核是否通过作为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学生毕业时企业技能证书的取得是学生取得学历的前提。
  开展六个共同的校企双元育人。该校积极推进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论课与实践课教材,共同组织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共同制订学生评选与考核标准,共同做好双师(教师与师傅)教学与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实习与就业工作。
  构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中职、高职、本科相互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旨在为区域经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战略决策——德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与结构调整十大方略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刘峰.新加坡“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给我们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497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