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5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4/7/23

作者

□文/陈 旭

浏览次数

323 次

高校上市公司在知识经济中的发展研究
  [提要] 高校上市公司是中国股市中备受关注的群体,也是知识经济下知识资本转化为盈利的重要载体。本文就高校上市公司的经营现状、发展现状作出探讨,并提出如何在知识经济中实现预期盈利目的,实现高校上市公司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上市公司;知识经济;发展研究
  本文系2014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高校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4452)
  中图分类号:G522.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6日
  近几年,知识经济的说法已经逐渐被接受,建立在知识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发展将知识作为资本和生产要素。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企业制度的变化,新的知识型企业愈加受到追捧。高校拥有高端人才、高新知识和高科技成果,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根据地,而上市公司是企业制度发展到较为先进程度的表现形式,二者的结合是高校和企业合作的选择,是实现高新技术快速转化的要求,将会实现高校传播知识向知识生产、传播、转让一体化发展的转变。
  一、高校上市公司历史回顾
  1993年,我国第一家高校上市公司——复旦大学旗下的复旦复华(600624)成功上市,开始了国内高校上市的新时期。资本开始出现在大学校园内并成为潮流。20世纪九十年代,高校上市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活力和希望。在随后的20年间,各高校控制的上市公司最多时达42家。期间包括5家被协议收购、3家股权转让、3家控制权变更、2家资产重组、2家股权拍卖、1家大股东减持、1家退市在内的17家公司由于经营管理问题退出上市行列。自2012年7月天津工业大学旗下的津膜科技上市后再无高校上市公司出现。据时代周报最新统计,截至2014年3月18日收盘,高校控股上市公司共有25家,总市值1,878亿元,涉及国内13所顶级高校。这13所高校,除天津工业大学外,都系直属教育部的国内顶级名校。按股票市值计算,有4家公司市值超百亿,其中方正证券以333亿市值排名第一,另三家分别为同方股份、东软集团和同方国芯。
  二、高校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一)知识资本作用明显,但业绩平平。作为备受关注的群体,自高校上市公司出现以来,知识资本对高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起显著促进作用。知识和技术、资本市场在高校上市公司中结合,使它既有高校雄厚的科研机构做后盾,又能在市场上募集资金,具有高校科技产业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的特点,体现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承认高校上市公司作为知识经济引领者的地位,看到其在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方面的显著作用。但是从近几年高校上市公司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高校上市公司的业绩并没有体现其依托高新知识的独特发展优势,没有代表我国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甚至一些较早成立的高校上市公司存在着较大的经营管理困难。一直为学者们看重的业绩问题显示出高校上市公司的潜力并没有充分显现。
  (二)知识能够转化为生产力,但效率不高。高校上市公司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上才真正体现了知识到生产力的转化。它的优势体现在依托高校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借助新产品的经营,能反过来为高校提供经费和生产基地,并推动校办企业产业化、市场化和资本化,加快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但是,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我国高校,高校科研体制存在着机制僵硬的弊端,很多教授和科研人员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要求发表的论文数、课题数上,以并无实际意义的研究替代了科学研发,造成了知识在转化过程中遭遇瓶颈,致使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产业化率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之很多高校上市公司并没有将高新技术作为主要经营业务,未能发挥依托高校的科研优势,导致知识资源浪费,市场竞争力不足,如由36所高校共同组建的中国高科,由北大方正入主后主营业务已经与“高科”没有关联。
  (三)运转整体可行,但存在管理风险。在现有的高校上市公司中,有的已经有20余年的经营历史。但高校上市公司没有实现业内外人士的预期成为中国股市迅猛的力量,与公司内部管理不无风险。高校隶属于国家机构,政府机关和国家机构特有的效率低下、官僚作风、机构臃肿的现象在高校中也有所体现。有的高校上市公司高校控股与高校参与管理同时进行,结果可能出现企业经营管理呈现政府化的低效率。应该说我国高校上市公司存在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出现问题的情况,但这种问题不是高校上市公司独有的特点,而是国有控股公司的通病。当前,我国高校上市公司中缺少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缺乏既了解先进技术又能掌握市场需求的管理人员,不能同时具备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是高校上市公司的重大缺陷。
  三、高校上市公司发展对策
  高校作为高科技汇集的场所,兴办科技产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形式,高校上市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上市公司要更快更好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处于不败之地,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企业经营体制不规范、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慢、对市场认识不充分等。要解决其不足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加速知识到生产力的转化过程。按照预期,在高校上市公司中科技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而不需要经过市场上的技术转让和出售,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和比例,还可以节省市场上的交易成本。但是从实践来看,由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仍存在效率不高问题。
  针对转化的效率问题,我们应做到: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以高科技产业推动经济增长。据相关专家分析,我国科技成果转换率在30%左右。要改变知识成果被束之高阁现状,高校上市公司必须实现高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高校为公司提供知识、技术与产品,公司为高校提供资金支持与科研方向;高校学者与科研人员应该改革传统的高校科研体制,减少基础性研究数量,做到高校科研力量以市场为导向,充分体现知识经济的优势,为高校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自建或加强建设高校的研究与开发机构,重视对于知识的有效转化,增设研究与开发人员,设立研究与开发专项基金,提高科研人员的激励水平等。
  (二)进行科学的经营与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上市公司,高校的发展背景会为公司带来更多的信任与投资。高校上市公司作为利益的创造者,要求经营管理主体在科学技术知识外熟练掌握科学管理知识,成为具备全面知识的企业型科学家。高校要实现上市公司的良好运作,要在对高校产业全新认识的基础上探寻新的高校产业模式。即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长项发扬广大,加强企业管理、市场开拓和风险投资的经营与管理。坚持以高新技术为特色,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之间的制衡关系,实现政资分离、政企分开、监管职能与资产经营职能分离,将高校上市公司建成产权清晰、权责分明、自负盈亏的市场化组织。
  在经营管理上应抓好主营业务。在目前高校上市公司所经营的业务中,既有涉及高技术项目,也有其他非高技术项目,高技术项目始终应该是高校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多元化经营固然迎合市场需要,但对于高校上市公司而言,多元经营意味着经营业务分散、资金周转率下降、单项经营规模缩小、易产生资金风险等,这将给原本竞争力不强的高校上市公司带来风险。只有使主营业务规模达到相当水平,才能取得较高的收益,吸引投资者,进而实现公司的良性发展。
  (三)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与运用。知识经济时代,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需要开发与培养,拥有人才之后需要人尽所用。高端人才如何培养及发挥作用对于高校上市公司而言意义重大。高校上市公司存在校办企业的通病,即与市场的密切程度较低,缺乏熟悉市场、精通经营管理之道且能够把握知识经济走向的专业化的人才。很多高校上市公司都是教授在经营,教授在学术方面的成果不代表其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素质。人力资源的薄弱,技术与管理的分离,不利于高校上市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不利于适应市场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机制,更不利于创造企业良好氛围,实现公司运营目标。高校上市公司应培养一批既了解高校又熟悉市场的企业家和管理人员,使他们成为将知识和科技成果推向市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速高校人才向市场的流动。在人才培养中注意既重视物质激励,又要重视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保证管理人员与广大员工有工作、生活保障,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最大限度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引进、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吕秀美.知识经济和高校科技管理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4.1.
[2]马志涛.培养高校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促进高校产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11.
[3]陈永玲.关于高校企业重新定位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经济,2007.1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695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