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训教学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创新方式,即加强对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的建设不容忽视,对学校而言如何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做好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合理而又有效地控制使用建设资金,使有限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能,这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重要工作。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生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作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30日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事业正处于改革创新发展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校内建立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长远的发展。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既可以面向市场又能为学生提供实训内容的校内场所,其主要运作模式是把企业实际场景引入到学校课堂教学中,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而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但由于校内实训基地项目运行是以充足的资金为基本保障的,因而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的成本控制尤为关键。概括起来说,高职校内实训基地项目的顺利运行,资金资源是重要因素,因而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做好基地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增强资金使用的效能,合理地控制好基地建设成本,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带来更大的收益,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创新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作如下探讨。
一、目前高职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成本分析
(一)师资队伍建设成本高。由于高校生产实训基地属于实践性教学模式,因而需要具备理论与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在学历知识、实践经验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现象,有学历的缺乏实践经验,有经历经验的学历又偏低,结构层次参差不齐,具备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复合型师资人数较少,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轨,不但没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形成良好的对接,还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本投入,影响了实训基地实践性教学功能的实现进程。
(二)课程教学成本投入大。生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目的是为学生创造适应社会生产的平台,完成学校与社会的对接任务,即要求课程教学应重视实际应用,正是因为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有些院校就盲目扩大教学实验、实习培训、实际生产等教学环节,尽管对学生的培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却增加了课程教学方面的投入成本。如在实验实习过程中,对高档先进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时,由于学生的漫不经心而使其损坏率高,用电、用水浪费较大。再譬如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尽管国家大力提倡职业资格鉴定,但有些实训基地却不考虑专业学生数量而盲目的搞各种培训班,这显然给学校带来资金投入压力。
(三)实训基地运作成本高。目前,多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组织管理上存在着费用高的现象。首先从实训基地建设之初,由于项目建设缺乏对场所、设备等的统一规划和可行性分析,因而导致基地建设的资本投入盲目,有些设备、场所的建设从整体上看符合社会生产技术先进性的需求,但对学校而言这些设备只是满足了学生暂时的实践需求,多数情况下处于闲置状态,给学校造成资源浪费。另外,从目前实训基地运作情况看,由于忽视了对校内技术力量的挖掘,校内技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这样必然会加大实训基地技术资源的运作成本。
二、高职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成本控制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是在实训运作中,对运作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制度规范要求进行监督和管理,力求在资本耗费前对各种影响因素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调节措施,从而使参与实训运作的各项资源消耗与费用开支降到最低,以实现事先拟定范围内的成本控制目标。
(一)基础设施成本控制。校内生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应当遵循科学、合理、有效、规范的程序,对于新建或改扩建的实训实验室应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集体决策;对增添大型仪器设备、先进技术设备或设备维修等应按规定程序经学院批准后才能实施,并且其费用应从院校的基本建设经费中支付;对于有条件的生产实训基地项目,应充分利用与企业之间合作关系尽量共同建设基地项目,以减少校方资本投入;对于国家级和省级的重点实训基地应充分合理地使用国家财政经费拨款,财务管理部门应设置专项资金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对于实训运作过程中的日常管理费、维修费、水电费、材料购置费等应从包干经费中支付。若因非日常性教学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如生产经营费用、技能培训费用、科研经费等,应在学院批准后方可支付,对由此而获得的利润和收益,应在弥补运行费用支出后再进行利润分配。另外,对于校内基础设施还要杜绝重复投资、重复购置以及积压浪费现象,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二)师资建设成本控制。加强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的改革,切实改变教师队伍“一刀切”的岗位模式,建立符合“双师型”教师教学的相关制度,并针对实践教学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实训基地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尽量利用校内师资力量来辅助和补充实训课程,这样既能节约师资投入成本,又能提高实训教学水平。譬如在新进教师的管理上,一方面应重视对其个人的社会实践培训,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其充分拥有的理论知识,尽管他们社会履历和经验较少,但经过两三年教育培训后,必定是复合型教师的最好人选。这种方式不但会增强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根底,还能减少基地项目师资外聘而带来的费用支出,从根本上降低了实训基地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支出。
(三)课堂教学成本控制。对实训基地运作中的日常课堂教学成本控制主要体现于生产场所费用、实验耗材、低值耐用品购置、仪器或设备维护维修费等。首先在生产场所费用控制方面,通常情况下学院每年按平均3,000元/间进行限额控制,各实训基地应在该限额范围内发生费用。其次是实验材料费用的控制,应从实训教师或材料管理员方面加以监督,尽量使生产实验材料按图纸、工艺或安装规定要求购置。实训教师要控制好生产批量,做到合理下料和投料,严格执行期量标准要求。而管理员还应做好材料检验工作,防止材料购置超支或不符合要求而报废现象;同时,还要加强对实验材料的限额发放,杜绝胡乱领料、退料等状况;还应及时填好耗材账目,做到账账合理、账物相符。另外,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应指导学生按工艺流程规定和要求进行操作,防止设备损坏现象,减少维修开支。
(四)实训基地管理成本控制。高职院校应以实训岗位的各项计划指标进行成本控制,计划指标是成本控制的依据和标准,在实训基地管理中,应遵循对实训岗位计划指标的财务管理规定,切实控制好实训基地管理费用支出。如对某生产岗位的实训教学管理,应首先制定好生产材料、厂房、设备的耗费标准和使用计划指标,然后再在计划指标下进行采购和使用,并以不造成存货积压和如期使用场所为最优。这种以计划指标为标准的成本控制方式,是目前实训基地管理中切实可行的一种成本控制和管理方式。另外,在课题研究方面,应首先提出课题的要求,根据课题研究目的、内容以及预期要达到的经济效益来计划各项成本支出,以及降低成本费用的具体措施,最后再依据课题的可行性程度和成本投入来确定是否进行研究的必要。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教学已不再局限于理论性知识的传授,高职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平台,在为学生创造了生产实践场所的同时还为学校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在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时期,对于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由于其投资规模庞大,如果不重视资源配置和成本节约,很容易给学院造成经济损失。因而切实做好校内生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的成本控制工作,对高职院校长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2]刘能良.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