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本文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传统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探讨并运行一种新的自主实验教学模式,旨在突出实验课上同学们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积极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课教学;自主实验教学;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1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职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要想培养出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高校教师应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将创新教学的思想与方法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为此,作为一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课教师,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及往届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针对所教授《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传统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实际需要等,对《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自主实验模式的探讨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深受同学们欢迎。
一、传统实验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教学重视不够。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实验课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是不受重视的。反映在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中主要有三方面:第一, 实验经费投入不足,实验设备总量不足,实验室条块分割,配套程度差;第二,课程设置大都以理论课为主干,把实验课当成是理论课的附属,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时较少,并且实验课也往往成为课时被压缩挤占的对象;第三,实验课缺乏严格统一的考核标准和制度。实验报告、实验考试(笔试+操作)所占比例没有统一标准。
(二)实验教学指导思想不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的目的多是为了使学生加强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充分认识学习该门课程的必要性和应用性。且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课时是在为微生物实验补课,这个过程中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几乎没有。因此很难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的教学质量。
(三)教材内容陈旧,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食品检验专业在我国高校设立较少,食品微生物检验目前还没有国家统编教材。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大都是农业院校的动物卫生检验或医学院校的卫生检验的教材。针对食品检验专业,只有一些由国家颁布的实践操作的章程或规范而编辑实验指导书,很难适合教学的需要。检验方法比较陈旧单一,只介绍国内目前使用的方法,而没有国际通用的方法和国际快速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式简单、机械,忽视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作用。在以往的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中,是由教师做好预备实验, 课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后,学生按照教师在实验前的讲解、演示及实验讲义中规定的方法、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得出预知的实验结果,写出一份雷同的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由于仪器设备不足,实验时为多人一组, 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为完成任务而草草结束实验,或抄袭别人数据,或编造数据,以吻合课本中的结果,根本起不到实验教学应有的作用,这样使学生更加轻视实验课。
(五)教学手段单一,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整体把握。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区别较大,它既受理论教学的一定限制,又受到课时及试验室具体条件的限制,有限的课时,大量的教学内容,学科的不断发展,这几方面均存在着矛盾。对于实验周期长或无法用实验手段直接观察的实验,以往只能选择不做。因此,必须增加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学习先进院校的一些新思路,来提高教学效果,紧跟时代的发展。
二、自主实验教学模式及其运行
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中,课程安排的所有实验均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准备、自己讲解、自己实验、自己读取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整个实验过程中鼓励同学们提问题。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以及实验设计、准备、实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等提出问题,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共识。具体做法为:上实验课之前,老师先将要做的实验告诉同学们,但实验程序是开放式的,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并列出设计时遇到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并交与老师,使老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及实验中的难点心中有数;上课时,老师针对同学们的实验设计提出一些共性的问题,然后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一步思考、熟悉自己所设计的实验,之后请1~3位同学上台讲解并解答问题并组织大家讨论,澄清问题;对于某些同学的个别问题,老师实验中个别交流;最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验需要,向老师索取实验所需器材、试剂等进行准备、实验等。这种教学模式的宗旨是突出实验课上同学们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三、自主实验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课,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同学们已学习了基础微生物学课程、生物化学课程等,对于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基本技术,如无菌操作技术、涂片染色技术、分离培养技术等同学们都已学过,再结合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完全应该能够独立进行实验的设计、准备和操作。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么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就成了一句空话。可见,自主实验教学模式不仅可行而且势在必行。
四、自主实验教学模式的运行效果
自主实验教学模式我们已在2010~2011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中连续进行了两年的尝试,根据问卷调查同学们反馈回来的信息得知效果很好,有99%的同学赞同这种实验课教学法,并列举出了其诸多优点,归纳起来有四点:一是实验的主体发生了转换。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始终是实验的主体,教师只起引导、辅导、顾问的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完整的实验。二是调动了同学们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普遍感到 “自己动手”更有思考的乐趣,有助于开动脑筋。三是提高了同学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心。四是加强了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增强了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实验课中同学们所检测的食品样品有的来自食品生产企业、有的来自大型超市、有的来自个体摊贩等,对这些样品检测出来的结果,直接关系到食品企业的产品或超市、摊贩经营的食品卫生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以及对这些食品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措施等,因此试验过程中,同学们的责任心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
自主实验教学模式虽然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经费有限、实验器材少,必须以小组进行,还不能完全让每个同学独立进行;同学们渴望多做实验,但由于受课时限制,所开的实验较少;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还有或多或少的问题等。笔者认为,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验课教学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者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食品工程分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康仲远.大学生潜能开发与素质提高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0.1.
[2]陈玉科,郑立亮.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高等教育,2000.4.
[3]龚放,岳晓东.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2000.1.
[4]朱向群,胡朝晖.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
[5]田洪涛.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2002.29.
[6]张洁梅.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05.2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