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大学生需要通过文学类图书去了解社会,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文学类图书位居各类图书借阅量的首位。但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大学生对文学类图书的借阅量连年下降。
关键词:大学生;文学作品;现状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13日
文学是用语言表达来反映社会生活状况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化中极具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的重要途径,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经久不衰的保存价值。文学对个人的影响是积极向上的,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的文学修养,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优秀个性。
一、大学生文学类图书借阅现状
以笔者所在馆近五年的图书流通数据为例,全馆文学类图书的借阅量连年下降。但是,都能占到当年流通总量的30%左右。例如,2012年全馆图书总借阅量为430,530册,其中文学类125,804册,占总借阅量的29.22%,位居各类图书借阅量的首位,成为大学生阅读的最大比例,显示出大学生对文学类图书有很大的兴趣和喜爱。
我馆2012年借阅量前20名的图书是《平凡的世界》、《射雕英雄传》、《飘》、《笑傲江湖》、《巴金代表作》、《川端康成十卷集》、《红楼梦》、《天龙八部》、《围城》、《人生》、《倚天屠龙记》、《安娜•卡列宁娜》、《红与黑》、《边城》及其他、《浮世浮城》、《约翰•克利斯朵夫》、《麦田里的守望者》、《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一片阳光》。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是文学名著,中国和外国的作品都有,范围比较广泛。
二、文学类图书成为大学生借阅量首位的原因
(一)大学生需要文学类图书去了解社会。路遥、鲁迅、沈从文、方方、王安忆、张爱玲、海岩、池莉、安妮宝贝等为代表的乡土派、写实派、青春派小说等文学作品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表现出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较高的审美层次。其他现代作家和当代作家的经典文学,也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气息。大学生通过对上述作品的阅读,了解到社会的特征,时代的特点,各种人物的人生经历,丰富了对社会的认知。有助于他们站在更客观的角度,去思考社会,看待社会,从而更好地融入和适应社会。
(二)大学生需要文学类图书提高自身素养。阅读文学类图书可以获得丰富的人文知识。各种文学作品都是人文知识集中生动的体现,包括思想、道德、文化、历史、艺术、哲学、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文学中描绘的不同地域和风俗,提供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渊源;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可以是社会各层次人的思想道德的楷模,对读者的精神起着激励的作用;文学真善美和由此带来的教化作用也是巨大的。大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能学习到丰富的人文知识,从而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三)大学生需要文学类图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学类图书使大学生多方面的认识社会、体味人生,扩大知识视野。关于历史事件的作品,能生动地重现当时历史画面,使读者身临其境的去体验时代变迁,能激发大学生对社会现象和事件的关注,丰富自身对社会的认知。文学还会引导大学生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思考理想、人生、做人的问题。提高个人的观察力、判断力,看待问题更加全面客观,看待困难更加坚强和从容,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确立。
三、文学类图书借阅量连年下降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对物质追求的强调,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阅读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传统意义上的求知,更多地体现着实用,他们很难单纯为了兴趣而阅读,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特征。文学的社会价值无可争议,但是在实用成为价值取向的背景下,大学生在选择阅读对象的时候首先会选择那些实用的图书,比如英语、计算机等考证类图书。另外,用人单位的“高学历崇拜症”居高不下,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持续高涨,迫于就业压力,大学生将大部分课余学习时间用于考研相关书籍的阅读,很少有时间去阅读文学类图书。
(二)内部环境的影响。高校为适应社会的需求,一直都在强调培养适用性人才,对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高校都没有把指导学生系统阅读列入教学和考核的内容。部分高校将英语、计算机等国家等级证书与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奖助学金、评优秀强制性挂钩的做法,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阅读取向的功利性。学校、院系和学生会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大学生组织协调和交际交往能力。但是,过多的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另外,生日聚会、获奖学金宴请、过节聚会和假期外出旅行,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谈恋爱等,也使大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图书馆)
主要参考文献:
[1]党小波,詹红霞.关于建立大学生阅读学分制必要性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
[2]龙丽,刘青.读网时代的纸本阅读及其发展趋势[J].图书馆论坛,2008.5.
[3]刘东昇,张娅妮.当代大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陕南某高校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