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财经类专业的特点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会计专业,对毕业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然而长久以来会计实践环节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一套合理的、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对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成为专业教学以及毕业生就业的瓶颈。本文通过对目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结合目前就业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强调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协调性、整体性,最后以此为依据构建符合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质量标准体系。
关键词:会计;实践环节;质量标准
本文系中央司法警官学院2013年度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的构建”(编号:xyy20130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会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长久以来是我国就业需求和人才需求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在全国755所本科院校中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共有591所,比例达到78.28%。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后,高校纷纷实行扩招政策,致使毕业生人数激增。有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人数为2007年的3.5倍,目前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占全国总毕业生人数的比重已超过2%。2013年我国工商管理类开设的17个专业中,就业排名前3位的专业分别是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学。同时,会计在整个管理学大类的47个专业中就业排名为第6位。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对于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日趋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在考量毕业生素质的时候更倾向于招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从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划分来看,会计工作占绝大多数,达到61.4%。然而长期以来,普通高等院校培养会计人才的传统模式对实践环节的教学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这势必导致毕业生在校学习和步入工作岗位的环节衔接过程中出现困难。会计学专业作为我国高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生就业形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具有较强的代表作用。因此,提高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对于会计学专业实践环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表1、图1,资料来源:http://www.ipin.com/school/orgMajor.do?major_id=52aedf5b747aec1cfc84172f)
一、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现状及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针对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具有差距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会计实践知识教育方式滞后。尽管近年来教学改革向互动式教学方向推进,然而高校在教学方式上仍多采用灌输式,在教学计划上仍偏重于理论方面的教学,教师从学时分配到学年考试成绩的判定,都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成绩往往只作为老师在评定分数时的参考因素,实践课受到课时安排和实验室有限等方面的限制,学时分配较少,实践课授课形式也较为松散,加之实践课往往被安排在理论课完全结束后单独进行,临近学期末,学生面临各科考试压力较大,这就使学生从思想上忽视实践课环节的重要性,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体现在实践课程学习效果差,学生间相互抄袭现象较为严重。在应试教育法下,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着重于会计知识的系统理论性,对概念和公式等课程考核知识往往有较为扎实的把握,然而对具体操作环节需要掌握的实践知识理解严重不足。
(二)会计实训内容与现实脱节。我国会计教育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并逐步加大实训环节的比重。然而,许多高校的实训课程仍主要停留在书面阶段,往往简单的将书本上的例子换一种方式重复一遍,内容简单,缺少仿真的教材,表现形式采取文字表述的方式,而不是现实企业中所见到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形式,实训课程提供的案例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职业操守等综合能力的训练比较欠缺,难以体现实训环节的真实性。很多高校的实训环节教材落后,更新速度慢,不能及时体现当年会计政策及税收等相关方面政策的调整方向,使会计实训环节的教学流于形式。实训课内容应与企业有机结合,如采取去企业实习的方式,或由企业出面参与实训课程设计,做到校企联合,便于学生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与实习基地合作的模式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会计业务特点和会计处理方式的差别有所了解,并将有代表性的业务进行提炼引入实训教材。
(三)会计实训配套资源匮乏。会计实训环节的质量除了取决于实训教材的仿真程度还取决于教师素质和实验室设施等外在条件。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实际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拥有实践经验,然而很多学生从高校毕业以后直接进入高校成为教师,其自身欠缺实践经验,很难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加之实训教材和现实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脱节或滞后于当前会计政策环境。另外,实训场所不能充分体现实际工作环境,目前会计主要采用电算化作为工作方式,而有的高校实训课仍采用手工方式记账,难以起到模拟实际工作的作用。实验室应配备完善的适合教学的电算化软件,便于学生模拟实训进行仿真操作并由教师对实训课程的重点难点提前进行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有重点地去进行实训学习。高校应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并支持教师走出去,定期去企业参观实习。聘请校外企业专家做兼职教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和实践环节的学习。由于各科实训课都集中在期末这一时段,很多高校实验室由于数量有限,难以承载过多的课时量,只能缩减上机时间,这也使实训课时间受客观条件限制缩短。
(四)会计课程考核方式不完善。会计教学环节多,形式多样,既包括理论课也包括实践课,如何对会计学课程成绩进行全面科学的考评,是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常规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阅卷方式,试卷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很难将学生真正的实践能力反映出来,因此应加大试卷中操作题的比例,并大胆摸索更加新颖的考试方式,比如将实践课的考核形式设计为抽题考察,这样整个业务流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被抽到,督促学生积极掌握实践能力。尝试上机考试,运用题库抽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反映考题内容,这种做法的优点除了利于考核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性之外还可以简化教师工作量,节约信息反馈时间。
二、构建有效的会计实训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对实训课实施过程和效果仍有较大程度的改进空间,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实训课程有效的监督,完整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应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而目前的监控体系忽视实践课程,侧重理论课程、毕业设计等阶段,因此对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训课程质量监控体系在当前就业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开展实践环节的质量评估应该抓住实训教学的特点,选取适合的指标体系作为评估方法,充分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起到督促教学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通过分析借鉴,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体系具体指标可设计如表2。(表2)
本指标体系共分为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目前高校在进行权重研究上,主要采取经验判断法、AHP法、KPI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可以通过以上方法对各个指标分别确定权数,二级指标分别设定级别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分别评分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首先运用公式绩效=■Wi(5Ai+4Bi+3Ci+2Di+Ei)对各个一级指标分值进行计算。其中Wi为各二级指标权数,Ai、Bi、Ci、Di、Ei分别为各二级指标被评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的比例,综合专家组、学生、同行评分情况对各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由此分别计算一级指标分数,然后通过对一级指标权数加权得出最终评分。通过该指标体系可以对教师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评价,并且在学生期末评定成绩时加大学生实践环节的成绩比例,比如实践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这样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实践环节组织教学、实习基地和实训环境建设、教材更新、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形成一个教师积极引导教学、学生重视参与和学习的良性互动环境,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财经类院校的课程普遍特点是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性,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课程的开展来实现,同时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许多高校纷纷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教学质量评估是促进教师教学的有利方法,因此应对质量标准的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并切实为提升教学效果将标准落到实处,如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积极进行课程设计和课堂管理等,最终使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岗位中。
(作者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宝春.高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等函授学报,2010.1.
[2]黄芙萍.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财经纵横,2006.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