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却依然有增无减,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探讨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241.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30日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已经很大。到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相比是2005年的两倍有余。2014年的毕业生更是达到727万人,加上2013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大学生就业需求不足。社会上需要大学毕业生从事白领类型的岗位需求不足,而这个不足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造成的。第三产业,特别是像金融、法律、理财、高级家政、高科技,还有中高档的这种服务岗位需求不够,因为我们的第三产业现在占到全部GDP才36%~38%,而一般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已超过60%,甚至于达到70%。而当前形势下国内产业结的现状导致了国内大学生就业需求不足。
(二)高校毕业生供给量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由毕业生的供给与市场需求决定的,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产业升级速度等密切相关。自从国家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就进入到跨越式的发展阶段,毕业生总数逐年增加。但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一点是,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经济的增长速度。尽管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但是我国在此过程中过多的宣传了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政治等的能动作用,很少触及到大众化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以至于学校、社会和个人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准备不足。
(三)就业壁垒重重,市场有待公平。尽管我国已经进入到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的色彩,使不少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企业急需大量的管理型人才,但是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自身“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自然就招不到人。同时。基层和西部地区急需大学生担任公务员、老师等职务,但如果大学生去工作,户口档案将一同被调往工作地点,以后再流动会遇到制度性的障碍。另外,由于落后地区就业环境不太好,很多大学生也不想去中西部发展,这也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四)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当。对自身能力的准备要求不明确和毕业时对高薪的一味追求的就业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就业危机,长期的应试教育严重的束缚了大学生思想转变和能力提升,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由以前的国家统一分配转变为面向市场的公平竞争。把毕业生推向了市场,自主就业,让大学生的就业实现市场化。但是,有的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依旧在学校“混日子”,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有一些学生只知道“啃书本”,不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结果就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另外,很多大学生就业时不立足于选择发挥自身作用的岗位,而是盲目地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拥挤在大城市、大企业。事实上。在许多大学毕业生抱怨找不到工作的同时,每年至少还有200多万个岗位“等米下锅”。毕业生对于就业期望过高的想法,使社会上出现了“有人没地方去,有地方没人去”的尴尬局面。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应对策略
大学生是国家栋梁,是国家的巨大财富。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是对人力资源和财富的巨大浪费,会给社会和劳动力市场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可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要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各方的努力。政府应该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劳动力市场机制,加强监督,健全机制,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以公益性为主的社会服务机制。学校应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型的课程,切实培养具备各种综合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社会方面应公平对待大学生,降低大学生就业的门槛,创造没有歧视的就业环境。学生个人应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并了解个人的职业个性,进而制定完善的个人职业计划,准确把握社会机遇完成就业。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就业不仅是重大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经济和政治问题,关系到经济的长远发展与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和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有诸多原因,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社会各界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