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5期/劳动/就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4/7/23

作者

□文/徐晓东

浏览次数

493 次

对《农业技术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思考
  [提要] 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理解,发现目前农业科技培训存在很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即成立《农业技术指导员》培训与鉴定中心,发挥农业技术指导员的作用。这个措施为农业科技知识推广的连续性提供了保障,解决了农业科技培训的众多问题。本文旨在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使中国的农业生产职业化抛砖引玉。
  关键词:农业技术指导员;职业标准;问题;培训鉴定
  中图分类号:S-0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20日
  2008年3月31日,由国家人社部、农业部等出台了《农业技术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标准中明确了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者的职业名称,即农业技术指导员;有了职业定义,即从事农业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的人员;规定了职业等级,即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三级农业技术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农业技术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级农业技术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明确了职业环境条件,即室内、室外;描述了职业能力特征,即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分析、推理、判断、协调、沟通、计算和表达能力,以及颜色辨别能力;对农业技术指导员的基本文化程度提出了要求,即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提出了对农业技术指导员培训要求,即培训期限、培训教师、培训场地与设备、鉴定要求、鉴定方式等。从多次参加农业科技培训活动中看到,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落实还有一定的距离,准确地说,还没有意识到《农业技术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重要性,没能理解农业技术培训的需要系统化,没有为明天的农业生产储备科技人才。
  一、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关键是农业技术,农业技术是通过培训传承的。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冬春,各级政府都要搞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让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根据农业需求进行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农村。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业科技培训覆盖面不广和工作难开展的现象依然存在,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农业科技培训活动经常以活动的形式出现,利用冬春闲置季节开展,由于农业 “弱质产业”和农民 “弱势群体”的地位,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培训活动中,政府拨给的经费得不到保障,使得农村科技培训推广工作逐渐弱化、边缘化,我们看到原有的四级农技推广培训网“线断、网破、人散”,造成大多数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的状态,使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在乡镇一级失去了同农村、农民之间的桥梁搭接,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到了乡镇便出现断层,难以推广到农民家中。同时,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农技推广的主力军缺乏有效的技术培训指导,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二)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结构在高中以下、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再者,受编制的限制,许多基层农技培训机构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人才出现“断层”,无法适应农业科技培训的要求。
  (三)农业科技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一方面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研究课题不适应实际需要,农户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时代需要,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四)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同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据统计,我国现有60%以上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比较差,使得他们对农技推广培训活动不感兴趣,农业科技难以普及。
  (五)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经费投入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前提,但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有限的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被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支出结构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农业科技培训活动中,培训的内容杂乱无章,培训对象良莠不齐。每次搞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时,各级政府压力很重,费时、费力、费钱财,深感“胡子眉毛一把抓”,费力不讨好。其实,农业科技培训要对路,一要对培训内容的路;二要对培训对象的路。《农业技术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正确指出了农业科技培训的路。
  二、解决农业科技培训的关键是成立《农业技术指导员》培训与鉴定中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目前,中国农业教育脱离行业办学,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受到了很多阻碍。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采取措施,对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要常态化,定时、定期进行规范培训,即规范培训内容、规范培训人员。通过正规化农业科技培训,使农业生产逐渐职业化。为解决农业科技普及推广的难题,突出农业技术指导员工作就可以解决农业科技培训存在的问题。因为农业技术指导员可以走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手把手教会农民科技生产的方法,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的问题;通过对农业技术指导员正规培训、严格鉴定可以解决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通过狠抓农业技术指导员工作,使农业技术指导员工作职业化,必将解决农业科技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的问题;由于农业技术指导员承包农户的农业生产指导的具体工作,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的问题;通过对农业技术指导员的投资,可以解决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的问题,政府可以不再进行此类的经费投入。对此种种好处,省政府要结合本省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真抓实干。建议各省以《农业技术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为准绳,协调人社厅、农业厅、教育厅、农科院等相关部门和单位,成立“××省农业技术指导员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员的职业培训与鉴定工作。各级政府再不需要把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当作政治任务来抓,避免费尽财力搞各种声势浩大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
  为把农业技术指导员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工作应该提到日程上来,应该加快建设以省为单位的“××省农业技术指导员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其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图1)













  根据数学原理,相互独立事件发生的概率规律,相互独立的部门越少越好,组织机构的合理性是其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抓好“××省农业技术指导员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培训中心工作。负责组织农业技术指导员培训工作;负责组织培训教师工作;负责组织培训场地、培训器材等工作。
  2、鉴定中心工作。负责农业技术指导员鉴定工作;负责组织鉴定专家;负责鉴定结果的上报工作。
  3、档案中心工作。负责建立农业技术指导员档案;负责建立农业科技人才档案,为农业技术指导员培训、鉴定服务;建立科学的农业科技知识试题题库,为农业科技知识培训服务;创建农业技术指导员网站,通过网站让农业技术指导员联网,互通有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财务中心工作。负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办公经费的安排;负责工作人员工资的发放等工作。
  三、农业技术指导员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的保障
  为使农业生产职业化,建议省政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指导员的作用,要给农业技术指导员定岗、定薪、定责,让农业生产离不开农业技术指导员的指导。具体保障工作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农业技术指导员定岗。就是把农业技术指导员分配到每一生产模式里,根据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分配对应级别、对应数量的农业技术指导员。例如,玉米种植中,播种多少地的玉米应该配备几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再如,养殖行业中,养殖多少头猪才能配备一定级别的农业技术指导员。确切地说,各级政府在抓农业生产的工作中,根据农业技术指导员的类别(种植、养殖、水产和农机四类),要求每类农业生产中都必须配备几名(三个级别都要有)农业技术指导员,各级政府采取必要的手段,突出农业技术指导员的作用,使农业生产以农业技术指导员为中心。
  (二)农业技术指导员定薪。就是为不同级别(三个级别)的定岗的农业技术指导员发规定的薪金,这是农业技术指导员生存的保障。关于农业技术指导员薪金的筹集和发放必须由政府出面,我们建议资金的筹集由政府从各种培训活动中省出来;从农业生产中赚出来;让农民主动从腰包里掏出来;从各种农业配套资金中省出来。
  (三)农业技术指导员定责。就是指定岗的农业技术指导员的责任。除去天灾人祸,农业技术指导员在农业生产中负责农业生产技术运用、生产品种的确定、生产规模的确定。这个责任的制定要细化,要由每类农业生产的专家、学者及农户来制定,要走法律途径,甚至为这个职业立法。例如,如何生产绿色农产品,确保人民生活健康也应该是农业技术指导员的责任。
  通过多年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渐渐梳理出合乎实际需要的农业科技传承规律。在农业生产中不怕有问题,最怕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农业技术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理解,茅塞顿开,但愿困扰多年的农业科技推广的瓶颈问题得以解决。
  (作者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晓东.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引发的思考[J].农业与科技论坛,2011.16.
[2]梁敏辉,吴磊.我国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集体经济研究,2007.
[3]徐彬,里日斥,揭筱纹.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困境及新发展思路探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
[4]徐晓东.农民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7.
[5]梁江航,杨宇红,唐圣平.国家职业标准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与应用[J].职业,2013.
[6]李晓阳.职业标准建设: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我国的路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44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