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5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4/7/23

作者

□文/管 婷

浏览次数

1234 次

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机制探索
  [提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作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重要后备力量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从源头上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动态管理和培养教育机制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探索
  本文为江西省2013年高校党建课题“逐点淘汰——不合格入党积极分子退出机制研究”(JXGXDJKT.YB-20136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20日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而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则是党的重要培养对象和后备力量,对其引导、培养和考察工作是党建的基础工作,是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关键。2013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中强调:发展党员工作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新十六总体目标,不断提高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并提出,保持党员队伍适度规模,强化党员管理,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这是几十年来中共中央首次提出要保持党员队伍的适度规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必须立足于抓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把好“入口关”,畅通“出口关”,确保学生党员队伍活水源头、勃勃生机。
  一、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壮大,高校学生中入党积极分子的比例亦与之俱增,大学生入党积极性和热情高涨。以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每学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都达到全院学生数量的30%以上,而出于鼓励青年学生、壮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目的,高校普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口关”放得较为宽松,伴随着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规模的增大,这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组织纪律及教育培养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党员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影响着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一)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问题。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多元化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党员群体的整体素质和质量受到挑战,主要表现在:部分党员党性和宗旨意识淡薄,缺乏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社会、家庭等方面存在的负面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一些学生的入党动机,导致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倾向,有学生认为入党是为了方便以后的就业和升迁,为了多赚钱,入党动机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影响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素质;有的基层党组织注重学生党员的发展数量、忽视发展质量,重视组织发展、忽视教育管理,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党员管理方式和手段单一,等等。
  (二)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问题。大部分高校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都以学习成绩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缺乏对学生现实表现及政治素质方面的考核。而学生积极分子人数众多,造成考核手段过于简单和机械,难以深入了解和考察,考核标准也未进行量化,造成在学生党员“入口关”上,即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上未能严格把关。入党积极分子质量良莠不齐,甚至有的不但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反而表现不如普通学生,在学生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这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
  (三)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问题。被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后一般要有一年以上的考察培养期,经考察达到标准后才能发展为预备党员。而目前很多高校都将重点放在对党员的培养教育上,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并不完善,多是组织理论学习、讲座,没有建立起对每一个积极分子的跟踪培养教育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导致许多同学被确定为积极分子后就不再严格要求自己,逐渐放松了积极性。由于没有畅通的“出口”,通过系统的考核将不合格入党积极分子淘汰出积极分子队伍,不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又得不到必要的培训与教育就进入党员队伍,最终会影响党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因此,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探索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的动态管理及培养教育机制,从源头上纯洁党的队伍就势在必行。
  二、探索建立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机制
  (一)深入了解学生入党动机。做好积极分子动态管理,应从“入口关”开始,即首先了解他们的入党动机。高校学生要求入党的愿望强烈,因此对于申请入党同学的入党动机进行深入分析尤为重要,通过安排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员对其一对一谈心谈话,从他的家庭背景、现实表现及思想、态度、信仰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并且要从熟悉他的同学那里侧面了解其入党动机,并形成谈话记录。首先将入党动机不纯的同学排除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外。
  (二)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制定入党积极分子的量化考核标准,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考核,对考核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并赋予合理分值。以宜春学院经管学院为例,该院制定出台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入党积极分子考核实施细则》,考核内容主要包括:(1)政治素质方面。重点考核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认识以及政治觉悟;是否能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是否能够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2)学习工作情况。在学习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能否做到积极参与各类学习活动,不旷课,不早退迟到;学习成绩优秀,获得奖学金及其他学习相关的奖励者给予加分;挂科多门的退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在工作方面,主要考查能否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完成工作任务。通过实行“积极分子先上岗后入党”,设立民主监督岗、志愿服务岗、学习互助岗等岗位,让入党积极分子先上岗锻炼,再由学生党支部按季度进行考察,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工作认真,有突出表现者给予加分;(3)遵守纪律情况。主要考核入党积极分子遵守法律、社会公德、校规校纪等方面的情况;是否遵守校规校纪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无视学校纪律的,退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违章使用电器,造成严重安全隐患的,退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未请假多次晚未归的,退出积极分子队伍;(4)生活作风情况。主要考查入党积极分子个人生活作风和个人卫生、寝室卫生情况。作风优良,生活态度健康向上,勤俭节约,寝室卫生良好的给予加分;(5)民主评议情况。重点对入党积极分子在考察期间的思想、学习、履行职责、联系服务同学等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6)辅导员审核评议。由该学生的辅导员对其日常表现进行评议,对在本职岗位作出突出贡献、积极帮扶困难学生的入党积极分子予以酌情加分。对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的基准分为100分,同时设置扣分项目及加分项目,考核内容共有10项。考核分=自我评分20%+(支部评分+辅导员评分+团学评分)×80%。考核分100分为优秀,90~100分为合格,80~90分为基本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此考核结果将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是否退出及是否能够发展的重要依据。
  (三)严格规范考核程序。为了进一步加强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集中考核,一般安排在入党积极分子一年考察期满后进行。时间安排原则上为每年的6月上旬和12月下旬,由院党总支负责组织实施。考核工作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征求群众意见、辅导员意见、自评互评、支部审核、结果反馈、组织处置等步骤,委派学生党支部成员到各班具体指导进行,确保在考核过程中,做到谈话一个不漏,材料一份不缺,程序一步不少。
  (四)合理运用考核结果。本着“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个人考核得分情况,及时制定跟进措施。对考核成绩为优秀的,优先推荐为发展对象;对考核成绩为合格的,明确帮扶责任人,采取教育培训、定期谈心等形式加大培养力度;对考核成绩为基本合格的,由学生党支部根据个人情况安排再次考核,考核期限为6个月,如不合格则调整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对考核成绩为不合格的或受到纪律处分的,确定为退出人员。以宜春学院经管学院为例,根据考核结果,2012学年共有37名同学被退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占全院入党积极分子总人数的7%;2013年共有88名同学被退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占全院入党积极分子总人数的16.1%;2014年共有68名同学被退出,占全院入党积极分子总人数的13.4%。通过实行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机制,严把“入口”,畅通“出口”使得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带动了班风、学风建设,对于保证发展学生党员质量,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落实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机制
  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又是从源头上纯洁党员队伍的重要措施。从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党员,需要经过精心的选拔与培养,只有建立科学的积极分子选拔培养和动态管理机制,我们的党员培养才能取得长效性的成果,我们的高校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党员。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完善培训环节。建立健全以学校党校、院系党支部、班级学习小组为一体的培训体系,通过三个层级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教育培训系统保证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接受全面的入党培训教育。对于落后的入党积极分子,要特别重视后两个层级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帮扶教育、跟踪考察和培训,深入把握其思想动态和日常表现。
  (二)健全培训模式。除集体培训教育模式外,还应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教育模式,指定学生党员作为帮扶联系人,定期通过谈心谈话、思想教育、亲身示范等方式进行转化教育,帮助退出的积极分子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改变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的不良行为和作风,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其缩小与党组织的距离,争取早日重新加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三)创新培训形式。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动态培养档案,培养联系人通过对所联系入党积极分子的动态培养和考察将积极分子的日常表现情况记入培养档案,在动态管理中实现对其思想、觉悟、行为等发展轨迹的全方位把握;通过实行积极分子“先上岗,后入党”活动,对入党积极分子“给任务、压担子”,根据其表现进行考核,达到培养教育的目的;实行党员联系积极分子寝室制度,通过党员定期到积极分子寝室进行交流,帮助积极分子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与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利用各种新媒体工具,如博客、微博等形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不断创新教育形式。
  四、经验及启示
  通过实行入党积极分子的动态管理及培养教育机制,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带动了班风、学风建设,宿舍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发挥了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为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发展搭建了锻炼平台,形成了学生党员发展和党员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模式,确保了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此外,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动态管理的探索和实践还可运用在发展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发展党员的各个环节,通过进行严格考核,层层把关、逐点考核、逐点淘汰,确保最后进入党内的是最能代表当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形象的先进分子,为高校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希斌.当前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再思考[J].科教文汇,2009.1.
[2]吕刚.关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思考[J].煤炭技术,2007.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488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