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高校后勤公司具有企业和教育的双重属性。本文阐述高校后勤公司在实践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通过明确企业定位、明确服务职能、规范收费等,应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追求企业综合效益,走具有后勤特色的企业管理之路。
关键词:后勤社会化;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人才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20日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高校后勤将自身的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活动自觉纳入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框架,把自身活动作为社会整体活动的部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要实现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在组织机构上,将现有的经营服务型后勤部门从学校事业编制中规范地剥离出去,改制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专门化后勤公司,成为经济实体;在运行机制上由拨款使用制过渡为服务收费制。后勤公司按企业方式运作,一方面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优良的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提供有偿服务取得收入维持自身的运转并获得发展。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首先,通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大多数的高校后勤实体从作为母体的高校中分离出来,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高校后勤实体逐步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使高校甩掉了“包袱”,节约了发展资金。其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起一套不同于以往的内部运行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服务”成为后勤工作的核心,其服务水平、服务效率、服务效益及管理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高,高校后勤职工的综合素质、工作积极性、福利待遇等也随之提升。
一、高校后勤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
高校后勤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耗费最小化、服务最优化,实现相关利益者利益均衡。对于高校后勤企业来说,下属服务类经济责任中心的经费来源于国家教育事业经费,对这部分经费的“经济效益”考核不是体现在利润上,而是体现在经费节余方面。对于经营类部门,“经济效益”考核则主要体现在利润上。服务类部门和经营类部门都应充分考虑社会效益这一考核指标。这个社会效益就是后勤的品牌价值、后勤的管理技术、后勤文化和理念。
耗费最小化是指通过高校后勤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高校后勤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后勤总价值趋于最大。耗费最小化充分体现了“开源节流”,建设“节约型后勤”的理念。其基本思想是将高校后勤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高校后勤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实现相关利益者均衡的目标。
服务最优化是注重在高校后勤发展中考虑各方利益关系。如果片面追逐经济效益,忽视服务质量,可能会引起师生的不满。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时,必须考虑高等学校后勤部门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这一重要职能。服务最优化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关心服务对象的利益,在培养人才和科研开发上有较高投入,协助学校培养出社会满意的人才;二是关心后勤职工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三是讲求信誉,注重高校后勤形象的宣传;四是注重把维护高校的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耗费最小化、服务最优化两者要统筹兼顾,耗费最小化体现了高校后勤的经济效益目标,服务最优化体现了高校后勤的社会效益目标。只有两个目标同时达到,才能体现多赢的价值理念,才能较好地兼顾各利益集团的利益,才能体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
二、加强高校后勤公司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理顺高校与后勤公司的关系,重建内部财务管理体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学校与后勤公司由主体与所属部门的关系,转变为两个平等主体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合同或契约关系,学校财务部门与后勤公司财务门也成为两个独立主体间的财务关系,由合同或契约来规范双方的具体财务行为。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期,后勤公司在明晰产权关系、责权利关系的前提下,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通过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
(二)加强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加强资金的管理。后勤集团公司建立内部银行,能强化集团公司总体资金调控力度,集团下属各实体所有银行贷款、对外抵押担保及投资项目均经集团公司内部银行办理。引入内部银行结算机制后,各实体必须在内部银行开立账户,用于日常业务结算外,还要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内部融资优势,运用下属实体资金存量,调剂余缺,实现资金优化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高校后勤的产业效益,既保持了充分的调控能力,又有利于发挥下属实体经营者的积极性,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还可以进行对外投资;其次,加强收入的管理。后勤公司的主要收入是通过向校内各部门提供服务而获取的报酬,另一收入途径是通过生产经营向社会取得的报酬。社会化改革后,必然涉及到服务结算价格和收费标准的问题,学校应合理确定后勤公司实体服务的范围、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建立后勤经济核算和服务收费的办法,促进后勤工作按经济规律办事。国家有明确收费标准的,应严格执行有关申报、审批手续,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以公司成本核算价为基础,参照同行业市场价,制定最合理的价格。收入是公司利润的来源,公司必须实行严格的一级财务管理体制,绝对不允许任何部门坐支收入和截留收入,所有收入必须由总公司财务统一入账,不准私设“小金库”。所有内部收入凭单由公司统一管理,由下属各实体报账员领用并开具凭单,按期按单上交公司财务部,公司财务部对每笔收入认真做好审核及核算工作;最后,加强成本核算制度。过去高校后勤费用的核算一直采用与学校相一致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高校后勤的成本是不真实的,他所占用的大量资产是无偿使用,不付使用费,也不计提折旧。改革后,后勤服务部门要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建立与学校商品交换关系,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所以,高校后勤实体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也要企业化。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后勤多年来面临的最大发展问题说到底是人才的缺失,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激励机制的不合理。为此,就需要打破后勤多年来用人的思维和习惯,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眼光,建设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同时真正能够促进自身和高校共同发展的蓬勃向上的后勤管理和员工队伍。
1、引进和培养专业化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改变原有的行政化人才引进模式,突破地域和行政级别等限制,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对于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和实体,同时注意从行业内部挖掘和培养。人才的引进以及人才作用的最大限度发挥,需要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不断地进行提升和充实。因此,要将广大员工的继续学习和培训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制定培训计划和设立专项培训经费,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要求所有后勤人员不断自觉进行知识更新,专业培训,鼓励各实体多开展技术竞赛,鼓励员工个人参加学历及职业资格等考试,定期派出干部职工到相关高校和企业交流学习。在总体提升后勤职工素质的同时,拟定员工晋升计划,选拔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要坚决反对和杜绝后勤实体负责人在用人中“任人唯亲”。
2、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适应高校后勤特点和发展的薪酬体系,推进分配方式改革,使薪酬计算的指标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步减低保障性基础薪酬部分,加大激励薪酬部分比例,提升干部职工的开拓性和工作积极性,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吸引专业人才。在待遇方面,按照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参照社会同类行业和企业的待遇标准,以在同样的工作条件、工作标准和工作效果的前提下,给予支付不低于社会企业的待遇。此外,对于积极主动关心单位发展,并通过为单位发展献计献策使单位的经营服务指标或客户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的员工,实行额外奖励,并给予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四)强化干部员工的责任意识。后勤部门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的关键部门,对于高校发展、教学科研的支撑、师生生活的保障等都责任重大,对于各级干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的要求也很高。后勤系统一旦出现干部员工责任和廉政意识不强的情况,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可能是非常重大的。在为高校广大师生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后勤部门的各级干部和员工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干部员工的责任意识、廉政意识、大局意识等的教育和培训。防止因责任意识不强出现的管理漏洞和损失,并将此作为对后勤实体负责人和员工考核的依据。
总之,只有不断探索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财务管理的新路子,才能为高校后勤实体的蓬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财务环境,促使高校后勤真正社会化。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程余伟.高职院校后勤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2009.
[2]甘永洪,张鹤.浅谈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与选择[J].商业时代,201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