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5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4/7/23

作者

□文/丁学姣 宋东霞

浏览次数

1705 次

论宋代扬州城市经济的起伏
  [提要] 目前有关唐宋时期扬州城市经济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唐代,涉及宋代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致力于从人口、交通条件、政策等方面分析扬州在宋代城市发展与衰退,对扬州的发展起伏分析中整理出封建城市发展衰退的规律,并为当今城市发展和城市品位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扬州;城市经济;商品经济
  本文系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指导项目),指导老师:宋东霞
  中图分类号:F091.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5日
  唐朝时期,扬州城市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是当时商品经济最为繁荣的城市。其发展的契机可能不仅仅来自于大运河的开凿,还应当包括唐朝政治的稳定、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扬州优越的地理、人文条件。北宋时期,扬州经济发展呈现了以农业为基础、商业为重要补充的城市经济体系,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贸易范围扩大,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宋代扬州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唐末200年来的割据混战的局面,使得中原与江南得到了较为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北宋时扬州为督帅之所,又处漕运要地,此后借盐运之利,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商业逐步复苏。
  (一)北宋时期扬州经济发展的表现。宋时扬州商业逐渐复苏。司马光写到:“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可见其当时扬州水运交通发达。当时的扬州仅商业税收年约8万贯,在全国35个城市中居第3位。漕运与造船业的发展。北宋时开封的粮草大多由江浙一带贩入,货物运输量巨大。宋代十分重视水运,逐渐形成了以汴京为中心、连接北方和东南各地的水路交通网,扬州也因此得益。扬州发达的漕运也带动了扬州地区的商业和造船业的发展。两浙、江西、荆湖、陕西等地是主要的造船业中心。同时,扬州地区的手工业与农业也逐渐复苏。宋代的百姓多着白布衫,扬州的白纻布四海知名,耐磨耐洗,轻柔而坚牢。扬州的稻谷丰产,一年可两熟。得益于扬州地区整体经济情况的好转,当地的市民生活和城市文化都出现了新发展。南宋时期扬州一直是抗金、抗元的战场,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北宋时期扬州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
  1、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自北宋建立,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四分五裂的局面,统治黄河中下游流域及以南一带广大地区,实现中国大部统一。特别是庆历和议后,西北战事缓和,江南地区兵役人口减少,更多的劳动力投入生产领域。不仅如此,庆历和议中岁赐的出现使得宋政府重视商业,减少对商业发展的限制。
  2、充足的商品粮供应。江浙地区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商品粮的主要供应基地,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某一特定区域的城市能否兴盛,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当地的农业能够提供多少商品粮。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宋朝的耕地面积大幅增加。至道二年(996年),全国耕地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五百余顷。各种新的农具在宋朝出现,例如新式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增长。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江浙地区一年可达到二至三石。南宋时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今苏州)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指苏州和湖州)或“苏常熟,天下足”之称。由此可见,扬州拥有充足的商品粮供应。
  3、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扬州位处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是江南地区重要的贸易口岸,有着广阔的经济腹地,能够提供众多商品,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二、宋代扬州城市经济的衰弱
  然而,扬州经济的复苏并不十分强劲,至少它并没有回到其在唐朝时的地位。
  (一)宋代扬州城市经济衰弱的表现。扬州在唐以后,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扬州的发展逐渐滞缓,其地位尚不及苏州府、泉州府,更不用说北宋的都城开封和南宋的都城临安了。根据目前对唐代扬州城的考古发现,唐代扬州城罗城内有南北大街6条,东西大街14条,而到了宋朝原来罗城的城门却被挖开了一条沟。宋代的扬州较唐代比城市范围缩小,商业用地被荒废。随着商业区域的缩小,扬州地区所缴纳的商业税收也逐渐减少。宋初扬州税收大约在每年8万贯左右,而到了北宋后期时期仅为3万~5万贯,到了南宋时期,扬州已经成为了抗金的战场,商业税收几乎无从谈起。商税的减少直接反映出扬州城市经济的衰弱。
  (二)宋代扬州城市经济衰弱的原因
  1、城市发展内在动力的削弱。人口增长迅速会使得城市负担过重,从而导致城市发展遭遇瓶颈。以邻近的城市为参考,可以大致了解当时扬州的人口状况。镇江在嘉定年间有“府城厢户一万四千三百,口五万六千八百;江口镇户一千六百,口六千九百”。咸淳年间有“在城五隅户八千六百九十八,口三万八千三百八十五”那么与镇江一江之隔的扬州其人口规模应该是大致相当的,大约也就是在4万~6万人。其人口密度可能是在每平方公里2,000人至每平方公里4,000人。这样的人口密度相对于当时的开封来说可能还是比较合理的。作为封建时期的城市,其所有的建筑都是木结构,住宅也全部都是单层结构,因而其居住空间的扩展几乎都依赖于新土地的开发,可以说扬州的城市人口密度在当时来看是比较高的。
  较高的人口密度削弱了扬州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居民住宅占据了大量的城市土地,这就使得商业区的扩建变得困难重重。城市人口的增长还导致地价上升,由此城市中的手工业者的生存成本增加,在无法满足自身生存的情况下,手工业者很有可能重新回到土地上,由此可能导致的商品的减少和商业发展的滞缓。
  2、城市面临的外部压力。首先,政策方面的干扰。扬州在宋代的繁盛不比唐代,苏辙眼中的扬州是“扬州繁盛非前世,城市萧条有古风”,外祸不断,官僚机构庞大,百姓赋税负担甚重。根据《文献通考》记载,太宗至道末年(997)赋税总收人为3,559万贯,其中农业两税为2,321万贯,约占65%;茶、盐、酒、商等税为1,238万贯,约占35%,两税收入占赋税收入的主要部分。到庆历时茶、盐、酒、商税共计4,400万贯,已超过农业两税收入。而神宗熙宁年间,两税仅占30%,财政收入2/3来自农业两税以外的赋税。在如此短的时期内要想实现商业的几何形增长是比较困难的,宋政府通过提高商税和扩大税范围来增加税收,因而宋代的商税是削弱当时扬州商品经济发展动力的因素之一。此外,城市之间的竞争。除了扬州,宋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和手工业发达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崛起都与扬州形成竞争,有的甚至部分取代了扬州原有的地位。例如,北宋时期的成都,南宋时期,国都临安(今杭州)、婺州(今江西金华市)、平州(今苏州市)、镇江、常州、湖州等城市。真州得益于其港口的开发和长江体系的变化迅速崛起。许多原本扬州承担的漕运任务就被苏州、真州瓜分,特别是真州,因为其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扬州,而其港口的吨级和吞吐量都较扬州有一定优势,真州港的繁荣必然对扬州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变迁造成的不利影响。扬州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优越的交通环境,因此有学者提出扬州的“交通经济”的概念。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长江三角洲港口体系的变迁对于扬州经济的衰退具有重大意义。朱江认为“宋元时期及其以后,随着长江河口的东移,三角洲的滩涨,扬州对海外通商的口岸逐渐东移到江阴与华亭一代”。周运中更是认为海陆变迁是扬州衰弱的基础。唐宋之际,长江三角洲的变迁,真州、润州、江宁、通州、江阴、青龙港等六港分担了扬州原有的贸易职能,这才是宋代扬州衰弱的最关键原因。
  三、结论与借鉴
  首先,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与政策有着相当大的联系。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坚持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宋代因为多重原因没有实施,而两宋恰恰是我国封建史上经济发展的最高峰。即使是唐朝也是无法与之相比。其次,交通条件,尤其是水路的条件是基础性的,具有不可逆性。古代社会的商品经济繁荣主要依靠的是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特别是水陆交通尤为重要。水路运输,运货量大,费用低,因而商业发达的城市大多出现在大江大河流域。优越的交通条件是商业发展的基础,这一点我们从扬州的发展历程中感受深刻。最后,安定的社会环境。毫无疑问,只有当社会环境比较安定的时候城市经济才能有发展的空间。一旦国家或是地区进入战时状态,大批的劳动力脱离生产,经济发展也就根本无从谈起。在相对和平的时期里扬州的娱乐产业十分发达,娱乐产业的发展间接可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扬州成为消费型城市,使得扬州经济的可发展性与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扬州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清雅。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吉萱.淮左名都扬州史略[J].江苏统计,1994.1.
[2]周运中.港口体系变迁与唐宋扬州的盛衰[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0.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620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