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5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4/7/23

作者

□文/鲁 皓1 张玉蓉2 樊信友2

浏览次数

539 次

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
  [提要] 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均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融合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对中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加强中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产业融合;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JY081);重庆市软科学项目(cstc2012cx-rkxA00027);重庆市高教改革重点项目(112052)和重庆交通大学教改重点项目(1201005)共同资助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30日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创意经济的蓬勃兴起,不同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二者融合发展有利于在产业边缘地带激发出全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旅游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要想巩固其市场地位,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收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国内外关于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融合发展的动力系统、融合发展的模式以及融合发展的对策等方面。现在已有的研究更偏重于宏观的定性研究,微观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关于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影响因素及融合效果方面的实证研究则更为鲜见。
  鉴于此,本文在产业融合大背景下,以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影响因素和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更深层次地揭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提高产业融合效果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一)相关文献回顾。产业融合是由产业合并引申而来的一个概念。在席卷全世界的第三次新技术革命的有力推动下,经济全球化浪潮日渐兴起,全球经济步入新的发展轨道。在这一背景下,国际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产业融合发展便是重要趋势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产业融合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外学者对产业融合的研究起步较早,他们结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企业兼并浪潮日益高涨的现实,从技术角度、经济角度等对产业融合的定义、现实表现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引导。国内学者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产业融合的定义、产生原因、融合模式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对我国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此外,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的功能系统和影响因素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研究假设。根据美国旅游规划学者Gunn提出的著名的旅游功能系统模型,旅游供给是旅游功能系统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创意经济视域出发,认为影响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供给因素主要包括:资源、资本、信息、知识、市场以及人才因素。资源观转变对产业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企业与文化创意企业通过跨产业并购和组建战略联盟,将进一步加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信息和知识共享有利于旅游企业与文化创意企业的协同创新,增强产业聚合程度,提升产业融合效果。此外,创意人才能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1a:资源观转变程度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
  假设H1b:资本融合能力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
  假设H1c:信息共享能力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
  假设H1d:知识共享能力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
  假设H1f:产业集聚能力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
  假设H1g:创意人才培育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
  根据美国旅游规划学者Gunn提出的著名的旅游功能系统模型,旅游需求亦是旅游功能系统的重要方面。本文认为影响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因素主要涉及到消费者素养、消费动机和消费需求三方面。消费者素养提升是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同时,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产生的新业态不断涌现,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出现巨大转变,消费者对创意性好、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对产业融合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2a:消费者素养提升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
  假设H2b:消费动机转变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
  假设H2c:消费需求转变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
  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社会、政府、产业、企业、行业、关联产业是影响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社会应当尊重和包容创意人才,积极培育创意阶层,推动产业融合。政府应当制定宽松的产业政策、改善投融资环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旅游企业与文化创意企业应当构建良好的对接机制,营造宽松自由的企业环境,增强产业融合效果。行业组织应当发挥积极作用,为产业融合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此外,应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信息和交通等关联产业的互动,推动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3a:社会认同度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
  假设H3b:政府支持度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
  假设H3c:产业对接机制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
  假设H3d:宽松的企业环境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
  假设H3e:行业组织支持度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
  假设H3f:关联产业互动程度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
  三、数据采集及变量测量
  (一)数据采集。为了对我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性研究,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研究。2013年6月起,课题组成员向西南、东北、西北、华东、华南、华北、华中等地区的旅游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发放问卷。截至2013年9月,共获得有效问卷523份。问卷整体信度分析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3,样本可通过信度检验。
  (二)变量测量。在学习借鉴系统理论及旅游功能系统模型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Likert五点尺度量表分析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供给层面上,测量了资源、资本、信息、知识、市场、人才六类项目;需求层面上,测量了消费者素养变化、消费动机转变和消费需求转变三类项目;环境层面上,测量了社会、政府、产业、企业、行业和关联产业六类项目。符合程度由低到高分别为:1代表完全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中立、4代表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
  本文考察的因变量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绩效,其测量可通过如下问项,即企业业绩或效率、企业信息知识水平、企业员工创意素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产品多元化、产品市场竞争力、企业协同创新能力、企业市场响应能力、企业价值链的延伸和整合、关联产业的发展。并根据企业最终得分将融合发展绩效分为高、比较高、中、比较低、低五个层次。
  进一步考察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效果与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表1列出了各个变量之间的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检验。从中可以看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效果与资源(ZY)、资本(ZB)、信息(XX)、资产(ZC)、市场(SC)、人才(RC)、消费者素养(SY)、消费动机(DJ)、需求转变(ZB)、环境(HJ)、政府(ZF)、产业(CY)、企业(QY)、行业(HY)和关联产业(GL)显著相关。(表1)
  四、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效果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哪些因素会影响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效果,对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绩效水平与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如示。(表2)可以看到,资源观转变程度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假设H1a得到支持。这说明着随着资源观转变程度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更能够以旅游新形式或新产品的方式融入旅游产业。在原有的自然风景和人文古迹类景观基础上,文化创意产业可通过特定的表现手法、制作手段以及虚拟声光技术,将文化内涵与创意元素植入旅游产品之中,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提升传统旅游质量。例如,美国的Cedar Point公园以过山车为主题,通过多座顶级疯狂过山车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冒险者一试身手,凭借其非凡创意成功打造了新的旅游景点。重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武隆》将虚拟声光技术与喀斯特地形完美结合,富有创意地展现了独特的巴渝文化。再如,动漫旅游与影视旅游等新业态,不但能满足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还能够为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注入新活力。
  资本融合能力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融资能力越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效果越好,假设H1b得到支持。当资本融合能力较强时,企业有足够财力开展旅游市场调查和项目咨询,并通过细分市场实现精准营销。以香港为例,畅通的融资渠道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便利。在香港“亚洲盛事之都”的打造过程中,大量资金被用于电视、广播、报纸、橱窗等媒介,大量明星被聘请担任旅游形象大使,这种先声夺人的宣传方式使香港快速成为旅游新地标,进一步促进了香港旅游品牌从主题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等多方面深入挖掘文化创意内涵。
  在需求层面上,消费动机转变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假设H2b得到支持。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行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还需要获得相关文化背景的了解和心理愉悦服务。当文化动机演变为旅游动机的核心与源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便成为了旅游产品丰富和精致的前提条件。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例,旅行者出于对传统少林文化中的好奇与向往,希望能近距离感受“禅武医艺”四位一体的传统少林文化。消费动机转变促成了以听禅演武为主题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出台,推动了旅游产品升级。
  从表2还可以看到,关联产业互动程度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关联产业互动程度越大,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效果越好。假设H3f得到支持。当某地区的文化、教育、信息和交通等产业与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关联紧密时,良好的基础使得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相互渗透更易于实现。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本文在国内外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912份针对中国旅游企业与文化创意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于中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作用,企业资源观转变程度、资本融合能力、消费动机转变以及关联产业互动程度与产业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
  (二)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结果对我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企业应当转变传统资源观,将创意作为核心资源要素。旅游企业与文化创意企业应当以资源观转变为引导,主动适应创意经济对企业资源带来的挑战,促进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其次,企业应当进一步提高资本融合能力,并以此带动旅游企业与文化创意企业间知识共享能力的提升,加强创意人才培育,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加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再次,应当加强对消费者个性特征及需求偏好的分析,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素养,引导消费者实现消费动机的“创意转向”,培育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消费市场,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注重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氛围。进一步提高社会对创意人才的包容度,塑造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和企业环境,加强政府及行业组织对产业融合的支持力度,建立良好的产业对接机制,充分调动关联产业参与的积极性,为产业融合效果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作者单位:1.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2.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Greg R.Creativity and Tourism[J].Annals of Research. 2011.38.
[2]Cloke,P.Creativity and tourism in rural environments[J]. Tourism, Creativity and Development.2007.23.
[3]李美云.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4]厉无畏,王慧敏,孙洁.创意旅游: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革新[J]. 旅游科学,2007.2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782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