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6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14/8/20

作者

□文/李庆利

浏览次数

1013 次

人民币国际化利弊探讨
  [提要] 人民币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产物,随历史的发展演变而来。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的产生,美元、欧元、日元三大主要国际货币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质疑,国际货币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在当前国际背景下,人民币实施国际化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本文主要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与弊端,但总体上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说都具有很大的收益,但也存在一定风险。从长远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好远远大于弊端。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弊探讨;对策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25日
  美国金融危机暴露了现存世界货币体系的弊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实施货币多元化的呼声渐长,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值得考虑的发展对策。虽然国内学者对人民币是否应当国际化持有不少争议,但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利好大于其弊端。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及发展条件
  货币国际化是指货币能够脱离本国国界,在国外范围内流通,成为世界人民普遍认可并充当世界货币职能的过程。蒙代尔认为,一国货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是有标准的,如货币流通范围大于原有法定的流通范围,或者是该货币被其他国家及地区在经济交往活动中大量模仿并广泛使用。一般来说,所谓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中国范围,在国外流通,并且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使用货币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作支撑才能更好地进行,如稳定的政治局面、强大的经济实力、充足的国际储备、健全的金融体系和完善的金融市场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表现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活动在货币领域作为世界货币形式的另一种表现。目前,国际边境贸易、旅游花费和价值储藏等是境外人民币使用的主要范畴和方面。香港是人民币国际流通量最大的地方,世界各国货币可以在香港兑换成人民币,人民币也可方便地兑换成外币。在中亚五国、巴基斯坦和其他各国,人民币每年的国外流通量也都很大。人民币国际化正向更大更广的范围发展,世界上好多国家都允许和人民币相关的自由兑换活动。具体表现为:2000年,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一起签署了《清迈协议》,此协议将方便其协约国的货币互换,提高抵抗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2008年,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其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先后与俄罗斯、韩国、蒙古、越南、缅甸等签订双边货币结算协议。2009年,先后与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2010年,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范围将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2012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在南非起步,我国和南非之间的贸易都是直接将法兰特兑换成人民币来结算。2013年,第五次中英经济财经对话,中国和英国同意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好
  (一)在国际方面的利好
  1、利于国际货币改革,促进货币多元化。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世界货币,美国政府为获取更大利益,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发行不合理的货币计划,使世界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美元贬值造成各国外汇储备的相应缩水;相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对外贸易量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中国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等。这些将使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另外,我国有条件且有能力促使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也将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要求,利于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各方面改革,促进货币多元化,推进全球经济发展,减轻世界各国的金融危机负担。
  2、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提供更多选择。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美国的金融危机、美元贬值使不少国家遭到巨大损失。为了防范及应对金融风险,各国不得不考虑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货币多元化。人民币国际化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提供更多选择,满足各国不同的货币需求,防范、减少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如中国有价证券,中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短期存款,股票,储备人民币等。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我国相邻国家,已经或正在考虑决定将人民币作为可靠的官方储备货币。
  (二)在国内方面的利好
  1、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起步于贸易结算,广泛应用到直接投资、金融领域,特别是随着人民币贸易活动和范围的扩大,我国经济贸易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获得铸币税收入,与其他国家贸易合作加强。人民币结算的便利将使我国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另外,中国同其他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和贸易有助于避免汇率变动和外汇储备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可简化贸易结算程序,提高效率,也利于减少我国巨大外汇储备风险。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2、促进金融业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促使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当前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的微妙关系。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将帮助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和相关金融方面改革,同时又要求我国的金融市场高稳定性。人民币进入国际化,需要我国拥有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如构建区域货币合作制度、推动国内金融体制各方面改革、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制等。同时,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有助于提高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的能力,促进我国金融业更好地发展。
  3、降低汇率风险,减少外汇储备压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使我国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如支付前支付后需根据相应情况兑换相应的外币,这就使我国大部分企业不可避免的需要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此外,金融危机及美元贬值使我国外汇储备含金量价值大大降低。相对而言,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有利于降低汇率变化的风险并减少外汇储备压力。
  4、平衡国际收支。人民币国际化对平衡国际收支有很大帮助。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地位,我国经济发展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冲击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减少这些问题,消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5、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然而人民币却并不是世界货币,这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符合。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显现并提高我国的世界经济地位,提升我国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相关事务中发言权,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人民币成为与美元、欧元并存的世界货币更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定会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努力,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弊端
  (一)在国际上的弊端
  1、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由于其相对稳定且有上升趋势的币值,人民币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使用。由于国外人民币使用量的不断扩大,供不应求情况严重,人民币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汇率的波动也会随之发生。
  2、冲击美元的霸主地位,可能遭到美国的不满。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国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中,虽然美元的地位在下降,但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美国,它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霸权地位,必然会想尽办法继续维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享受铸币税收益,阻挠它国货币的发展。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将有可能会冲击到美元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导致美国既得利益的减少。如铸币税,以美元表示的外汇储备,各国对美元的信心等。相信美国也无法忍受这种情况,考虑到本国的利益,在以后的贸易或交流中也会防范阻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其他国家的阻挠。在亚洲,日元已成为国际强硬通贸,为维护本国的相关利益,日本绝不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不管不问,定会千方百计地进行打压和阻挠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样,欧元区国家考虑到自身利益也会如此。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二)国内弊端
  1、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进入国际化后,越来越多的人民币将会流入国际市场,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拥有。这样我国在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也不能仅仅只考虑国内的情况,还应顾及国外的情况,货币政策的实施也将会受到牵制,其货币政策实施的效率也将大大降低,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国内的金融市场,影响央行宏观调控能力。这样,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度和有效度将被大大降低。
  2、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由于其相对稳定且有上升趋势的币值和便利性,人民币必将成为国内人民争相疯抢的币种,人民币国内需求的增加,将会导致国内人民币供应无法满足需求,从而导致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变化。
  3、面临“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的,其大致意思是:美元为了维持国际货币核心货币的地位,须保持贸易逆差,让更多国家乐于获得美元;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主导要求,必须保持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拥有长期的贸易顺差。顺差逆差的相关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最近几年,这一难题导致美国的金融危机、美元贬值。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也必会面临这一类似难题,人民币国际化要取得进展须让人民币稳步升值,这样人民币才能在海外受到欢迎,跨境贸易结算中使用的人民币数量才会增加。但人民币升值会削弱我国的出口竞争能力,进而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人民币在世界上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继而引发贸易逆差、人民币贬值、金融危机、信任危机等。
  4、金融体系遭受国际市场冲击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将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好坏和金融危机将会波及并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再者,国际货币利率和汇率的忽高忽低将会刺激短期不合理投机性资本的流动,这些对我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再者,由于央行对人民币境内外流动监测体系不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将和我国的利率、汇率产生碰撞,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
  五、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稳步持续发展。强大而稳定的经济实力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基础,能够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显露出来,要想使人民币更好地走向国际,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稳步持续的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原始贫困的经济基础,维持经济增长、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重要。国内各行业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着重发展二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好好利用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动力,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科技创新并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积极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充足准备。总之,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才能为人民币的对外输出提供坚实基础,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二)实施汇率制度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汇率是货币兑换价格确定、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和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为改变过去落后的、缺乏弹性的汇率,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并完善现有的汇率浮动机制很有必要。如建立弹性汇率浮动机制。这样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避免套利资金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推动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自由流动。利率的高低变化会引导资金配置的方向,正是如此,利率成为世界各国金融改革必须注意的核心因素。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完善,我国急需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根据非对称利率市场化模式的要求,逐步建立合理的利率市场化机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三)推动国内金融开放与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作支撑,这要求我国要推动金融开放与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如发展离岸市场、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加强金融监管、利率市场化等。只有拥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才能增强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为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自由流通提供可靠的环境和平台。
  (四)建立完善离岸金融市场。离岸市场发展应与人民币国际化保持相符的步伐。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在境外的需求将会不断扩大,资本项目的开放及货币的境外流动需要建立并完善离岸金融市场,以保证人民币在境外的需求和自由流通。离岸金融市场可满足国外人民持有人民币的心理需求,构建境外资本融通通道,找到合适可靠的信用货币基准价格等。目前,我国有香港、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很有帮助。建立完善离岸金融市场有利于不断扩大人民币的使用频率和交易范围,在境外尽快形成更好的金融市场。
  (五)实现人民币资本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实现人民币资本可兑换。人民币资本可兑换才有利于扩大人民币的需求量及流通量,从而使更多的非中国人使用人民币。借机实现人民币周边化,继而逐步开放资本账户。人民币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其中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下的完全可兑换很有必要。尽管目前实现人民币资项目可兑换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汇率体制改革,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资本管制逐步放松等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制度保障。
  (六)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学习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经验。我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上还不够有经验,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学习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避免重复走不必要的弯路,以更好地推进人民国际化。人民币要想更好地实现世界化,必须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邻国的理解和拥护。如德国马克的国际化的成功主要是得到欧洲许多国家的支持。鉴于此,我国要加强与亚洲货币合作。另外,学习其他货币国际化国家的经验也很重要。学习吸取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和不足,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货币合作,主动参与区域合作活动。如开展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体系的研究,与东盟就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展开交流与合作,建立中国-东盟区域国家之间的紧急救援安排等。从美国金融危机中认识货币国际化的风险,采取合理对策防范或减少风险危机。
  六、结论
  货币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要想获得持久经济增长和相应的国际地位,必须进行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有利有弊,从长远来看,利好远远大于弊端。我国需在分析了解其利弊的前提下,审慎、稳步、实事求是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科峰.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
[2]于孟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失衡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3]赵鑫.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及对策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
[4]陈学彬,李忠.货币国际化的全球经验与启示[J].财贸经济,2012.2.
[5]Barron.Freeing up RMB best for all[N].China Daily Weekly,201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80189 位访客