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6期/公共/财税/正文

发布时间

2014/8/20

作者

□文/夏 左

浏览次数

340 次

新疆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实证研究
  [提要] 本文运用经济计量技术对1951~2012年新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新疆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30日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新疆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GDP总量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差距也有所缩小。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新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与此同时,新疆地方财政支出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然而,新疆作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东部省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新疆2/3的财政依赖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差距较大。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新疆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就很有必要和意义。那么,新疆财政收支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本文拟用新疆1951~2012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协整检验确定财政收支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再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推断新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因果关系。
  二、相关文献回顾
  学术界对于税收和政府支出关系的研究是从国外开始的,得出以下4种理论假说:一是Friedman(1978)提出的“税收→支出假说”,他的研究结果表明税收增长会引起财政支出增长,这也是赤字产生的一个原因;二是Barro(1974)和Anderson等(1986)得出的“支出→税收假说”,他们认为政府应该以支定收,从而使预算保持平衡;三是Meltzer和Richard (1981)的“税收-支出相互促进假说”,该假说认为税收和支出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四是Baghestani和McNown (1994)提出的:“税收和支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支规模的逐步扩大,国内学者也提高了对该领域的关注程度。程红莉和马莉霞(2004)对1951~1999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从长期来看,我国财政收支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但缺少因果关系检验。许雄奇和朱秋白(2004)研究我国1951~2001年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支持“税收和支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效应”的假说,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税收支出之间具备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楼迎军和杨义群(2004)通过建立在ECM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了我国财政收支之间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由于他们的样本区间太短,因此结论的有效性有待检验。周茂荣和骆传朋(2007)运用E-G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1953~2010年间的财政收支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我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回顾国内外文献,关于新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鲜有人做过相关研究。本文拟运用新疆1951~2012年的数据,对新疆财政收支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新疆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三、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本文采用的是新疆1951~2012年度的财政收入(TR)和财政支出(TE)的数据,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以及新疆统计局网站上的信息。
  (二)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法。Dickey-Fuller(DF)单位根检验法是Dickey and Fuller (1979)针对AR(1)的时间序列形式提出的检验序列是否存在非平稳的单位根的方法。在Dickey-Fuller(DF)单位根检验法中回归残差项常会有显著影响检验的效果的自相关现象。因此,在考虑残差项序列相关之后,Dickey and Fuller(1981)就以AR(p)的形式进行单位根检验,称为修正后的DF检验(ADF检验)。本文主要采用ADF检验来对新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样本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三)协整检验。本文采用的是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了协整检验法。这种协整检验的方法是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因变量能被自变量的线性组合所解释,两者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因变量不能被自变量所解释的部分构成一个残差序列,这个残差序列应该是平稳的。因此,检验一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等价于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是一个平稳的序列。
  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为了使研究更严谨,我们需要建立误差修正项模型,从而来说明两变量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的关系。
  (四)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1969年)提出一个判断因果关系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这个检验解决了X是否引起Y的问题,主要是看Y能够多大程度上被过去的X解释,加入X的滞后值是否使解释程度提高。如果X在Y的预测中有帮助,或者X与Y的相关系数在统计上显著时,就可以说“Y是由X Granger引起的”,即X是Y的Granger因。相反,Y是X的Granger因。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实质上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是否可以引入到其他变量方程中。一个变量如果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则称它们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由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滞后阶数非常敏感,通常可以依次多滞后几阶,看结果是否具有同一性。
  四、实证过程和结果分析
  (一)新疆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平稳性检验(ADF单位根检验)。新疆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是时间序列,由于时间序列大部分存在不稳定现象,为了防止出现“伪回归”现象,准确的了解新疆财政收入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之间的关系,就要对两个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现象,同时为了使两个变量的趋势更加具有线性化,需要分别取财政收入(TR)和财政支出(TE)的自然对数LNTR和LNTE。由于各变量是有时间趋势的,因此我们采用含常数项与时间趋势项的模型对它们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新疆的LNTR的原水平序列的ADF值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下分别为-4.141、-3.497,都大于Mackinnon临界值-1.801。新疆的LNTE的原水平序列的ADF值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下分别为-4.127、-3.491,都大于Mackinnon临界值-0.0034。而LNTR一阶差分后的ADF值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下分别为-4.131、-3.492,都小于Mackinnon临界值-4.571。LNTE一阶差分后的ADF值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下分别为-4.127、 -3.491,都小于Mackinnon临界值-5.510。显然,所有的数据在一阶差分前是非平稳的,但是在一阶差分处理之后,所有的数据都出现平稳的态势。同时也说明LNTR和LNTE是I(1)的。
  (二)新疆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协整检验。根据平稳性检验,由于LNTR和LNTE均为一阶单位根过程,可以由协整检验考察其协整关系或长期均衡关系。首先对LNTR和LNTE进行协整回归,得协整方程:
  LNTR=-0.380246+0.874275LNTE+ut (1)
  t=(-3.365859)(30.40427)
  R2=0.939 A-R2=0.938 F=924.419
  再对残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由检验结果可知残差的ADF值-5.147小于1%和5%显著水平下的标准值-3.546和 -2.916,因此拒绝原假设,即ADF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得出新疆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长期内,新疆财政支出每变动1%,财政收入将同方向变动0.874%,新疆的财政收入增长和财政支出之间具备显著的正相关性。
  (三)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根据Granger定理,两个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一定具有误差修正模型的表达形式存在。用e表示模型(1)中的残差序列,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LNTR=0.792422△LNTE+0.018806-0.191462e(-1) (2)
 t=(5.031382)(0.421191)(-1.371567)
 R2=0.304323 D.W.=1.770884
  模型(2)表示在误差修正模型当中,误差修正项e(-1)的系数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因此,从系数估计值-0.1914来看,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1914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不过调整力度不是很大,但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持新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协整关系,自动的调整其长期均衡关系。
  (四)新疆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根据协整关系检验的结果,由于新疆LNTR和LNTE均为I(1)过程并具有协整关系,故可以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表1)由表1检验结果显示,在滞后阶数为1阶、2阶、3阶、4阶时的统计量都不显著,因此LNTR是LNTE的非Granger因,LNTE是LNTR的非Granger因。新疆的财政收入不是财政支出的决定因素,财政支出也不是财政收入的决定因素。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由协整检验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新疆的财政收支之间具备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就长期而言,新疆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具有统计上的高度相关性,从误差修正模型来看,短期内新疆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由于误差项的存在,可以自动的实现新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第二,通过对样本数据Granger的因果关系分析得出新疆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效应。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对中央的转移支付依赖性较大,新疆约有2/3的财政支出依赖中央转移支付。新疆作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东部省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新疆经济缺乏自我造血功能,致使新疆财政自给率很低,地方财政收支之间的缺口通过中央的转移支付弥补。其财政支出规模并不取决于地方财政收入,而是取决于中央转移支付,因而新疆财政收支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2)经济结构不均衡。新疆经济特征是资源主导型,从产业结构上看,资源开发型产业占GDP的50%以上;从所有制结构上看,国有经济(含国有控股)占经济总量的60%以上。在现有分税制框架下,主体税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绝大部分上缴中央财政,因此新疆的第二产业对当地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较低;再者,作为当地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营业税,又因为新疆第三产业占比重不高,因此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也不高。所以,新疆经济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总体上来说,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不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新疆财政收支没有显著因果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从财政政策的长期可持续性角度出发,财政支出要着力培植新疆本地的“造血”功能。以往中央对新疆的转移支付,多注重解决地方财政的缺口,今后则应加强对“造血”功能的培育上;(2)在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中进一步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的效率水平,使中央的转移支付资金真正的用到实处;(3)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初级产品产业链,引导民营资本进入价值链中,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产业带动就业,通过内生性经济增长带动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茂荣,骆传朋.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实证研究——基于1952-2006年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1.
[2]许雄奇,朱秋白.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3.1.
[3]程红莉,马莉霞.我国财政支出与收入关系的协整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
[4]楼迎军,杨义群.1978-2002年我国财政收支原则的实证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4.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7887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